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英语的衔接研究英语语篇

时间:2022-09-22 03:14:14

以英语的衔接研究英语语篇

摘要: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以英语的衔接理论为指导分析英语语篇,针对中英两种语言的差异,提出了三点建议。

关键词:英语语篇分析,衔接,系统功能语言学。

1.引言

Zellig Harris[1]在Discourse Analysis中第一次使用了 “语篇分析” 这一术语,他认为分解有关联的语言材料(口语和书面语)中的语言部分是可能的,并且建立了分解部分对等(distributional equivalence)的概念。

Halliday & Hasan[2]指出,语篇指使用中的语言,是语义而非语法单位,一长串语言只有在实际使用中既语义上连贯又语用上恰当才能被认为是篇章。因此 ,语篇能够被分析和理解。

黄国文[3]明确指出,系统功能语法比其他理论更适合于语篇分析。林伟和杨玉晨[4]阐述了语篇分析的基本理论及发展历程。黄国文,何伟,廖楚燕[5]以语篇分析为中心,用功能语言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句法做了深入的探讨。本文在此基础上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角,选取英语的衔接继续探讨。

2.中英两种语言的差异分析

Saussur[6]指出,语言(language)是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包括语言(langue)和言语活动(parole),两者紧密相联,互为前提。我们认识语言一般是通过文字,大致可分为表意和表音两种体系,前者是一个词只用一个符号表示,这个符号和整个词、间接地和它所表达的观念发生关系,典型的例子是汉字;后者是把词中一连串连续的声音模写出来,它有时是音节的,有时是字母的,即以言语中不能再缩减的要素为基础的,英语就是其中之一。由上,中英两种语言在句法上虽然有相同或相似,但在认知和词法上存在更多差异,这是造成中国人学英语困难的原因之一。中国学习者在习得英语过程中必须遵循英语的语言规律进行语篇分析,认知上主动避免母语的负迁移影响。

中英两种语言在词法和篇章结构等语言学方面有着许多差异,具体归纳如下:

1)英语的词形词义变化体现语法含义

英语有着独一无二的构词法则,如前缀后缀给词添上不同的意义和语法作用,赋予词素特有的意义和语法功能,结合语法和行文在表达中灵活运用,表达语义上的丰富涵义,构成一个有机的词汇系统;同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中运用,在词性和语义上体现新的意蕴,导致英语词汇一词多义。表达相近的意思,处于句子中的位置不同需采用不同的词性和形式等。英语篇章中也常用近义词,反义词,上下义词等体现丰富的表达方式,共同组成篇章系统的有机部分。

2)时态语态在形式上的体现

英语的时态语态形式上变化丰富,结合人称更是纷繁复杂,必须在严谨分析下才能正确运用。很多学习者对时态形式变化所体现的含义变化不敏感。此外,在逻辑上对主被动语态表达不同逻辑意义的认识也有待加强。

3)上下文连接词

英语的篇章是一个结构严谨,语意连贯的有机系统,在篇章中必须应用很多提示词,如连词冠词等虚词、名词动词等实词的词性词形变化、近义词反义词上下义词的呼应、复合句必须使用连词连接句子等。

3.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英语衔接

Halliday和Hasan[7]指出,连接方式主要包括指示(reference)、替代(substitution)、省略(ellipsis)、连接词(conjunction)、 和词汇连贯(lexical cohesion),连贯由语法和词汇共同构成。在英语中,指示大多出现在名词词组中。代词频繁地指代传达概念的名词,使语篇体现了紧密的衔接关系。名词的重复出现,及其近义词、上义词等提示了词汇的语篇衔接关系。可见,语篇中关键名词表达了语篇的主要信息。替代不但使语篇简洁,而且更重要的是帮助读者把隐性的和显性的语义部分连接起来,实现衔接的功能。语篇的首句往往总领整个语篇,后面的句子环环相扣,彼此预设,形成互文性。

但是,篇章的衔接连贯从根本上来说是由深层的语义关系而不是连接词实现的。篇章是人类思维的表达,决定衔接连贯的是人类逻辑严密,意思连贯的概念。

4.研究发现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为了准确地分析英语篇章,需注意以下几点:

4.1加强语言学意识

语言总是遵循一定的规律不断发展变化。在英语二语习得过程中,应该强化语言学意识,通过英语语言的规律指导英语中言语部分的理解和习得,提供正确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成效。只有掌握语言规则,才能识别和正确理解该语言,从而输出正确可理解的语言。此外,语言参与塑造人的思维,中国习得者在习得英语的过程其实是从母语系统到英语系统的投射过程,了解英语符号所表达的确切概念以及其文化色彩,避免因为汉语混淆误解了概念。从语言学层面了解两种语言和思维方式的异同有利于了解两种文化,预见正迁移和负迁移,从而提高学习成效。

4.2通过英语思维方式习得英语

思维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汉语和英语是不同人群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在各自的历史文化作用下变得更复杂。由于能指和所指间的关系是任意的,英语二语习得者需要明确使用英语思维方式,通过直观手段或英语语言媒介掌握英语的符号系统,努力再现英语本族语者学习英语时的思维模式。在这方面,互联网辅助英语学习和语料库的研究发展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4.3重新重视英语语法的重要性

目前国内的语言教育中,盛行着弱化语法、通过增大语言输入量自然习得语言这一观点,笔者认为需重新重视语法的重要性。原因是母语习得过程中有足够的语言输入,遵循从语言体验到语言归纳的过程。但是,中国学习者无法得到足够的英语输入,因此这一模式在他们身上行不通。弥补这一不足,需要另一种语言习得模式:规律指导语言习得。在经历了几十年的教学改革后,笔者认为应重新重视英语语法的重要性,因为它有助于准确快速的理解语言输入和正确规范地输出语言。

5.结束语

语篇分析已经奠定了其在语言学研究中的地位,要实现准确理解概念和有效沟通的目标,必须依赖准确的语篇分析和理解。语篇分析结合认知研究这一方向正等待着我们不断地深入研究挖掘。

参考文献

[1]Harris, Z. Discourse Analysis. Language 28 :1-30. 1952.

[2]Halliday & Hasan.《英语的衔接》。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2009。

[3]黄国文。《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林伟、杨玉晨。《英语语篇分析》。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5]黄国文、何伟、廖楚燕。《系统功能语法入门:加的夫模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6]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2007。

[7]Halliday & Hasan.《英语的衔接》。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2009。

上一篇:小说中人物亲密程度的话语分析 下一篇:浅谈小学英语小班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