高中语文课改带来的几点反思

时间:2022-09-22 08:13:36

高中语文课改带来的几点反思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巨轮向我们驶来,承载着一线教师在教学这个大海中航行,由此很多沿路的风景被激活了,引起诸多语文教师的观念转变,带来一场不小的精神波澜。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作为一名基层高中语文教师,笔者经过认真反思,有了几点领悟,仅与广大同行共勉,以便为高中语文课程的转变做出有益献策。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语文 反思

1.转变思想观念,认真落实新课改的创新精神,培养创新能力

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在新形势下,已经成为阻碍素质教育认真落实的一个障碍,它直接影响着新课改精神的实施和推行。我们不难发现和体会到,全国各地都正在掀起素质教育课程教学的大讨论,传统的以老师为主导,老师在课堂上一言堂的课堂教学思路模式已经不适应新时期的语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大胆创新,认真落实新课改的精神,不被思想改革的潮流抛在后头。

此外,笔者认为,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应把语文课改看作是一个以实用为基础的开放体系。这个开放体系正好与封闭体系相反,在课堂教学中,要增加学生观察和思考的机会,要增加学生动口、动手的机会,要尽量给学生提供显示和发展才能的机会。基于这一认识,我们的课改在具体地方操作时必须广泛进行社会调查,广泛吸收外国的先进成果,多多研究学校当地的客观情况,多多研究教材与教学的适应情况,多多研究学生心态和思维方式,坚决反对对某种传统教学思想加以绝对化、凝固化,坚决反对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这样才能使我们教改的范围与内容越来越广,参加教改的人数越来越多,呈现出真正的繁荣局面。

在具体创新方式上,要注重高中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与想象力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想像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正是有了想像,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说,想像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如:阅读教学中,笔者尝试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1.1 激活文字,创设形象。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像,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像,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于是学生展开联想与想像,调动以往的生活体验,通过想像,却看到生活中的画面,从而使死的文字变成了活的形象,作品在想像中得到了复活。

1.2 架设桥梁,领略内涵。 文本的作者与学生,他们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考背景,语言修养都不可能在一个层面上,这中间的距离有时简直难以逾越。教学中,需要运用想像在这中间架设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走近作者,与文本对话,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内涵上的感悟。只有激活想像,架设桥梁,才会感到这是作者在用最经济的笔墨传达最丰富的内涵。如果不激发学生的想像,不在中间作适当的点拨,那水下的八分之七的精彩就难以发现。

1.3 放飞思绪,彰显个性。“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自己独立思考的创新者。”语文教材固然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名家名篇,但这些名篇所昭示的相对于整个浩瀚而复杂的宇宙来说只是一家之言、一孔之见。教育的重任就在于让更多的学生去超越前人。“长江后浪推前浪,当悟新人换旧人”。所以,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放飞思绪,各抒己见,畅谈真正个人的创造性的解读。

2.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传统的课堂40分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讲台下记,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从而使整个课堂气氛显得沉闷、枯燥。久而久之,学生也失去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求老师掌握丰富的课堂教学手段和技巧,不但可以站在讲台上,而且可以走下讲台,走入学生中间,和学生形成一种真正的师生在学识、情感方面的交流。

教改中,出现了不少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这些方法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无疑是十分有益的。但由于多年来教师一讲到底,学生死记的做法已经成为习惯,所以某一新的教学方法一时还不能为广大师生所接受。即使学得一点两点,或如法炮制,其结果还是不够理想的。就拿比较公认的“自学――讨论――实践”这一课堂教学环节来说,在广大农村中学各方面条件较差的情况下,要能真正学到手还是很不容易的。因此,在研究教学方法如何多样化的同时,还要注意研究教学手段如何现代化。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特别是信息革命给传播知识提供了多样化的手段。所以,在教学中尽可能地运用电视、电影、录像等电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再从另一方面讲,采用电化教学手段,对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养成用眼。动手等良好习惯也是十分有益的。应该说,每个人的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这些“潜能”发挥得好,同样可以帮助学生成才,换句话说,兴趣、方法、习惯等非智力因素同样是成才的决定因素。可惜的是,我们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还刚起步,广大的农村学校对此还很陌生,这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不能不说是一大影响。

3.抛弃急功近利的应试目标,树立更为高远的语文学习志向

语文学习之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滞后不前,很大程度与应试教育的目标要求有关。一切为了分数,一切为了高考,这种思想不但束缚了学生的发展欲望,也使语文教学长久地停留在应试的表层面,而未得到真正的发展,在应试面前,分数被提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而有关真正文化、思想、精神的内涵被我们忽视。所以,新课改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回归文本,回归语文的本来面貌,离急功近利的思想远一些,把培养学生自主、独立、完美的人格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古人云“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教学是门艺术,必依法而行,必探索前行。 高中语文教学具有工具性,也具有人文性,教育起着传承文化的作用。新教材“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突出实用性,培养学生的语文实用能力快速读写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高中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与形成的重要阶段,形象思维、逻辑思维、逆向思维、求同思维等多种思维形式对学生的创造力形成至关重要,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创造力,这是时展的要求,老师应主动的转变观念,不断地钻研教法、学法,努力适应时代变化。

上一篇:中职学校语文课有效教学初探 下一篇:新课程改革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