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资管新规:机会与挑战

时间:2022-09-12 04:19:12

银行资管新规:机会与挑战

2013年10月中旬,首批以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主的多家银行获得理财资产管理业务试点资格。该项业务试点,要求每个项目独立开户,独立资产负债表、损益表。此次试点的资产管理计划将是开放式的,不再按之前的预期收益率方式发售,收益率改为区间型或净值型。这些银行可试点发行债权直接融资工具、银行资产管理计划。

新规可以视为规范目前的资产管理市场的一个重要步骤,对资管市场势必产生重要的影响。资管新规分离资管业务,银行可独立进行理财资产管理业务,势必对银行的传统资产管理业务形成挑战,对传统的信托、券商的资管业务形成一定的冲击。

针对以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新规需要解决哪些关键环节才能使之真正起到促进优化金融体系的资产与负债配置结构,成本、风险和收益的配置结构,在此我们《银行家》杂志社聘请到金融领域的相关专家探讨对银行资管新规的理解,并对金融行业如何应对新规作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本期刊载相关内容与读者分享。

陈伟钢:防范风险仍是银行经营的第一要务

中国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普通百姓,思想深处或多或少会留下计划经济的印记,比如,在老百姓眼里,银行就是国家的银行,是不会也不应该倒闭的,钱存在银行是最保险、最放心的。如果突然有一天告诉老百姓,钱存在银行也有风险,在银行做理财也不能保本,老百姓一下子是很难接受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银行市场化进程不可能太快,快了老百姓的观念跟不上。另一个方面,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以公有制为主体,国家统一调控经济是重要的手段,市场要受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这是毫无疑问的。比如,这几年 “支持小微企业”、“支持三农”、“绿色信贷”等,都是国家的号召,各经济部门要联合行动,银行当然不能例外,不能说,银行市场化了就不执行中央的统一部署了。比如,有一个时期,市场上由于猪肉涨价,中央要求各部委拿出具体措施支持生猪饲养,把任务分解到各部门,也要求银行制订相应的信贷政策支持生猪饲养。可见,从上层来看,也是把银行看成是国家的银行。在这样的背景下,银行不保证老百姓的财产安全,老百姓不答应,银行不听政府指挥,政府不满意。所以,中国银行业必须承载西方发达国家不可承受之重,对中国银行业稳健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期部分股份制银行试点理财资产管理业务,包括发行债权直接融资工具、直接运作资产管理计划等,这项业务的开展一方面可以理解为这是对银行业市场化改革的一个实际步骤,同时又可理解为进一步规范表外业务经营,是新形势下改变银行经营方式的重要举措。试点要求每个项目独立开户、独立资产负债表、独立损益表等,充分考虑了资管风险与银行风险的隔离,这是审慎监管的具体体现。由于中国的市场经济刚刚起步,市场发育还不是很健全,市场化的步子不可能太大,也不可能一下子走得太远,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银行业经营非银行金融业务,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一些好的经验,如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的金融租赁业务,取得了比较好的效益。这些租赁公司是实行独立法人核算的,子公司的风险与母公司完全隔离,所以风险是可控的。作为银行的理财投资来看,防范风险仍然是第一要务,银行不能随便把老百姓的钱拿去做高风险投资。尽管很多银行都有投资风险的提示,但老百姓之所以把钱投到银行,还是相信银行是相对安全的,对老百姓来说,哪怕收益少一点,资金安全是第一位的。可以想象,如果哪家银行经常出现老百姓投资血本无归的现象,对银行的声誉将是多大的影响。

加强对银行投资的监管是监管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政府和百姓的共同要求。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和谐社会是永恒的主题,保护老百姓的根本利益是长期的任务,我们有责任对投资机构进行严密的监控和信息披露,让投资在阳光下进行,在老百姓的监督下进行。要严格透明度管理,把资金走向让投资者明明白白,不能有一笔糊涂账,也不能发生赚了钱是投资机构的,亏了钱是老百姓的现象;要严格投资风险管理,严禁投向高风险项目,确保资金总体安全;要严格审计审查,防止账外账,防止道德风险发生,防止“庞氏骗局”重现,防止“麦道夫事件”重演。

对于银行而言,混业经营已经算不上什么创新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从总的趋势看,混的风险大于分的风险,随着经济周期的脉动,美国银行业经历了几次由混到分,再由分到混的轮回,中国应从这些“过来人”的经历中吸取教训,进一步完善机制,把握好银行稳健经营的步伐。

(作者单位:银监会培训中心)

上一篇:朱海斌:互联网金融要在新技术新理念下做好风险... 下一篇:温建东:中国资金流入主要来源于实体经济跨境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