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重组的税收筹划与会计处理

时间:2022-09-22 07:02:26

企业重组的税收筹划与会计处理

摘要:在复杂的内外经济环境下,企业经营难免面临复杂的经济形势,企业要想获得长久、持续的发展就必然会经历资产的重组与改革。近年来,企业资产重组与企业改革的势头越来越强烈,根本原因就是企业为了适应变化的经济形势,增加经济收益,扩大经济利润,为了能够确保企业重组的顺利进行,取得良好经济效果,就要完善企业重组的税收筹划工作,做好会计处理工作。本文针对企业重组展开讨论,分析了企业重组科学的税收筹划策略与会计处理措施。

关键词:企业重组 税收筹划 会计处理

企业重组是当今时代企业应对复杂经济形势,摆脱经济危机、发展企业生产规模,确保企业经济效益的必要举措,企业重组涵盖多方面的内容,例如:企业所有权的重组、资金资产与债务的配置以及人力资源力量的调动与分配等等,通过对这些重要项目进行重新规划与设计确保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效进行,狭义上的企业重组则是在确保企业增值的基础上,通过对资产、债务以及产权的更新与调整达到企业资产经营结构的优化重组,充分有效地利用企业资源来确保资源的优化配置,总之就是要通过重组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与进步。

一、 企业重组的税收筹划

企业重组分为企业合并、企业分立与清算,不同的重组形式需要不同的税收筹划方式。

(一)企业合并的税收筹划

1、纳税人的处理

无论是合并企业还是被合并企业都必须根据企业所得税条例来决定纳税人资格,达到所得税纳税人标准的,则要将被合并企业以及存续企业共同担当纳税人,相反,被合并企业没有达到纳税人标准,则由存续企业担当纳税人。

新合并后的企业,如果各项条件达到了纳税人标准,则要将新合并企业作为纳税人,履行企业所得税缴纳义务。

2、合并重组中所得税的筹划处理

为了能够减轻企业的纳税负担,企业可以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基础上采用有利于合并后企业所得税抵抗原则的合并方式,其中股权支付要成为优选方式。以此来减少合并企业的纳税规模,科学合理又合法,同时也为被合并企业原股东纳税赢得了更多的时间。

(二)企业分立的税收筹划

企业分立就是企业在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范围内,将企业解体为两个或者更多的企业,这一过程中的税收筹划具体涵盖:具有特殊生产能力的部门独自创建企业,减少了流转税税负;如果企业所得税使用累进税率的状态下,利用分立解体的方法使原本纳税率高的企业,分解为多个低赋税企业,能够有效减少总体税负,这就是通过分立来进行税收的科学筹划。

1、 增值税的税收筹划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主要有以下产品免收增值税,例如:天然的自产农产品、古旧书目等等。

下面假设某企业为普通的增值税纳税人,企业一面经营需要缴纳增值税的产品,一面经营免增值税的产品,那么这个企业是否应该通过企业分立重组来减少税负呢?

2、分立中所得税的税收筹划

企业所得税在使用累进税率的状态下,在实行分立政策后,可以通过使用相对较低的税率来减少整个企业的税负。因为我国对于一些利润较低,规模较小的企业,为了照顾其负担能力,制定了一席相对优惠的税收制度,那就是对于应纳所得税在3万元以下的中小型企业,只收取其中18%的税率。

(三)企业清算的税收筹划

企业清算主要是指企业公布结束经营,其中排除企业合并与分立的原因,结束企业的法律关系,取消企业法人资格的法律行为。

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的税收筹划涵盖:第一,延期与提前清算开始的时间,科学地整理清算所得与常规经营所得,以此来控制企业整体税负;第二,将原来减免税到期的企业清除掉以后,再次创设一个新的企业,来享受相关的税收优惠制度。

