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及其现实意义

时间:2022-09-22 06:45:57

后现代主义及其现实意义

[ 摘 要] 后现代主义是针对西方工业文明,以及现代性矛盾所进行的批判和深刻反思,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是对现代的认知的扬弃,是在目睹了西方工业社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给人们带来的诸多灾难的基础上产生的。这样一种思维方式对我国当今现代化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

[关键词] 后现代 后现代主义 中国现代化

“后现代”一词最早曾在19世纪70年代使用,后现代思潮的真正兴起是在上世纪60年代以后,到70年代其影响已较广泛,80年代以来以法国为中心,后现代话语开始在全世界流通。有学者认为后现代是“时代化”意义上的一段历史时期,有学者认为它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对“现代”的扬弃和批判。笔者更倾向于“现代与后现代视为一对处于长远结合关系中的两个东西,在这种长远的对立关系中,后现代持续不断地指出现代所具有的限制。现代与后现代只是两种可供选择的不同视角,而不是前后相继的历史时期”。“后现代的‘后’强调的是对现代的否定,是一种认知的扬弃,它肢解或消解了‘现代’的一些确凿无疑的特征……是我们假想的一个时代转折的起点。”

社会学乃至社会科学之生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社会、文化变迁的敏锐反应,同样,后现代的产生并非空穴来风,“信息化的后工业社会,信息爆炸使得旧有的知识体系破碎,过程化和多元化成为两大主要特征”。随着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的显著提高,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实现了现代化,然而,在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带给人们太多的束缚,在闲暇的时间里,人们以为自己是自由的,而实际上,也不过是‘假释’出狱过一个星期天而已。”现代社会的发展以人的“异化”为代价的,这一切唤醒了人们对理性的失误和对传统信仰的反思。另一方面,现代化带来的严重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人口激增、生态破坏,以及军备竞赛的加剧、人文精神的急剧失落等等,后现代主义者清醒地看到了人类目前所面临的核武器和环境这两个足以毁灭世界的难题。现代社会发展中的诸多弊端,发展过程中的种种瓶颈引起了人们对“人类中心主义”和“工具理性主义”的强烈质疑和深刻反思。

正是在追本溯源的过程中,后现代主义者们发现,对于人类今日的不幸,现代性难咎其责。因此,挑战、批判现代性便成为后现代思想家的主要任务。“我们可以,而且应该抛弃现代性,事实上我们必须这样做,否则,我们及地球上的大多数生命都将难以逃脱毁灭的命运。”后现代主义的目标在于消除传统权威的合法性,它强调的是非决定论而不是决定论,是多样性而不是统一性,是差异性而不是综合性,对基于共识、理性沟通行动和人类自由之上的理论和科学深表怀疑,试图寻求关于社会、语言和人类主体的新观念;怀疑单一体系、宏大叙事或者解释的最终依据,停止对主体、作者和伟大著作等现代社会理论的核心概念的关注,而开始批评重视宏大叙事、总体性和本质主义的倾向。“去中心化”成了它的核心,主张把视野转向和边缘。它提供了一种新的认识视角,更新了传统的思维方式。

笔者认为,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的一种反思,它并不完全否定现代社会,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现代思维中的反思批判精神,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共同催生了这样一种思维方式的诞生。如果说现代社会理论是以各种系统的观点看世界的话,那么后现代社会理论则是把所有的体系看成是易破易碎的观点去指导它看待世界。

与马克思、韦伯、齐美尔、尼采等大人物生活的时代相比,我们今天生活的时代大为改观,信息与通讯技术不仅带来信息社会、全球化、地球村等外在宏观世界的新形态,还时时刻刻重构和型塑着人、社区、民族、性别等微观形态;生物基因技术给经济社会的外在形态带来许多革命性变革,同时促发了对人体、甚至对人的重新界定,人生的价值与意义问题被再度凸显;电视、影像、广告充斥地球的各个角落,消费主义和消费,成为社会分析所应该关注的焦点,“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模式分析,无法充分理解消费社会”。很大程度上,这个一日千里的信息社会,这个物欲横流的消费社会,这个光怪陆离的影像世界,这个稍纵即逝的超现实世界,处在现代性宏大叙事视野之外。

如果说,这种反思批判的精神最初是从现代资本主义内部发展出来的话,那么这种精神是否可用之于当今中国的发展,从发展的内部角度反思和批判中国当前的发展?如果我们重新认真审视当今我国社会的发展,回顾美国社会学家贝尔所谓的后工业社会的“中轴原理”中所谈论的,“理论知识的中心地位是社会革新和政策形成的根源;从经济方面来,商品生产经济变为服务经济;从职业方面来说,专业和技术阶级处于优先地位;在决策方面,是创造新的‘知识技术’。”这些特征恰恰是目前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几个重要特征。

