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学生影视剪辑技能的培养

时间:2022-09-22 02:19:32

论高职学生影视剪辑技能的培养

根据《剪辑师职业标准》以及江苏境内行业企业对剪辑师资格审查、认定时的考核标准,我们看到,对剪辑基础技能的要求、蒙太奇手法的掌握、镜头组接技巧的熟悉是双方的共同点,对节奏的控制、整体结构的把握,则是对剪辑师提出的高层次要求。二者结合形成剪辑师的共同素养。对于高职学生教学而言,前者的培养与学习则为重点。

要做好基础训练、镜头组接及蒙太奇手法的学习,首先要让学生对素材有客观认识。以平视的视角去制作,是创作者选择的能与观众平等深层交流的表现角度,充分体现了创作者对观众的理解与尊重。做电视节目的人与看电视的人之间的关系就是传达与接受的关系,也是相互交流沟通的关系,创作者必须懂得朴实地尊重和反映生活,用真实的情感换取观众的认同和回应。这样的作品才不会使观众产生距离和排斥心理,才能更容易为观众接受。这也是观众思维在剪辑中的体现。在后期剪辑中,无论是剪动作、剪情绪还是剪节奏,剪辑点的选择都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符合事物发展的逻辑,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时时刻刻考虑到受众的需求,要做到心中有观众、脑中有画面,用观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创作出人们反观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同时具有较高文化和艺术审美价值的大众电视作品。(毕建炜:《剪辑师的“二度创作”》,载《记者摇篮》2012年2月)

电视台的剪辑师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从事电视剧和电视文艺剪辑为主的剪辑师,一种是以从事新闻宣传和专题报道为主的剪辑师。(关娜:《剪辑师应具备的政治素质》,载《记者摇篮》2012年5月)后者往往占主导。因此,对学生剪辑技能的培养,应以新闻宣传和专题报道为主。剪辑师不能只按照编辑意图找好剪辑点。作为剪辑师,掌握着电视叙事最核心的手段——蒙太奇。同样是两个镜头组接在一起,由于剪辑师的选择不同,表现出来的意义也就完全不同了,甚至相反。(《剪辑师应具备的政治素质》)这就意味着,对于新闻宣传片和专题报道片,剪辑师必须有精准的业务素养,否则呈现在电视机前的作品,将会引起相当麻烦。因此,在培养学生剪辑技能的时候,就必须让学生熟悉这种类型的题材创作,加强该类型题材的学习。

影片《碟中谍4》的剪辑师Evan Schiff说道:剪辑工作很辛苦,每周要工作很多天,每天要工作很长时间,所以需要有激情、有想象力、有创造力。这样工作才有动力。(彭燕:《专访音效大师和剪辑大师》,载《电声技术》2012年第9期)这里提到的激情、想象力和创造力,实际上是剪辑师对镜头的感知能力。也就是镜头的排列组合问题。在好莱坞摄影法中,有一种关于“内心化镜头”的拍摄方法,也就是越靠近视线轴线拍摄,镜头信息越内心化。而这种心理空间的建立,有一些是约定俗成的规律。(曹子清:《剪辑师的五双眼:视听语言在剪辑剪短的五层面》,载《数码影像时代》2012年10月)这也关乎到镜头的排列组合。这恰恰又是任何一个题材的影视作品必须面临的问题。所以我们在给学生讲授技能操作的同时,必须强调蒙太奇的问题。这样解释了为什么各种剪辑技能培养标准中,会把镜头组合作为考察的基础,这是作为一名合格的剪辑师所必备的技能素养。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案例。(曹子清:《剪辑师的五双眼:视听语言在剪辑剪短的五层面》,载《数码影像时代》2012年10月)

如93页图所示,从上往下的看a、b、c、d、e、f、g这几张图。我们发现,第Ⅰ、Ⅱ、Ⅲ、Ⅳ表达的含义是不同的。假设a是留言、b是忧伤、c是故地重游、d是再读留言、e是留言信息、f是抬头看天空、g是一去不复返的过往。因此,通过Ⅰ我们得到:一个女子因对过往的怀念而故地重游。那么,当我们Ⅱ里进行解读,因为镜头排列组合的不一样,我们得到的信息是什么呢?女子故地重游而勾起了对过往的怀念。同样,在Ⅲ和Ⅳ中,得到的信息也是不同的。

镜头的景别变化是观众观看过程中注意力转移的要求,镜头的长度是人们视觉刺激程度的要求,镜头的角度变化是人们观察事物时的视点变化的要求。镜头的组接,为了某种艺术的表现,为了

表达一种思想和情感,为了一种美学的构成。(沙维杰:《试论电视语言在电视片剪辑中的作用》,载《理论界》2012年3期)由此看出,镜头的排列组合对剪辑师技能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剪辑师的眼睛和大脑掌握了影视视听语言的变换,本着对新闻题材作品实事求是的原则,牢牢掌握镜头关系,才能组接好合适、恰当的作品,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剪辑师。

在镜头排列组合的基础之上,若要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剪辑师,学校还需培养学生的镜头节奏控制能力。这也是各方职业标准中追求的。电视片的节奏是由画面主体或摄像机镜头的运动、镜头的长短、景别的变换、组接时的切换速度等多种因素构成的。它是片子中事件、情节或人物情绪变化的速度和强度,是影响片子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李悦:《对电视节目剪辑的思索》,载《影视制作》2012年10月)影视作品中的剪辑节奏不仅表现在其内容情节的快慢和结构的变化上,剧中人物的动作体态和语言表情、摄像机的移动、画面中景物的变化等因素都能直接影响着节奏的变化。(王秀红:《浅谈影视作品剪辑的节奏控制》,载《新闻传播》2012年4月)剪辑操作可以对这些变化控制素材片段,以达到超乎想象的效果。这有可能打破原有的镜头组接关系,也有可能创造更新的镜头组接效果。实际上,这也是蒙太奇思维的体现,也是镜头排列组合的结果。但节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却是需要剪辑师用心感知的,也恰恰是剪辑中很重要的一个衡量标准。这是一个没有尺度的标准,是一把无形的刀,但是剪辑能力的高低就通过这种尺度来衡量。比如有学者提出的碎片剪辑。这种碎片剪辑加强了视觉节奏、动作节奏,使得镜头之间的逻辑关系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动作的流程也不被看清。从某种程度上,是打破了我们之前所说的镜头排列组合的问题。但这也是学生必须学习的较新的知识内容。或者说,在掌握已有的固定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创新学习。对于做新闻宣传和专题片的高职学生而言,此种碎片剪辑的应用范围不广,但却形成了电视节奏的革命。这是对高职学生剪辑技能培养的较高要求。

能否学好剪辑是时间的问题,但能否对剪辑有感知则是个态度的问题。目前高职学生剪辑技能的培养可以集中在以上两个方面。一是对镜头排列组合的基础技能的掌握;一是对影视片节奏的感知。重点是前者。因此,剪辑师在动手剪辑一个节目前,必须首先熟悉节目、吃透内容,把握住编导者的创作意图,根据节目的内容、形式、风格考虑所采用的剪辑手段,确立节目的剪辑风格。剪辑风格一旦确定,就应保持前后一致,使之贯穿于整个剪辑过程中,要与节目的主题、内容、形式、结构达到有机地统一。(《剪辑师的“二度创作”》)高职学生的三年学习以此为主要方面,通过大量实践教学,最终走向剪辑岗位,方可形成符合岗位要求的剪辑师。

上一篇:视觉语法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海报意象解读 下一篇:电视民生新闻节目《钟山说事》的语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