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图素养的培养

时间:2022-09-22 04:32:57

论地图素养的培养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的“第二语言”,中学生的地理素养的养成与其地图技能和地图意识密不可分。

1.地图素养的涵义

“地图素养”一词,见于《晋西资源与环境遥感系列制图问题探讨》一文中的“第三阶段由转绘人员完成,转绘人员完成应具有专业知识、地图素养和遥感基础”,以及《现代网络数字地图的使用与教育》一文中的“彰化师范大学地理系(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室)遂着手尝试建立地图教育网站,希望能使绘图者及用图者均能提高地图素养”。

然而,对“地图素养”的涵义,还未见到有关研究的论述。我们认为地图素养的涵义是:个体所形成的基本地图技能和善于利用地图解决生产、生活、学习中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地图素养的核心组成是地图技能和地图意识。地图技能在英文中可用Map Literacy表示,意为地图读写能力。地图技能就是使用地图学习地理的技能,主要包括认识地图、阅读地图、绘制地图和解释地图四种能力。

认识地图――了解地图的特性(方向、比例、图例和注记等);

阅读地图――将地图语言成功地译码;

绘制地图――将信息编码,以地图方式呈现;

解释地图――将地图上观察到的显性和隐性地理事象进行描述和阐释。

地图意识是一种以地理知识和技能为基础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观点。地图意识主要包括地图工具观、地图智能观和地图版图观等。

地图工具观: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也是进行地理研究的分析工具,许多地理分析工作是不便于野外直接进行的,必须借助地图在室内进行分析。例如:大范围的坡度计算、面积计算等工作,都是利用地图完成的。

地图智能观:地图不仅是重要的地理教具,而且是地理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地图的阅读、分析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开发智能,培养能力。

地图版图观:地图的版图是一个国家和领土完整的象征,反映了国家的意志和。即使是摆设的地图工艺品,它上面的国家版图也必须完整地表示出来,因为它代表国家领土的完整和国家的尊严。

2.培养中学生地图素养的意义

(1)有利于地理课程标准的达成

在当前实验的初中和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中与地图知识和技能直接相关或利用地图进行学习的项目情况是:初中部份有44项,占内容标准总项目数的42.3%;高中地理(必修)部分有12项,占必修内容标准总项目数的25.6%。然而,在标准中所列的许多教学内容都必须依据地图才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如何将地理知识有效地附着在图上,培养学生的地图素养,是当前地理课程改革中如何完成课程目标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2)有利于改变地图教学薄弱现状

我国现行的中学教育中,地图教育主要在地理课程中。从地理教育现状看,对学生地图素养的培养还很不够。主要表现为:高中阶段为应付会考和高考,学生死背地图而不会应用;初中阶段因大多数地区升学考试不考地理而忽略地图教学,课堂上使用教学挂图或绘板图等加强地图教学的手段较少,学生缺乏实作经验;教材中的地图以行政区域图、自然地理图及原理图为主,缺乏乡土地图及实用性,无法与生活经验相结合。由于这些原因,造成学生在生活中使用地图的意识淡薄,如对德阳市部分中学生进行“关于学习地图的问卷调查”中,“你初次到外地寻找某地时,通常的做法是什么?”仅有44%的学生选择“查看地图”。因此,重视培养中学生的地图素养将会极大改变地理教学中地图教学薄弱的现状。

(3)有利于学生空间智能的开发

空间智能是一个人生活和学习的基本能力,即指人在视觉或空间对讯息的知觉能力,以及把所知觉到的加以表现出来的能力。这种智力主要用来解决空间位置问题。地图被称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地图不仅可以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可以认识客观世界,因为其具有认知功能。地图认知作为地图的基本功能,主要是它的空间认知与图形认知两方面的功能。空间认知是帮助建立对事物和现象空间概念,即空间的定位、范围、空间格局、相互关系、时空变化(随时间的空间变化)等。图形认知是帮助运用图形思维和地图语言,形成对事物的现象质量与数量特征直观形象的分布规律与区域差异的认识。这两个方面是结合在一起的,这是由地图的基本性质和特点决定的。由此可见,培养中学生的地图素养对开发学生的空间智能有重要作用。

(4)有利于适应社会的发展

地图是人类基本的交流方式之一,其社会功能决于人类对该方式的掌握与使用。地图学家索尔说:“地图是人们超越语言的讲话。”全球化、信息化和数字化时代,地图以特定的符号和颜色反映事物的质和量,可以跨越世界各国语言不同造成的障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地图以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信息量大、实用性强呈现出来,并通过国际互联网广泛传播。社会各行各业无不与地图有关,不仅军事、政治、科学研究运用地图,商业、交通、旅游等也运用地图。在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地图作为一种信息交往工具更是不可代替的,而且对地图的需要和运用会日益增加。因此,加强中学生地图素养的培养,可以为他们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奠定基础。

3.培养中学生地图素养的途径

(1)树立地图教学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言而喻,教师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方式等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地理教学中,教师是否具备牢固的地图教学观念,直接影响学生地图素养的提高。从相关学生问卷调查得知,仅有30%的学生认为教师在地理教学中经常使用地图,说明地理教师的地图教学观念不强。因此,我们提倡研究构建以地图教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教师要在教学中经常运用地图,善于引导学生读图、析图、识图、填图、绘图等。因为地理教学的许多内容都必须借助各种地图进行,通过地图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感知活动,这对他们掌握地理知识、培养学科能力,进而促进地图素养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2)注重培养学生的地图意识

地图意识是地图素养的核心组成之一。培养中学生的地图意识,是中学地理教学极其重要的一项任务。培养学生的地图意识,首先应使学生明确地图作为空间信息的图形语言,不仅是空间信息的传输工具,而且是空间信息的载体。地图是完成地理学习任务必须使用的媒介,知道学习地理的过程就是使用地图的过程,并形成在日常生活及学习中使用地图的习惯和意识。其次,充分使用地图,提高自己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再次,完整记住我国领土组成,树立牢固的版图意识。

(3)增强学生的地图技能

地图技能是综合能力,包括认识地图、阅读地图、绘制地图和解释地图等。培养地图技能的主要方法有:一是设法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通过地图符号认识具体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和空间结构,形成脑中地图。二是将地理信息进行文图转换,绘制地图,将抽象的文字信息直观化,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地理事物,形成科学的地图思维过程。三是解释地图,对地图上观察到的显性和隐性地理事象进行描述和阐释。如拿到一幅等高线图,能从等高线的走向、密度、递变规律分析出山地的走向、坡度的大小、发展农业的方向等;看到某区域图,能说出其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并分析出该区域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等。

此外,还可营造丰富多样的、良好的地图素养培养的环境,如地理教室、地理园、教室内张贴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等营造地图文化氛围,让学生对地图更加关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地图素养。

地球是人类之家,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都同地理环境息息相关。要深入了解现代社会所面临的环境、资源、人口和持续发展问题,离不开地理知识。国家要培养具有爱国主义思想、了解国情和世界基本情况的公民,离不开学校地理教学。地理素养更是国民素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学生地理文化素质的高低是检验地理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这一点在高考试题中的体现很明显。因此,我们在地理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重视地理素养的培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掌握方法,形成思想,才能使学生受益终生。

上一篇:探究普通高校游泳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游泳技能 下一篇:让物理与生活来个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