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旅游开发和旅游城市建设的思考

时间:2022-09-22 08:12:04

城市旅游开发和旅游城市建设的思考

摘要:本文阐述了城市旅游的概况,对旅游城市的空间系统和功能特征进行分析,针对中国旅游城市建设的思考进行探讨。

关键词:城市旅游;旅游城市;开发;建设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城市旅游”成为时代的潮流趋势,对于旅游产业中的各类主体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旅游城市的建设是囊括了整个旅游活动中的方方面面,其体系的架构和建设无疑需要大量的基础准备工作和调查研究,以确保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的完善和实用性。

一、城市旅游的概况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对于“旅游”的定义是,人们为了消遣、商业和其他目的离开“惯常环境”,连续逗留不超过一年的活动。换句话说,旅游环境就是旅游者的“非惯常环境”,但同时也是旅游地居民的“惯常环境”。旅游环境类似于米歇尔・福柯所说的“他者空间”,为此,福柯创造了一个新词“异托邦”,显然,“异托邦”这一名词是从托马斯・莫尔“乌托邦”的概念转化而来。乌托邦是“不在场”的空想,而异托邦则是现实存在的,是一种不同于自我文化的“他者空间”,具有想象和真实的双重空间。旅游环境就是这个真实空间的一种存在方式。人们居住在不同的城市,对于其他城市或域外城市充满着想象和向往,期望能增加和体验与在惯常环境下的惯常生活方式不同的人生阅历和经历。但由于城市功能的日趋多元,城市旅游也变得更加综合、更加多样。正如张钦楠在他的《阅读城市》一书中写道:“城市是人类所创造的最美妙、最高级、最复杂,而又最深刻的产物”。总之,城市对外交通和工商业发达程度对于城市旅游起着重要作用,一些国际性旅游大都市往往是交通枢纽或区域中心城市[1]。

二、旅游城市的空间系统和功能特征分析

1、城市标志性景观

一般来说,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地标性建筑景观,教堂是欧洲城市建筑的主要景观内容,从罗马、拜占庭、哥特、文艺复兴、巴洛克到新古典主义、新建筑和后现代等各式教堂密布于欧洲各大城市,其中中世纪的哥特式教堂以其空间的宏伟高大和光怪陆离的玫瑰窗而引人注目。如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德国的科隆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英国的索尔兹伯里大教堂等都是著名的旅游景区。这些地标性建筑不仅外形具有较强的观赏性,而且具有登高远眺俯瞰城市全貌的功能。为了满足游客登高远眺的需要,一些高层和超高层现代建筑往往也增加了观光功能,尤其是电视发射塔都将其建成观光塔。19世纪末期由于建筑材料和工程技术的发展,个别西方国家开始尝试建造超高层(高于300米)建筑,但真正大规模建造还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上世纪90年代后,亚洲国家和地区一些大城市的超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的拔地而起,纷纷加入到争夺世界最高建筑物桂冠的城市行列。电视塔本身也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城市的地标,对城市景观起着重要的装饰作用而成为观光塔,它一般是由混凝土或钢铁建造,在较高位置设有观景台,供游客登上俯瞰城市全景和城市天际线。

许多国际旅游城市借市内的河流、湖泊、湿地和海湾等水体开发成城市观光带,这些城市的水体及其沿岸和水上离岛一般都是风景优美,建筑较为密集,可以让游客在游船上游览沿岸建筑和城市景观,也往往成为一座城市的标志性景观[2]。

2、城市休闲与旅游综合体

城市是居民和外来游客的共享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不同的人群能够各得其所。这些人群集聚的场所在空间上看是一种商业、文化和休闲消费的多要素综合体。城市休闲与旅游综合体一般以街区形式呈现如商业街区(如shoppingmall、步行街)、历史文化街区(如传统民居社区)、休闲街区(如酒吧街)等。这些街区布局可分为敞开式(完全露天的)、遮盖式(采用拱廊等形式连接街道两侧建筑,形成不受自然气候条件影响的步行空间)和半遮式(街道两侧建筑采用柱廊、联拱廊等形式连成一体,形成室内外空间的过渡空间,它兼具开敞式和遮盖式商业街的优点)。此外,公共广场往往也是一个城市的休闲和旅游中心区,这些广场或庄严雄伟,或亲切温馨,有些广场设有供游人休憩的座椅,栽有鲜花和绿色植物,有纪念碑(柱)、雕塑、喷泉、各色建筑以及购物商店等。

