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专家发言宜谨慎

时间:2022-09-22 06:34:04

军事专家发言宜谨慎

多年来,各领域专家在通过媒体上为广大观众解惑释疑,让大家更加深刻理解了国家大政方针、外交路线和军事战略,也学到了很多科学知识。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专家”错误,有些造成了不良的国际和社会影响,有些对受众产生了很大误导,有的甚至造成巨大负面影响。作为军队学者,本文重点从军事学角度对当前常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错误与误导的表现形式

近年来,出现在各种媒体的所谓专家和一些退休高级领导不断发表错误言论和分析,引起了许多专家、民众和军队官兵的极大质疑与不满,有些已经成为大家聚会议论的重点和焦点。主要有七种表现:

一是越权表态。有的专家和曾经担任过领导职务的同志,没有摆准自己的位置,不时以国家和政府的口气发言或表态,但有的内容又很荒唐,如公然提出我国应支持西方以武力手段解除朝鲜核武装、核设施,无中生有地宣称我国已公布“使用核武器三原则”,公然宣称对再次执政要使用武力,有的还做出承诺不会对台动武,有的谈到中国永远不会对西方国家使用核武器等。口气之大,态度之硬,令人“震感”。

二是胆大妄谈。有些“专家”对不了解、不熟悉的学科及学术领域,并没有敬畏之心和虚心学习的态度,而是毫无顾忌地妄自谈论。他们分不清战略武器与战术武器的区别、火箭与导弹的关系、导弹与战斗部是怎么回事、不同发射平台的含义等,称“弹道式导弹”都是战略导弹等,却多次在媒体上侃侃而谈。

三是帮敌击我。肆意夸张谈论我国国力、军力,妄称我国是世界第二军事大国。还宣称我国拥有数千个核弹头,谈到我国核武器可以把XX国家彻底摧毁等,这些言论为西方制造“中国”提供了话柄,同时也极大影响了我国在发展中国家中的形象,为我国参与国际核裁军、核军控活动造成极大被动。

四是无中生有。有的专家本来只是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却偏偏摆出一付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懂的架势,在媒体上大谈属于军队决策者和领率机关的事务,大谈涉及我国军力建设发展规划,大谈所谓的各种军事行动方案,大谈国家和军队对某些国家及重大国际事件的所谓立场等。其中多数都是无中生有,对国际舆论和国内受众带来极大误导。

五是随意预测。对于国家尚未明确的国际重大事件立场,对于刚刚爆发或即将发生的局部战争,对于周边国家的军事动向,对于别的国家之间的斗争形式和发展趋势等,一些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时常说话不留余地,而是做出斩钉截铁的预测和断言,结果常常是事与预违。

六是跨界妄谈。有人也许是本领域的专家,但他并不知“隔行如隔山”,对于任何问题都敢侃侃而谈。自己讲的多了,没有遭到质疑和问责,久而久之就认为自己讲的都对,也把自己当成了所有领域的专家。

七是标榜自我。故意散布与国家、政府和军队官方不一致的言论,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

发生错误的原因分析

出现所谓“专家”的误导问题其原因有多种因素,但主要还是由于以下六个原因。

一是来自机制的原因。按照规定,多数发言人都要有某一级的党委推荐和批准,一旦成了“合法”发言人, 也就致使该专家就没有了顾忌,所涉及的话题就可以包罗万象了。至于每次出镜的效果、社会反应及议论,完全可以不介意,因为这对他本人不会带来任何不良后果和影响。另外,媒体也可以随意给被采访人加封“中国军事专家”、“军事战略专家”等,根本不去核实该人是否拥有这样的资质、履历和荣誉,更不会去看这些名号是否得到过权威认证和证书。

二是治学态度的随意。专家的知识来源于长期的学习和实践,通常具有雄厚的知识积淀。但是对于跨领域的知识,通常是通过查找资料或网上查询而进行的“临阵磨枪”,并没有“屈尊”向业内专家请教过,应对媒体一般都是有准备的问题,看似不会出现大的差错,但是殊不知网上的东西通常并不可靠,特别是一些新的、动态的信息,特别是大国军情,多有着极大出入,这样就大幅增加了“专家”出错的风险和概率,也充分说明了他们的心浮气躁和缺乏严谨治学精神的本质。

三是知识范畴的局限。任何专家所涉猎的学术领域都是有限的,所接受学历教育的门类基本决定了他的知识领域。军队很多专家都是从学习本军种的技术起步的,在这个基础上从纵向逐步向战术、战略层次提升,但在横向上仍然有着许多跨行陌生的知识和学术问题,仅靠临时突击查阅一些资料就发表文章或者在电视上夸夸其谈,就难免出现自己意识不到的差错、有时甚至是非常幼稚和低级的错误。

四是自身经历的制约。有的“专家”多年都在基层从事技术工作,有的多年在教学、科研机构工作,还有一些所谓“军事”专家,其本身并不是搞军事的,有的当初是学政治、学党史、学经济或学外语的,有的是搞文艺创作的。随着单位的调动和职务的晋升,在电视上露了几次面,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军事专家”。

五是人际关系的利用。包括与媒体的关系,包括“专家”当了主持人或推荐人之后,就逐步形成了一个关系圈。在这个圈子里,有媒体希望看到的能够引发争议的收视率;而作为头面人物的“专家”,对于比自己水平高的、和自己学术观点不同的人是进不了这个圈的,这样就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所谓“专家圈”。

六是急功近利的贪欲。不同级别的专家有不同的“出场费”或称酬资,有些专家为了获得这些,不管对于所要发文、发声的内容是否熟悉,都一概欣然接受甚至主动请缨。

坚决杜绝“专家”错误

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解决好“专家”误导问题。我认为,当前应重点把握好、监督好四个环节。

一是确认自己是否真的是专家?每个被作为专家将要发文或发言的人,都要扪心自问,自己是否是专家?专家不是自封的,要有相关机构进行评选和批准,同时应有相应的证书,有的还会有证章、津贴和年限。而不能认为自己从事该项工作时间长了就自然是该领域专家了,对媒体的称谓也就欣然“笑纳”。

二是确认自己是否是该领域专家?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和接受约稿时,首先要问问自己,自己是否是该领域的专家?对这个领域和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否真的熟悉?在该领域是否还有更加权威和影响力的专家?即使自己对此有一知半解,也不应贸然以“专家”自居。

三是媒体要认真聘寻真正的专家。各种媒体在进行专访、约稿或请其出镜前,应真正寻找懂得该领域技术或学术前沿情况的专家,应认真核实被采访人的专家身份是否具有法定真实性。切不可为了省事、为了缩短时间而盲目寻找那些名不符实的所谓“专家”,这样做也会给媒体自身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四是完善舆论导向的问责机制。对于重要的专家访谈节目和重要学术文章,媒体应具有了解社会反应的机制和畅通的反馈渠道。对于造成严重负面社会影响的言论、稿件的所谓“专家”,应根据所产生的危害程度,彻查并追究涉及媒体相关机构、人员的工作责任和所谓“专家”的学术责任甚至法律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假“专家”问题。

(作者系鲲腾全球防务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

上一篇:昌平线 昌平东关站 下一篇:你可以从丹江口带走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