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斌:互联网金融要在新技术新理念下做好风险管控

时间:2022-09-22 06:38:06

朱海斌:互联网金融要在新技术新理念下做好风险管控

11月11日,中国的单日网上交易实现350亿元的零售额。350亿是什么概念?这超出了美国最大的两个消费日——黑色星期五和网上消费日的零售额总和。从互联网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来看,电子商务于中国在过去短短十几年之内发展速度是非常惊人的。

与此同时,350亿单日交易的数字后反映了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根据阿里巴巴统计的数字,在11日当天,一共产生了1.7亿笔交易、1.5亿个包裹,据说华为为了支持当天的交易动用了4万个服务器。相比下,美国奥巴马医改启动首日,几百万人登录后,花了几亿美元搞的一个网上系统马上就垮了。所以,11月11日350亿背后不仅反映了电子商务巨大的潜力,而且也反映了我们在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一个侧面。

关于互联网金融,我想分两个方面讲。

第一方面是互联网金融的主要优势和发展趋势。毫无疑问,互联网金融在未来十年到二十年之内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这是大势所趋。从概念上来说,互联网金融可以定义成互联网技术和理念与金融活动之间的一种结合,它不仅包括互联网公司从事一些金融活动,也包括一些金融企业怎么样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同传统的金融服务渠道相比,互联网金融有三个非常明显的优势。

第一个是技术优势。互联网技术发展对于降低金融活动的成本有积极的作用,最直接的例子是金融业务的网络化,像网上银行、网上券商,通过互联网的新兴技术,把它做得更便利更有效。根据美国有关机构的研究显示,互联网技术支持下每笔业务的平均成本仅仅相当于传统模式下的大约10%左右。全球第一家网上银行1995年才开始出现,中国第一个网上银行是1997年由招商银行推出的。到2012年,我国网银客户已达到6亿多人。由于技术支持和成本降低之后,出现一个新的业务——第三方支付业务。第三方支付在2005年由支付宝开始做,至今已达到13万亿元的规模。同美国或者其他发达国家来比,中国在这个领域的发展速度是毫不逊色的。

第二个是信息优势。金融活动实质上是金融中介,把资金提供方和资金需要方撮合起来。金融领域最核心的一个问题,就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因为存款方和贷款方之间信息不对称,银行可以提供对借款人信贷资质的审核和贷款设计(如对抵押品的要求)。我们最近几年政府一直鼓励支持,但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的一件事是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虽然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要求银行执行“两个不低于”的准则,但实际上效果并不显著,小微企业仍然抱怨融资难的问题。对于传统银行来说,它们面临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不能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而互联网金融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在搜集个人和小微企业数据方面有巨大的优势,因此我认为小微金融是推动互联网金融最值得期待的一个领域。金融学有一个理论叫长尾现象,即金融服务20%的客户创造了80%的收入,而剩下的80%的客户可能是互联网金融大发展的一个可能领域。比如阿里小贷,它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海量客户的消费和信贷方面的数据,这可以有助于建立动态的违约模型。对于那些规模很小的借款方,没有抵押或者没有传统方法进行资信分析,这种模型非常重要。它可以提供信息方面的优势,有助于提供对小微企业信贷支持。这是互联网金融在未来非常值得期待的一件事情,也是中国推广普惠金融成为可能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第三个是经营理念优势。互联网企业强调更多的开放、平等或者协作,P2P、C2C、众筹都起源于互联网经营模式。我们可以称之为互联网平台模式在金融中的运用。从这方面看,三中全会中提到要建设一个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融资体系,鼓励金融创新。互联网金融毫无疑问在这方面提供一个新的平台、新的思路以及新的理念。

第二个方面是互联网金融有其优势,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把这一可能转化为现实,我们需要解决那些问题呢?我想强调四个方面。

首先是技术层面。从技术角度看,互联网金融有非常独特的优势,包括成本方面、资信方面的优势。但是,互联网金融需要解决便利和安全同时兼顾的问题。互联网金融吸引客户最主要的一点是它的便利性,如手机支付。但在维持便利性的同时,如何解决身份识别,保证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这是我们发展互联网金融首先要面对的一个问题,也是相对较小的一个问题。

其次是在信息处理方面。刚才提到互联网金融有着非常大的优势。互联网公司,如百度、微信,它们有巨大的用户群,也有天量的信息。但是这些信息不仅仅包含我们金融业务需要的财务信息,也包括很多不太相关的信息。如何在金融业务中使用这些信息,需要解决几个问题。第一个就是如何判断数据的可信度,甄别和提炼数据背后的不同信息。第二个是在这些历史数据的基础上,如何运用统计方法或者建立信贷模型对信贷风险进行预测。此外,以历史数据和模型为基础的信贷分析是否能经受市场的考验,也有待观察。

第三个是互联网企业需要培育金融理念。互联网企业开放、平等、协作的理念毫无疑问会对传统银行带来冲击。但是互联网金融的核心是如何把互联网的理念和金融理念结合起来。互联网企业更强调开放和动态,如果我们看全球的互联网企业的话,几乎每十年都看到新一轮的行业龙头更新替代。但从金融行业来看,我们会看到更多传统百年老店,金融行业的基因在于风险控制。一个典型的银行家会在一个大晴天带一把雨伞。如果互联网企业进入金融,如何适应金融的心态,如何建立风险控制体系,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最后是互联网金融的监管问题。互联网金融最近几年发展非常快,一个原因在于监管当局某种程度上的“纵容”。互联网金融目前处于无门槛、无标准、无监管的“三无”状态。这种状况是否能长期存在,我个人觉得很大程度是有疑问的。一旦这个市场真正做大,比如像过去几年的理财产品或信托产品,监管的态度和措施肯定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互联网金融行业对于监管环境可能会出现的变化必须有所准备。如果将互联网金融纳入传统银行同样的监管框架,如同样的资本金要求、流动性要求、拨备要求的话,它是否还能有足够的优势冲击传统银行呢?

(作者系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上一篇:银行数据分析与服务能力体系构建 下一篇:银行资管新规:机会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