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服务业 促进就业增长

时间:2022-05-04 08:36:57

大力发展服务业 促进就业增长

摘要:大力发展服务业,不仅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还将对就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加大对服务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优化服务业的发展环境,将极大地推进作为吸纳就业重要载体的中小企业的发展,这对于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群体的就业将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服务业;就业;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2

就业乃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就是解决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缺口,因为劳动力供给的刚性,扩大需求就成为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经济理论和经济实践都表明,失业率和实际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经济增长快慢是影响就业状况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我市适度的经济增长速度是扭转当前劳动力过剩局面,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

一、经济增长与促进就业的实证分析

下面以珠海为例,对三大产业的经济增长与促进就业增长的关系进行分析。

本文选取珠海市1990年-2010年的GDP和就业总人数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几种可供选择的模型(线性、对数、指数等)进行了拟合优度比较以后,选择指数曲线作为回归模型:Y=aebx

令Y'=lnY c=lna 则有Y'=c+bX

利用SPSS先进行相关分析,相关系数为:r=0.9884这说明珠海的GDP和就业总人数之间高度相关。进一步进行回归分析,可获得回归结果为:

Y'=9.153+0.046GDP

R2=0.977 F=762.068 Sig=0.000

对相关系数所做的F检验[α=0.05,就业总人数的Fα(1,18)=762.068,signif F=0.000]判别系数R2=0.977(以下同)。从方程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回归方程对实际资料的拟合效果较好,并且通过了t检验和F检验,该回归方程表示,GDP每增加1亿元,将增加就业人数 0.046万人。1990-2010年珠海市平均就业弹性为0.2731,即GDP每增加1%,就业人数相应增加0.2731个百分点。

因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包含了相当数量的潜在失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并未真实地反映第一产业劳动力实际的就业状况,这必然会影响以上回归结果的准确性,并且根据相同时段的有关资料测算,第一产业就业人数与GDP不存在明显的统计关系,两者相关关系不明显。1990-2010年珠海市第一产业的就业弹性多为负数(平均弹性为 -0.1593),这说明第一产业已无法吸纳新增的劳动力,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大规模流出是一个不可逆转的长期过程,第一产业就业弹性的负值还会加大。

根据1990-2010年珠海GDP和第二产业就业人数进行回归分析,可获得回归结果为:

Y'=24.551+0.074GDP

R2=0.931 F=243.728 Sig=0.000

计算结果表明:该回归方程表示,GDP每增加1亿元,将增加就业人数 0.074万人。1990-2010年珠海市平均就业弹性为0.3823,即GDP每增加1%,就业人数相应增加0.382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就业弹性呈下降趋势,这说明第二产业的经济增长对就业人数增加的拉动作用正在减弱,即每带动第二产业一个百分点的就业增长率需要更高的经济增长。

根据1990-2010年珠海GDP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进行回归分析,可获得回归结果为:

Y'=20.649+0.088GDP

R2=0.971 F=592.389 Sig=0.000

该回归方程表明:GDP每增加1亿元,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将增加0.088万人。1990-2010年珠海第三产业平均就业弹性为0.4431,即产值平均增长1 %,就业人数平均增长约 0.443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平均就业弹性为 0.3823,即产值在保持1%的平均增长时,就业人数平均增长约0.3823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的就业弹性都大于0,这说明发展第二、三产业对扩大就业都有促进作用,但第三产业就业弹性大于第二产业,而且这种差别正逐步扩大。因此,第三产业对就业的推动作用将进一步显现。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珠海经济高速增长时,带来了就业机会的增加,符合经济理论中关于经济增长率和就业增长率关系的“高经济增长就业机会扩大型”描述,即是说,当珠海GDP增长速度一定时,发展第二、三产业都能促进就业,但发展第三产业对就业的促进作用更大。

二、第三产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分析

从表二可以看出,1990-2010年珠海第三产业产值份额基本上处于上升态势,2010年比1990年增加了2.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就业份额上升速度明显,由1990年的37.4 %上升到2010年的47.8%,比1990年增加1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就业份额虽然与产值份额同样处于上升趋势,但前者的上升幅度远远大于后者。第三产业产值份额明显高于就业份额,但两者的差距逐步缩小,从1999年起,第三产业的就业份额开始超过产值份额,这说明第三产业就业人员的相对劳动生产率在降低。

相对劳动生产率=产值比重/就业比重,反映了产值结构与劳动力结构的相对变动关系。相对劳动生产率为1时,表示1%的就业人员创造1%的GDP;若相对劳动生产率小于1,表明产出的GDP越少。上世纪90年代以来珠海第三产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一直在下降。1990年第三产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为1.12%,这说明在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中1%的从业人员创造了1.12%的GDP。这一指标2010年降为-0.11,即在第三产业中1%的就业人员,创造的GDP不到1%。从中可看出相对劳动生产率下降较快。

