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应用信息技术 提高计算课堂效率

时间:2022-09-22 05:23:45

合理应用信息技术 提高计算课堂效率

【摘 要】小学数学中计算课占据了很大的比例,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以往单纯的技能训练,使学生对计算课“敬而远之”。枯燥的练习、抽象的算理也让老师十分“头痛”。多媒体的应用让课堂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它图、文、声、像、影丰富的表现形式,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它的应用使抽象的算理形象化,学生直观易懂;它的应用使课堂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有了多媒体的“加盟”计算教学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

【关键词】多媒体;枯燥;计算;求知欲;效率

上计算课难!上好计算课更难!通常计算课就是简单的三步曲:讲—听—练。众所周知,行为是由动机引起的。仅靠单纯的技能训练是不能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的,机械式、程式化地叙述“算理”更会让学生感到计算课枯燥、乏味,甚至产生厌倦的心理。枯燥的计算,难懂的算理怎样才能让学生接受呢?多媒体的应用让我们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多媒体图、文、声、像、影并茂的特点,能创设出更为理想的教学环境,使数学教学表现得丰富多彩,淋漓尽致。大大加强人们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从而将计算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小学阶段的儿童是想象力最丰富、最活泼时期,容易被新奇的东西吸引。所以,一堂课中巧妙成功的开头,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地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并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开始学习知识。所以在枯燥的计算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还是需要的,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创设的情境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贴近学生生活,以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例如:《除数是一位数的小数除法》中老师创设了超市购物的场景:同一种牛奶在两个超市两种卖法一种是5瓶11.5元;另一种是买5送1共12.9元。(课件出示情景图)出到哪个超市买便宜呢?(学生在生活情景中解决问题)

又如,一年级第二学期“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一)”,整合教材,创设了如下的教学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吗?

生:听过!

师:今天,我们来听一个“小猫钓鱼”的新故事!

(多媒体演示动画“小猫钓鱼”的新故事:故事的情节大概与原“小猫钓鱼”的故事相同,主要引出“猫妈妈专心钓鱼,共钓了23条,小猫三心两意,不专心钓鱼,只钓了2条”的数学情境。)

师: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吗?

… …

本课创设了学生熟悉的、有趣的教学情境,多媒体生动的动画,声、色、艺俱全,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集中起来,让学生在学习情境中自主感受新知。这样的设计,让计算课开端去掉“固燥和乏味”,增加“生动和趣味”,把教学情境与教学内容紧密地结合起来,把复习旧知与引入新课有机结合,为开展新课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运用多媒体,使算理形象化,提高教学效果

“算理”,顾名思义是指计算的方法与原理。传统教学的计算教学只注重计算结果,忽视算理的推导,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算对、算快的层面上。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计算法则及算理的理解,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正所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可数学知识有时候是很抽象的,光用语言是难以表达清楚的,而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可以变抽象为具体,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如教师执教“小数除法——精打细算”,两种算理教学片段的不同效果。第一种执教: 1、在让学生尝试练习11.5÷5有以下两种情况:

让学生说你是怎么想的,大部分学生都很难说清这样做的道理。在问到你觉得哪方法正确?大部分学生认为第一种,觉得第二次除移下来的是1.5而不会是15。本想通过不同意见的碰撞得出算理,可教师想要学生出现的算理始终不能顺利引出,这样是能使很多学生能进行笔算,但是对算法的理解学生始终不能很好去体验。无论教师怎样解释第二种多么的有道理。最终还是教师“口干舌燥”,学生仍在“云里雾里”。第二种执教:当遇到上面的两种竖式时教师在学生无法

说清其中的算理时采用了数形结合的方法。利用多媒体呈现下图: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学生直观地知道第一次从11.5元中拿出10元平均分成五份,每份2。剩下一个1元和5个0.1元能不能直接分成5份?通过图的演示同学们通过观察很快就知道不能直接分,而要把一元换成10个0.1,合在一起15个0.1元也就是15角才能进行第二次平均分。这样为什么第二次除移下来的是15二不是1.5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学生很快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多媒体的数形结合使学生既能笔算出结果又能说清楚算理,把算理与算法融为一体,真正达到理解算理促进算法,最终形成小数除法笔算技能。

三、运用多媒体,增加训练密度,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教学中练习是一个很重要的板块以往教师往往要准备好多小黑板,把各种练习抄上去,这样比较耗时间,而且形式也受条件限制,不可能多种多样。而在练习巩固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就能省去了大量板书和擦拭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练习容量大大增加。而且可以预先设计好多种题型练习时也能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有目的的有选择的练习,这样更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效率也提高了。多媒体的应用最大成功之处还在于化学习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带娱乐性的练习,再加上生动的画面,灵活的交互性,使学生把做题当作一中乐趣而乐此不疲,能轻松巩固已学知识,从而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例如:学生在练习时,如果选择了正确答案,显示屏上就会有可爱的小人出现,并伴随着声音:“你真棒!”、“你真聪明!”这些表扬让学生感觉到成就感;即使算错了得数也没有关系,显示屏上会出现一些鼓励性的语句,让学生不灰心,继续努力。这样,既使学生身在“题海”,而依然感觉“海中的世界真精彩!又如在练习中编各种选择题、填空题、是非题等,用学生喜爱的闯关游戏的形式,由软件来判断学生解答的正确与否,学生回答正确,计算机马上会表扬你,来一声“棒极了!”“真聪明!”或是给你献上一束鲜花,学生看了听了自然高兴,兴趣盎然:如果有学生回答错了,计算机会在屏幕上显示提示信息“再想想”并配以音乐,启发学生认真动脑。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适当地指引和帮助,而学生在这种人机挑战、激烈竞争的氛围中渐渐养成不服输、敢于向困难挑战的好习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有利于竞争意识和学习毅力的培养,学生思维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这样既激发学生兴趣,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确保课堂教学的质量。

正是这样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科教学中来,充分运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小学数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当计算教学与多媒体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时,便有了”动一子全盘皆活”的作用。让老师怕“教”学生怕“上”的计算课有了多媒体的加盟也能绽放它独特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孙欣《浅谈小学数学新课堂中多媒体手段的运用》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

[2] 易颖莉《浅谈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的利弊及对策》中学理科教学研究。

[3] 代军《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误区》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上一篇:伤不起的几个误区 下一篇:互动式教学法在方剂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