另外,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背景之下,目前人们对旧有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产生厌倦、怀疑、甚至嘲笑,他们不再认为对社会的发展负有责任,宁愿将个人生活置于随心所欲、纷乱无序的状态中,中心变成多元,永恒变为变迁,绝对变成相对,整体成了碎片……后现代主义并非只是西方的文化现象,它对我们的冲击已无可避免,且是一股缠绕在我们的现代化进程的不可避免的潮流。

在中国现代化的推进过程中,实际上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存在于西方也存在于当今中国。在过分推崇主体性力量和强调人对客观世界征服、占有的“合法性”的情况下,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已成客观事实。在物质与文化的关系上,物质的欲望占了上风,人的精神价值追求屈居物质欲望之下,经济发展浪潮中的非理性因素不断侵蚀着人们的精神家园,工业气体的排放,使得人们赖以生存的水、空气等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充斥着不信任、冷漠等间隔,个人存在的意义被置于绝对地位,以致使他人成为实现个人目的的手段与工具;在价值文化观念上,价值观念体系的崩塌,人的价值追求的分散化,文化相对主义的膨胀。从另一方面看,后现代主义所追求的“差异”“碎片”“不确定性”等,也在被我们身边的社会现实所“印证”:多样性的思想表现及价值散乱性追求与评价;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等状况造成的人们对于自我前途和现实地位明显的迷茫与“不确定感”;“跟着感觉走”所显露出的飘零无定的无奈;“谁怕谁”这一口号所掩盖的个人的极度孤独感;“假发现象”所暴露出的对权威的无声地反抗;文学作品中对崇高的背离而向烦琐生活的趋近,都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对传统的瓦解和对“确定性”观念的排斥。“从中国人的观点看,后现代主义可能被看作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最近思潮。而从西方的观点看,中国则常常被看做是后现代主义的来源。”(霍伊,1998)

然而,也正是这样的情境促使我们重新省察人与世界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其中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它不仅通过揭示世界的复杂性、事物的不确定性而强有力地挑战了现代占主导地位的同一性思维,而且倡导一种欣赏历险的开放多元的思维方式。我想这在我们今天的现代化事业中是十分需要的。后现代主义倡导“主体破裂”“理性毁灭”的真实意图是要拯救现代主义,拯救人类和人类社会,克服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片面主体化和理性至上性,把人类从人类中心主义和工具理性的漩涡中解放出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后现代主义是对西方现代性给人与社会带来的问题和灾难的反思,我们应该而且可以从中吸取有利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精华,剔除其中的消极因素,使其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

后现代主义,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反对个人中心主义,每个人都不可能单独存在,自我不是自足的,永远处在于与他人的关系之中,是关系网中的一个结点,自我是关系中的自我。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强调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世界万物都有其价值和目的,自然不是人们统治、占有和掠夺的对象,而是有待人去照料的花园,从而超越了现代哲学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二元对立论;在不同社会群体的相互关系中,关注处于社会边缘的弱势群体的价值与利益。

同时,倡导后现代的思维方式,很有现实意义,“中国可以通过了解西方国家所做的错事,避免现代化带来的破坏性影响(大卫•格里芬,1998)”。在现代化实践中,我们一直在考虑在避免现代化弊端的前提下如何去实现现代化。西方已经实现的现代化,对我们来说只有历史意义,没有现实价值,后现代思维方式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思路。科学发展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等等都是很好的具有后现代思维的思路,政策的一系列倾斜等等都是后现代思维方式在中国国家治理中的体现,是在对当今社会发展的诸多弊端反思之后的决策。

当然,作为一股新的思想潮流,后现代主义自身也存在着局限,特别是它的前无古人的庞杂和所涉及问题域的宽广,以及它在根底上对现代性,亦即资本主义现代思想体系和思维方式的大规模的批判,使它所招致的批评也很多。作为一股影响巨大的文化思潮,对它的任何形式的批判和讨论都是可以理解的,但对他的漠视是怎么都不应该的。

“可以肯定地说,实现向未来的任何质的飞跃,后现代主义都是一股‘促进世界转变的巨大力量’。”后现代主义为我们检讨人类的过去、审视人类的现在提供了一个异常重要的视角。随着时间的消逝,后现代主义的一些纯属时尚性的、过于标新立异的东西注定会随风而逝,然而,它的许多富有生命力的核心思想毫无疑问将会伴随我们,启发我们去思考,去发明,去创造新事物,大到国家,小到个人。

参考文献:

[1]大卫.格里芬:后现代科学(马季方译)[M]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2]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刘精明译) 译林出版社,2000

[3] 霍伊:后现代主义:一种可供选择的哲学(王治河译) [J] 国外社会科学,1998(4)

[4]刘朝阳:后现代主义与中国现代化[J]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5]黄力之:后现代主义:西方之根与中国之无根[J] 学习与探索,2000(2)

[6]吴伟赋:论第三种形而上学――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研究[M] 上海: 学林出版社,2002

上一篇: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理解 下一篇:议如何规避物资采购审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