这一方面说明第三产业的效益较低,亟待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也说明第三产业在增加就业机会,吸纳富余劳动力尤其是农村富余劳动力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促进市场经济发育,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的重要途径。第三产业就业门槛低,就业容量大,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劳动力都有需求,已成为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的一条主渠道。珠海应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以促进就业,实现第三产业产值与就业同步增长。

三、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就业能力分析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珠海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不断增加,特别是近十年来增长速度较快,但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吸收就业的能力各有差异。从绝对数来看,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吸纳的就业人数最多,其次是交通仓储与邮电通信业、教育文化广播电影电视业在2003年以前一直稳居第三位,但社会服务业2003年比2001年多吸纳0.79万人,跃居第三位(资料来源:根据1996-2010年《珠海统计年鉴》有关数据计算,以下同)。

从相对数来看,虽然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吸纳的就业人数在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和总就业人数中所占比重都居第一,但在第三产业内部所占比重趋于下降。2010年比1996年减少了4.1个百分点,在总就业人数中所占比重则增加了2.8个百分点。交通仓储与邮电通信业就业人数在第三产业内部和总就业人数中所占比重都先升后降,2010年比1996年分别减少了 6.3和2.5个百分点。教育文化广播电影电视业就业人数在第三产业中所占比重先升后降,2010年比1996年减少 3.7个百分点。社会服务业在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和总就业人数中所占比重直线上升,2010年比1996年分别增加了6.2 和3.0个百分点。

在第三产业中,年均就业增长率最快的行业是社会服务业,1996-2010年间以 9.4%的速度增长,依次是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金融保险业,分别以年均5.2 %、4.7 %和 3.9 %的速度增长。但与第三产业就业总量相比,房地产业和金融保险业所占就业份额仍然太低,2010年分别只占了4.8 %和 3.7 %的比重。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广播电影电视业的就业人数虽有增加,但年均就业增长率相对较低,分别是 3.6 %和 3.2 %,它们的就业比重在第三产业内部也趋于下降,分别减少了1.5 和 2.2个百分点。

从各行业的就业弹性来看,房地产业的平均就业弹性最高,1996-2010年间达到 0.3404,增加就业的潜力最大,其次是社会服务业,年均就业弹性为0.3261,增加就业的潜力较大。金融保险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广播电影电视业的就业弹性都在0.2 以上,增加就业的潜力也不小。

以上分析表明,在第三产业中,金融保险业、社会服务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房地产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广播电影电视业的发展对其内部的就业增长有较大潜力。

综上所述,珠海经济快速增长,发展第二、三产业与经济增长率呈正相关。珠海GDP增速既定时,发展第二、三产业都能促进就业,尤其是对第三产业就业的促进作用最大,而在第三产业中,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吸纳的就业人数最多,其次是交通仓储与邮电通信业;年均就业增长率最快的是社会服务业,其次是房地产业;平均就业弹性最大的是金融保险业,其次是社会服务业。由此可见,从增加就业的角度看,政府应重点支持第三产业中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社会服务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交通仓储与邮电通信业、加快这些行业的发展以有效促进就业。

四、大力发展服务业之对策

(一)政府部门要加大对服务业政策的扶持力度

部分服务业企业经营稳定性较差,竞争能力不强,抗风险能力弱,生存时间不长。针对这一现状,有关职能部门应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广东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加大对服务业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服务业发展的配套措施,在税收和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增强其抗风险能力和生存能力,促进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二)政府应鼓励企业引进先进技术,提高服务产品的科技含量

珠海的第三产业中,有相当部分的行业属于传统服务业的范畴,这些行业的企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进入门槛低,企业间竞争激烈。例如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仓储业、租赁业、居民服务业、其他服务业等,这些行业在提升企业的技术含量、改良企业的内部结构等方面资金投入相对少,企业自身的质素难以得到较大的提高,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和做大做强。针对这一问题,建议政府应鼓励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充分利用外部资金,实施名牌战略。提高服务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水平,鼓励企业注册和使用自主商标,系统开展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三)加强服务业区域合作,统筹服务业区域协调发展

珠海的服务业主要集中在香洲区,2010年香洲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的比重达79.8%,就业人员数占80 %以上。万山、斗门、金湾、高栏港等东西两翼的服务业远远落后于香洲等市区。服务业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不利于全市经济的整体发展,针对这一现状,建议加强服务业区域合作,统筹服务业区域协调发展。应积极实施产业的转移规划,推动东西两翼地区加快服务业的发展;加强农村服务和公共服务,因地制宜发展休闲旅游等特色服务业。

(四)通过多种方式促进社区就业

第三产业的高就业弹性系数,理应成为促进就业的主要渠道。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是促进就业的有效途径。更为重要的是,社区服务业对专业技术能力的要求较现代企业低一些,因此承担着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新增劳动力创业的重任。政府有责任通过多种方式促进社区就业,如对社区服务企业给予就业补贴,对公益实行政府购买的方式,或者在社区建设中设立专项资金进行扩大就业岗位。

参考文献:

[1]1990-2010年《珠海统计年鉴》.

上一篇:我国药品质量监管措施简介 下一篇: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