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促进少数民族就业

时间:2022-09-22 05:16:16

大力促进少数民族就业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于历史、地域、风俗习惯和受教育程度等原因,少数民族就业存在多种问题,如失业率较高、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和同等条件下就业受歧视等。我们必须大力促进少数民族就业,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加大教育投入,提升少数民族整体素质

我国历来遵循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政府对少数民族无论在教育还是就业上都给予了一定的优惠、倾斜政策。但总体教育经费仍然投入不足、一些优惠政策也因种种原因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所以导致少数民族整体受教育程度仍然远远低于汉族水平。今后必须进一步完善相关教育优惠政策,长期坚持对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支持与帮扶。重点抓好义务基础教育、办好职业教育、鼓励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

少数民族就业结构不合理,出现一些准入门槛低的行业供大于求,而一些专业技术人员供不应求的现象。在此情况下应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结合少数民族地区当地的一些产业、工作岗位大力发展与之相对接的职业教育,形成产学研一体化,企业与职业院校联合办学的模式,培育更多的专业技术人员,填补一些就业岗位的空白,促使就业结构趋于平衡。

无论是职教还是本科高校,都应合理设置专业,加强职业规划与创业培训,逐步扭转少数民族部分毕业生的择业观,合理评估与规划,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

多渠道解决少数民族就业歧视问题

进一步完善反就业歧视相关法律法规。未来在立法方面,政府一方面应逐步清理废除一些地方政府出台的有碍公平就业的规章;另一方面应在《劳动法》的基础上制定一部针对就业歧视的统一的《反就业歧视法》,进一步在法律层面使反歧视现象发生时有法可依。将来我国仍应根据具体情况继续支持少数民族就业,制定可操作性强又不易造成反向歧视的相关就业政策。

积极倡导NGO组织和全体社会民众参与到少数民族就业反歧视实践中。在荷兰的反就业歧视实践中,既有以维护人权为宗旨的人权委员会也有代表不同利益群体的商业协会、雇主协会、工会、少数民族团体和妇女协会等。这些社会团体为被歧视人提供法律、经济、心理咨询等各种帮助,并协助受害人收集证据提起司法诉讼。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也设立了专门保障政策贯彻落实的机构――“平等工作机会委员会”。该机构可以就歧视案件进行调解,也可以免费以自己名义为受害者向法院提讼、要求赔偿。这些非政府机构的设置值得我们借鉴,当少数民族就业遭到歧视时,可以有更多的途径寻求帮助,落实法律赋予其的权利。另外反就业歧视的消除不仅是一项法律上的改革,更是一场道德观念的变革,只有全社会全体民众对于受歧视群体习惯性地平等看待,才可以从根本上消除歧视的存在。所以将来我国应注重对社会公民观念意识的转变培养,逐步在观念上使社会认同少数民族就业者,从观念上消除雇主对其的歧视心理。在非政府组织与全社会民众的积极参与下推动我国反就业歧视工作更好地发展。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少数民族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严重制约就业平衡,近年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失业率却出现上升的现象,笔者认为其中最重要的一方面原因就是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第一产业比重过高、第二、三产业比重偏低且产业分工粗放、科技含量低。未来少数民族地区应注重发展资源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促使传统工业向新型化工业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如利用各个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大力发展旅游业。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是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就业率的根本,同时也是促进民族和谐、社会和谐的基础。

此外,政府、学界和社会媒体应合理增强中华民族意识,弱化各民族意识,促进民族文化“大一统”,倡导民族融合,这样才更有利于全社会和谐就业、和谐发展。

(作者为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

上一篇:细化监督?推进落实 下一篇:优势的化妆品资源寻求国际商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