3、旅游城市设施和服务

在许多国际旅游城市中,市容观光往往是游客的必游项目,散客可以搭乘专为观光客准备的观光游览车,这些观光游览车车身颜色艳丽醒目,一般都采用双层敞篷巴士,行车线路和停靠站点主要是市内主要旅游景区,游客凭当日车票,可多次上下车,车上一般设有人员导游(双语种)或电子导游(多语种)。此外,旅游咨询中心也专为外来游客提供设施和服务。旅游咨询中心通常设在游客聚集的地方如机场、火车站、码头、城市入口、商业街区、大型旅游景区等,并且使用统一的标识“i”(英文信息information的第一个字母)。主要提供该城市的饮食、住宿、出行、游览、购物、娱乐以及救援、电信、银行等服务行业的相关信息,有些还车船机票、景区门票、旅游地图、旅游小册子、旅行用品和旅游纪念品等。由于城市是工业、服务业的集聚地,具有很强的综合。因此,城市旅游的客源市场结构中,除观光、度假、休闲外,购物、商务和会展占有相当的比例。因此,会议展览设施也是旅游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中国旅游城市建设的思考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城市建设的进程加快,城市建设开始向西方化的“宏大叙事”转向,商业化弥漫了一座又一座城市,各大城市纷纷借一些重大题材的节事活动更新建造“地标性”建筑,各类摩天大楼、巨型广场、城市CBD等“形象工程”拔地而起,竞相斗奇。拼钱炫富,城市间竞争成为一场暴发户们的烧钱竞赛。当“现代化”与“国际化”成为一种模式,成为一种时尚,城市建设非但会在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等方面付出重大代价,更让人担忧的是,我们的城市也将日益丧失自己的个性,丧失自己的文化基因。张钦楠在《阅读城市》中说:“人类历史始终是前进的,但又从来不是一切从头开始的。每一代人都要能判断自己对过去的历史保留哪些,改革哪些,更新哪些。对一栋建筑物是如此,一个邻里是如此,一座城市也是如此,大而言之,对一个国家的文化也是如此。”全球化有一种消弭差异的意欲力,但人类精神发展的本质在于统一性和差异性的互渗,全球化也意味着它将参与控制地方化的建构过程,使文化形成越来越失去固定空间的限制,并很难集合为整体的地方传统。荷兰发展合作部部长简・普兰克曾发表过一个令人深思的观点:“全球化是盲目的。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全球化冲破了疆界,几乎不顾任何道德规范。假如我们今天不加警惕的话,全球化可以摧毁我们的心理防线和民主观念。”这是西方国家对全球化作出的深刻反思[3]。

旅游城市建设应该达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之间的和谐;各类族群之间的和谐;各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谐等等。充分体现对于有特殊需要人群(如残障人士、老人、孕妇和儿童等)的人道关怀;对于低收入人群的利益关切;对于人士的理解尊重;对于边缘性人群(如同性恋者、艾滋病患者、乙肝患者等)的宽厚包容。

结束语

综上所述,旅游城市是一个多元文化融合和各相关利益方共存共享的空间综合体,未来的城市发展既不应是西方中世纪城邦城堡的升级版,更不应成为富人俱乐部的扩大版,而是“为最大多数人提供最大、最持久的幸福”,让各相关利益方各得其所,各享其乐。

参考文献:

[1]赵志霞,殷红卫.城市旅游发展战略探析――以丽江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3(01):167-169.

[2]邵佳.城市旅游用地的提出、分类设想及落实探讨[J].规划师,2013(02):84-87.

[3]李东和,吴晨,汪燕.黄山市旅游与城市互动发展关系模式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04):69-73+79.

上一篇:城市桥梁上部结构施工 下一篇:城市河道生态化治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