1、整理清算所得与常规经营所得

清算所得主要是指纳税人清算中的所有资本减去清算费用、损失、负债以及企业没有分配的利润、公益金与公积金之后剩下的金额,超过实际缴纳资本的部分。

2、调整企业清算时间,科学开展税收筹划

根据我国现在的税收制定,企业应该将清算时间独立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的纳税期间。因此,可以科学地调整企业清算时间来控制清算时间内需要上缴的所得税数额,达到科学筹划企业税收的目标。

二、 企业重组的会计处理

企业重组属于法律行为也属于区别于企业常规经营的经济行为。重组会计担负着运筹企业重组、监督重组行为的职责,其工作范围必然区分于正常的会计。

首先,企业在重组时期仍然在持续进行经营,所以,会计负责人的各项工作仍然是建立在持续经营工作的基础上,然而,由于企业处于结构重组阶段,这就要求会计要对重组过程中的分期假设从局部加以修订。

其次,企业重组时期,所损失的利益与日常经营所失去的经济利益是同不存在的,因为重组时不仅需要按照常规程序经营下去,而且也需要制定与落实重组后新的经营管理计划,例如:重新确认债务、处理财产等等。也就是说日常的经营管理与重组是同步进行的,这就在客观上表明了企业重组时期,经营管理所损失的利益与重组时所损失的利益是共存的。

第三,企业开展重组工作后,需要在资产负债文件中清晰地显示出企业的重组情况,例如:需要重组的债务,不需要重组的债务,都需要清楚、明白地展现出来,绝非单纯地为了重组人、重组监督人的方面把负债进行简单区分。所以,会计要认真、负责地做好负债表格,其中需要反映出需要重组的债务以及不需要重组债务、短期债务与长期债务;也要做好企业经营利润的表格,其中需要全面反映出企业经营损失的利益以及重组所损失的利益。

第四,在企业重组以后,会计处理策略的使用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企业重组以后会无非会出现两种结果:一是重组以后企业经营效果良好,重组效果显著;二是重组以后企业的经营落后,甚至低于重组前的经营效果。所以,企业会计处理方式的选择也要灵活变通,如果是第一种成功的情况,就需要恢复常规的生产经营,将重组期末当成企业经营的新起点,本着持续经营的原则,来使用会计处理策略;如果是第二种失败的情况,企业走向了衰落状态,则需要结束经营基础上的破产清算会计处理程序与策略。重组时期也需要科学的会计核算工作,其中涵盖重组业务与经营业务,要将二者进行严格分开,其中前者包括:重组花销、费用支出以及利益损失等方面的核算,要想确保重组期间依然能够正常开支,就需要创设“托管现金”账户,对重组中所涉及的现金收支工作进行有效核算,这些现金需要在法律监管人的监管下来使用。

此外,在企业重组时期所涉及到的多种债务重组项目需要开展独立的核算,用以反映重组所损失的经济利益,至于经营业务的核算则可以遵照正常的企业经营核算进行开展。当企业重组以后经营日渐好转,就要对企业的资产以及权益进行新一轮的计算,控制亏损,使企业形成新的权益结构。

企业重组是企业面临复杂的经济形势时候所进行的必要的发展战略,企业通过重组能够有效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增加经济效益,但是,良好的重组效果需要科学的税收筹划与会计处理做支撑。

参考文献:

[1]翟继光,王雪鞋,郑小波,胡笑红.新税法下企业纳税筹划[M].北京:电子科技出版社,2010(12)

[2]王小波,邓晓等,王嘟嘟.纳税筹划与税务会计[J].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12)

[3]赵小兵,李思思,王迪.企业纳税筹划[M]. 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12)

[4]孙丹丹,赵晓霞,袁晓东,王小波. 纳税筹划与税务会计[J].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12)

[5]徐金磊,王金波,袁晓霞. 新税法下企业纳税筹划[M].北京:电子科技出版社,2010(12)

上一篇:基于户籍歧视的工资差距的实证分析 下一篇:关于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