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巧解气候成因问题

时间:2022-09-22 06:32:55

分类巧解气候成因问题

[关键词]地理教学;气候成因问题;气候因子;解题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6(B)-0084―02

气候成因问题一直是高考文综考试中的重要考点,同时也是高考地理复习的重点和难点。笔者认为,气候成因问题根据试题考查侧重点的不同,可分为气候成因型、降水成因型、气温成因型三类。对这三类问题的解答,考生只有在深刻理解气候要素、重新归纳气候因子的基础上,才能做到“对症下药”。

一、分析气候要素

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称之为气候因子。其主要包括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四个方面。其中,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属于自然因素,起着主导作用。

太阳辐射是形成气候的基础,它决定了不同地区热量、气温的差异及季节的更替。一般而言,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由于气温的差异,地球上出现了不同的温度带,气候便在此基础上形成。大气环流是因太阳辐射及热量在高低纬度间、海陆间分布不均而引发的,进而形成了地球上的气压带、风带(包括6个风带、7个气压带)和季风环流。气压带因运动方式和方向的不同,导致不同的气压带、风带冷暖、干湿性质各不相同。总体而言,低压带湿润(包括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高压带干燥(包括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西风带湿润(盛行西风带),东风带干燥(包括信风带和极地东风带)。季风环流则调节着海陆间的水热分布,随着季节变化,风向不同、冷暖干湿各异。一般而言,海风暖湿,陆风干冷。下垫面性质是指大气下界的物理状态,其中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包括: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洋流性质等,它们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各有不同。人类活动并不能直接影响气候,但可以通过改变下垫面性质或大气成分间接对气候产生影响。

二、归纳气候因子

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及其表现如下表所示:

三、解题方法

1.气候成因型问题

(1)解题方法:从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简称“太、大、下、人”)四个方面人手,其间注意结合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试题举例:如图1所示,欧洲西部是世界上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典型的地区,试分析其成因。

(3)试题解析:首先,考虑纬度位置。该地大部分位于40°N-60°N之间,地处温带。然后,考虑大气环流。该地常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温和湿润。最后,考虑下垫面性质。该地地势低平,山脉多东西走向,有利于西风深入,且该地地形有利于北大西洋暖流发挥增温增湿作用,使海洋的影响深入内陆,所以该地温带海洋性气候典型。

2.降水成因型问题

(1)解题方法:宏观与微观结合。宏观方面考虑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其中季风环流在北半球大陆东岸最为典型)。微观方面考虑下垫面性质,要具体分析迎风坡与背风坡、沿海与内陆、寒流与暖流等。

(2)试题举例:图2是某地年降水量分布图,据图分析A、B区域年降水量特别丰沛的主要原因。

(3)试题解析:宏观方面考虑气压带与风带。气压带: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两地气流上升,多降水。风带:夏季赤道以南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移成西南风,其属暖湿风,易形成降水。微观方面考虑下垫面性质。因为两地位于沿海夏季风迎风坡位置,多地形雨,同时受沿岸暖流增湿作用影响,所以降水丰沛。

3.气温成因型问题

(1)解题方法:宏观与微观结合。宏观方面分析太阳辐射影响:微观方面分析下垫面性质,具体包括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洋流性质、风向、天气等。

(2)试题举例:图3示意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据图完成下题。

①导致该岛滨海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太阳辐射C.土壤D.降水

②导致N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地早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洋流C.土壤D.降水

③导致P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N地晚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洋流C.太阳辐射D.降水

(3)试题解析:①中樱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推后,考虑宏观因素――太阳辐射,故选B;②中M、N地处同纬度沿海平原,考虑微观因素――洋流性质,故选B;③中P、M、N地纬度位置相同,下垫面性质不同,P地位于中部山区,海拔高、气温低,樱花开花期晚,而M、N地海拔低、气温高,樱花开花期早。

上一篇: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两个途径 下一篇:体育生铅球训练应注重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