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风景园林河景水岸设计与改造

时间:2022-09-22 05:22:05

浅谈城市风景园林河景水岸设计与改造

【摘 要】本文从保护生态和满足人的视觉、心理需求出发,探讨发展河景水岸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城市水景;水岸;滨水区;河道

一、城市滨水区河道水岸的类型及问题

在现代城市,到处充斥着水泥建筑与设施,供人们活动与休憩的自然环境越来越少,人们变得越来越渴望远离尘嚣、接近自然。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自然因素最为密集、自然过程最为丰富的地域,同时这里的人类活动和城市干扰又非常剧烈,可以说这里是人类活动与自然过程共同作用最为强烈的地带之一。同时,城市滨水区往往也是城市中最具活力、环境最优美、建筑密度最高、地价最高的地段。城市滨水区之所以能起到这种作用或达到这个目的,前提是要以优质的景观条件、良好的亲水性、清洁的水质来吸引市民。

在滨水区,河岸是水域和陆域的交界线,相对而言也是陆域的最前沿。看水时,驳岸会自然而然地进人视野:接触水时,也必须通过驳岸,作为到达水面的最终阶段。因此,河岸设计的好坏,决定了滨水区能否成为吸引游人的空间;并且,作为城市中的生态敏感带,驳岸的处理对于滨河区的生态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目前,在我国城市河道景观的改造中,驳岸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模式:

(1)立式水岸。这种水岸一般用在水面和陆地的平面差距很大或水面涨落高差较大的水域,或者因建筑面积受限、没有充分的空间而不得不建驳岸)斜式水岸。这种水岸容易使人接触到水面,从安全方面来讲也比较理想;但适于这种驳岸设计的地方必须有足够的空间

(3)阶式水岸。这种水岸让人很容易接触到水,并坐在台阶上眺望水面;但它很容易给人一种单调的人工化感觉,且驻足的地方是平面式的,容易积水。上述做法能够立竿见影,使河道景观看上去显得很整洁、干净、漂亮。

但是,它忽视了人在水边的感受,人对水的感情,往往与人的参与有关。上述驳岸,让人看到的是被禁锢在水泥糟中的人工水,而不是自然的活水,它给人视觉和心理上的感受都大打折扣!并且由于河岸使人们走在河边有一种畏惧感,不能获得良好的亲水性。另一方面,这样的驳岸也忽略了、不易察觉的负面影响:

(1)河道拉直后径流速度加快,将导致下游地区大量的沉积和淤塞;筑坝、改道使河岸的地下水位下降、河岸的水量调节功能减弱。

(2)加深河道、固化河岸,往往破坏了自然河岸与河槽之间的水文联系,加快水的流速和侵蚀力。

(3)直接破坏了河岸植被赖以生存的基础。固化的驳岸阻止了河道与河畔植被的水气循环,不仅使很多陆上的植物丧失了生存空间,还使一些水生动物失去了生存、避难地,易被洪水冲走。

(4)缺乏渗透性的水泥护提隔断了护提土体与其上部空间的水气交换和循环,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滨水空间的空气环流过程。

对于那些已被大规模的河道整治工程破坏了自然河道,有许多国家已经认识到了其弊病和隐患所在,开始大力推广自然河道恢复及生态治理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

二、生态河景水岸的内涵与意义

综上所述,在水岸的处理上应该鼓励采用软式稳定法,以代替钢筋混凝土和石砌挡土墙的硬式河岸;这就需要推广生态水岸。

生态水岸是指恢复后的自然河岸或具有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人工驳岸,它可以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抗洪强度。

生态水岸除具有护堤、坑洪的基本功能外,对河流水文过程、生物过程还有如下促进功能:

(1)补枯、调节水位。生态驳岸采用自然材料,形成一种可渗透的界面;丰水期,河水向赳堤岸外的地下水层渗透储存,缓角洪灾;枯水期,地下水通过堤岸反渗人河,起着滞洪补枯、调节水位的作用。另外,生态驳岸上的大量植被也有涵蓄水分的作用。

(2)增强水体的自净作用。生态河堤上修建的和各种鱼巢、鱼道,可形成不同的流速带和水的紊流,使空气中的氧溶人水中,促进水体净化。

(3)生态水岸把滨水区植被与堤内植被连成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河流生态系统。生态驳岸的坡脚具有高空隙率、多鱼类巢穴、多生物生长带、多流速变化,为鱼类等水生动物和其它两栖类动物提供了栖息、繁衍和避难场所。生态河堤上繁茂的绿树草丛不仅为陆上昆虫、鸟类等提供了觅食、繁衍的好场所,而且进人水中的柳枝、根系还为鱼类产卵、幼鱼避难、觅食提供了场所,形成一个水陆复合型生物共生的生态系统。

三、河景水岸的设计

1、不同河道断面的选择

河道断面的处理和驳岸的处理有密切的关系。河道断面处理的关键是要设计一个能够常年保证有水的河道及能够应付不同水位、水量的河床,这一点对于北方城市的河道景观尤为重要。由于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平时河道水量很小,但洪水时又有较大的径流量,从防洪出发需要较宽的河道断面,但一年内大部分时间河道无水,景观很差。为解决这种矛盾,可以采取一种多层台阶式的断面结构,使其低水位河道可以保证一个连续的蓝带,能够为鱼类的生存提供基本条件,同时至少满足3-5年的防洪要求;当较大洪水发生时,允许淹没滩地。而平时这些滩则是城市中理想的开敞空间环境,具有较好的亲水性,适于休闲游憩

2、河景水岸的选择

(1)自然原型。对于坡度缓或腹地大的河段,可以考虑保护自然状态,配合植物种植,达到稳定河岸的目的。如种植柳树、水杨、白杨、棒树以及芦苇、营蒲等具有喜水特性的植物,由它们生长舒展的发达根系来稳固堤岸,加之其枝叶柔韧,顺应水流,增加抗洪、护堤的能力。我国传统的治河六柳法即是这方面总结

(2)自然型。对于较陡的坡岸或冲蚀较严重的地段,不仅种植植被,还采用天然石材、木材护底,以增强堤岸抗洪能力。如在坡脚采用石笼、木桩或浆砌石块等护底,其上筑有一定坡度的土堤,斜坡种植植被,实行乔灌草相结合,固堤护岸。

3)台阶式人工自然驳岸。对于防洪要求较镐、而且腹地较小的河段,在必须建造重力式挡上墙时,也要采取台价式的分层处理。在自然型护堤的基础上,再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不同直径的混凝土管,形成很深的鱼巢,再在箱状框架内埋入大柳枝、水杨枝等;邻水则种植芦苇、营蒲等生物植物,使其在缝中生长出繁茂、葱绿的草木。

四、结语

人类改变着环境,同时环境也改变着人。城市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界面,要使城市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环境与生态问题得以解决,就必须使人的主观愿望与自然规律达到同一与和谐。城市河道的生态驳岸设计可以兼顾自然和人类的共同需求需求,使人类和自然更加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张谊,华中科技大学建筑系研究生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

[2]刘文军、韩寂.建筑小环境设计.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3]孙鹏、王芯芳.遵从自然过程的城市河流和滨水区景观设计.城市规划,2000(9)

上一篇:试论园林工程施工管理的关键问题 下一篇:大体积混凝土在建筑施工中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