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中的游戏教学

时间:2022-09-22 03:52:58

浅谈小学数学中的游戏教学

在大力推广素质教育的今天,“学中玩、玩中学”已经成为教学中的一个共识,游戏教学渐渐成为学科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和环节。数学学科中的游戏式教学,不但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数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数学的学习更加接近生活,而且可以在游戏的同时渗透思想品德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提高。小学数学游戏旨在引导学生“玩”中学,“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往往看到:一个小小的数学游戏,不花多少时间,却能完美地解决一些数学难题。通过教学实践,数学游戏对数学教学有着化难为易,化枯燥为有趣的重要作用。

新教材第一册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游戏场景特别多,因此,教学时游戏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游戏教学一般是把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与游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恰当的应用于教学过程中。游戏教学为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首先,游戏教学符合儿童的年龄、心理和生理特征。刚刚入学的七八岁儿童天真烂漫、爱玩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性差,课堂上常会玩一会儿与学习无关的东西。传统的教学把他视为影响学习的缺点加以约束,限制学生“动”,强制听课,他们好像被困住了手脚,束缚了思维,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导致厌学情绪严重。新教材中多种游戏的设计因势利导,尽量发挥学生好学、好玩的优势。如在减法练习中我设计了“吹泡泡”游戏,这一场景真实地再现了孩子们的生活,孩子们顿时喜形于色,迫不及待地加入游戏行列,望着空中的泡泡,快乐之情溢于言表,就在这时,教师及时用“话外音”把五彩的泡泡变成有趣的数字。教与学收到了事半功倍、学而不厌的效果。教材中多次设计“摆一摆”、“猜一猜”、“连一连”等活动,都是在有意引导学生在小小的游戏中操作,为进一步的学习实践“动”起来。

其次,游戏教学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科学巨匠爱因斯坦把兴趣比喻成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如教学“减法的意义”一课中,渗透了“两数相差几?”这一较抽象的意义。教材巧妙地设计了“小朋友聚会”这一游戏式场景。活动时先请出了7个小朋友,再拿出5个杯子,每个人分得几个?一看就知差2个。怎样算出来的?7-5=2,实际上就是人数与杯子数的差。就此题改换一下,准备8个杯子,来了4个小客人,问还有几人没有来?这次的结果是杯子数与人数的差,8-4=4。把两次的结果相比得出结果:两数相差几就是用大数去减小数得到的差,这样使“无形”的理论,“有形”的迎刃而解。使孩子们在参与的同时,拓宽视野,丰富了知识。

第三,游戏教学具有竞争性。如“夺红旗”,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中,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每个小组多都在为自己的队友加油、鼓劲。一个算错了,另一个立即冲上去改正过来,这种竞争意识使孩子们渐渐养成不服输,敢于向困难挑战的良好学习习惯。

最后,游戏教学还具有较强的教育功能。这体现在引导学生亲自参与的实践活动中,渗透了“实践第一”的观点,为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奠定基础。学生在积极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加强了组织和纪律观念,培养了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荣誉感。例如在“找朋友”游戏中,孩子们带上动物头饰,在新鲜愉悦的气氛中,经过理性的思考之后,积极地去寻找自己的目标,心中的答案。在寻找的过程中,有谁找错了,别人就会主动帮助他,这种乐于助人的精神也在潜移默化中被培养起来了。

诸多实践证明,游戏教学的作用在于它既有效地传授了知识,又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还培养了非智力品质。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体,有独立的思想和独立的意志,数学教学中,要创造不同的游戏环境,让学生在热情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都有机会进行独立的表现,都有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游戏中的所收获。游戏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玩地同时不知不觉地学习了知识,煅炼了能力,获得了成功,更能激发学生不断去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有合理地进行游戏,才能使游戏教学发挥其应有的辅助作用;只有科学地运用游戏,才能促使学生爱学数学,乐在其中,只有精心地设计游戏,才能发展学生思维,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数学游戏在数学教学中的独特作用,还有待我们不断地去实践和发现。

上一篇:浅谈初中英语课的教学方法 下一篇:浅谈生物课上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