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研究

时间:2022-09-22 01:40:36

新疆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研究

摘要介绍了新疆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的划分方法以及与国家土地开发整理模式的对应关系,并从北疆平原类型区、东疆内陆干旱盆地类型区、南疆内陆干旱平原盆地类型区3个方面分析了各区土地开发整理的重点和方向,以期为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提供 参考 。

关键词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土地开发整理是对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该工作覆盖面广、内容庞杂,涉及千差万别的地域特征和不同的 自然 与社会 经济 条件[1-2]。为使这项工作的实施更为 科学 合理,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按照土地开发整理的主攻方向和目标,针对相应的工程建设项目措施,建立分区分类分层次的类型区框架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分区是整个技术体系,包括编制行业技术规程、工程建设标准、概预算控制的基础[3-4]。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的划分是科学制定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的基础性工作,为指导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报告的编制以及项目施工提供依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按照影响土地开发整理的关键因子确定分区,并在分析各区域工程组合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各区域土地开发整理的关键指标。现对新疆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作一探讨。

1类型区的划分

1.1类型区划分的方法

一级类型区主要依据气候类型划分。新疆的地形地貌可以概括为“三山夹两盆”: 北面是阿尔泰山,南面是昆仑山,天山横亘中部,习惯上称天山以南为南疆,天山以北为北疆,哈密、吐鲁番一带称东疆。以天山为界,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总体看,北疆平原热量较少,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热资源丰富,降水稍多,无霜期较南疆短,农作物一年一熟;年平均气温4~9 ℃,≥10 ℃的积温2 500~3 600 ℃,年降水量200~300 mm,年蒸发量1 500~2 300 mm,年均无霜期140~190 d,最大冻土深120~260 cm。东疆内陆盆地是全国少有的极度干旱区,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蒸发极其强烈,热量丰富,水源短缺,农作物一年一熟至二熟;年平均气温9~12 ℃,≥10 ℃的积温4 000~5 400 ℃,年降水量小于100 mm,年蒸发量4 000 mm以上,年均无霜期220~280 d。南疆平原盆地热量丰富,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热资源丰富,降水稀少,无霜期长,农作物可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年平均气温10~14 ℃,≥10 ℃的积温4 000~4 300 ℃,年降水量50~100 mm,年蒸发量2 000~3 400 mm,年均无霜期190~230 d,最大冻土深80~150 cm。依据气候类型,将新疆一级类型区划分为北疆平原类型区、东疆内陆干旱盆地类型区、南疆内陆干旱平原盆地类型区。

二级类型区划分重点体现与项目建设有关的类型要素。通过对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地质、土壤、土地利用限制性条件、土地开发整理重点和方向、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模式特征等影响土地开发整理的关键因素的综合分析,结合新疆农业区划、土地利用分区、农业灌溉制度分区等区划资料,确定二级类型区的划分。

1.2与国家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模式的对应分析

经过对25类国家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模式的标志特征、土地开发整理的重点和方向分析,在国家三北沙化脆弱地土地整理模式中,重点加强农田生态基础设施建设,营造生态防护林,加强盐碱地治理,改善农田生态条件;在国家西北平原绿洲土地整理模式中,重点 发展 节水灌溉,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建设良性循环的绿洲农业系统。这2类国家模式与新疆土地开发整理模式的特征相符合。将吐鲁番—哈密盆地绿洲整理类型区(模式)、塔里木盆地南部盐碱、生态治理类型区(模式)与国家三北沙化脆弱地土地整理模式相对应,其他二级类型区(模式)与国家西北平原绿洲土地整理模式相对应。

2各类型区土地开发整理的重点和方向

2.1北疆平原类型区

一是伊犁河谷平原开发整理类型区。该区域是全疆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但目前由于水利工程设施的制约,水资源利用程度较低。土地开发整理将依托南岸大渠、伊犁河拦河枢纽及北岸干渠等大型水利工程建设,配套和完善农业基础设施。适度开发土地资源,同时加强土地整理,提高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二是准噶尔盆地北部开发整理类型区。该区域地表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且缺乏调蓄水库工程,是限制该区域土地开发整理的重点因素;额敏河流域地下水超采,该区域地下水利用将受限。土地开发整理将依托引额供水工程,其沿线宜适度开发土地资源,其他区域依托山区水库工程建设,且以土地整理为主,配套和完善农业基础设施。三是准噶尔盆地南部平原绿洲整理类型区。该区域属水资源短缺水地区,局部地区地下水超采限制该区域土地开发整理的规模,土地开发整理应强化高效节水灌溉,以土地整理为主,配套和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土地资源及水资源的利用效益。四是准噶尔盆地东部整理类型区。该区域河流短小,水资源匮乏,季节性缺水严重,土层薄、热量不足。土地开发整理应切实采取措施实施节水灌溉,降低灌溉定额。通过配套和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加强土地整理,提高土地资源及水资源的利用效益。五是低山丘陵旱田整理类型区。主要位于天山北麓、阿勒泰山南缘、塔额盆地、伊犁河谷的丘陵、低山适宜旱作的区域。农作物生长以自然降水为主,因而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制约,灌溉保证率低。土地开发整理应配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条件的区域可实施扬水灌溉、自压喷灌等辅的补充灌溉来达到旱改水的目的。

2.2东疆内陆干旱盆地类型区

吐鲁番—哈密盆地绿洲整理类型区,该区域水资源十分匮乏,地下水开发过度,防御风沙等 自然 灾害的能力较弱。土地开发整理应强化实施节水灌溉,降低灌溉定额, 发展 设施农业(大棚滴灌蔬菜、瓜果),配套农田防护林,防风治沙。

2.3南疆内陆干旱平原盆地类型区

一是塔里木盆地北部盐碱治理类型区。该区域地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由于直接影响到塔里木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地表水资源的供给量受限,地下水位高、土地盐碱化较为严重,地下水资源的利用率低,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开发利用地下水不仅能够增加水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而且能够在盐碱地改良、农业节水、水资源时空调节、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综合效益。因此,土地整理应遵循水资源开发应统一规划、合理开发,全面实施高效节水灌溉,提高土地资源及水资源的利用效益。二是塔里木盆地西部盐碱治理类型区,该区域由于地表径流时空分布不均匀,造成春季严重缺水,夏季频发洪水。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土地盐渍化普遍。土地整理整理将依托地下水资源的开发潜力,全面实施高效节水灌溉,以改造盐咸地为目标,加强土地整理,提高土地资源及水资源的利用效益。三是塔里木盆地南部盐碱、生态治理类型区。该区域由于地表径流时空分布不均匀,造成春季严重缺水,夏季频发洪水。农业基础设施落后,防御风沙等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建材设备运距远。土地开发整理应充分发挥现有机电井的效益,然后再规划新建机电井。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要与盐碱地改良规划、节水规划、抗旱规划相结合,以提高用水效率和综合效益。结合山区控制性水库建设,视水源条件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最大程度地发挥土地资源的效益,整理与开发并举。

3结语

在新疆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制定过程中,依据类型区划分成果,分区域确定了田块长度、灌溉设计保证率、田间道路和农田防护林占建设规模的比例等土地开发整理建设的关键指标。此外,结合新疆农业灌溉制度分区,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特性、轮灌方式和农作物丰产经验,确定不同工程类型区作物灌溉制度和用水定额。类型区的划定对于新疆土地开发整理工程体系和分区域措施的确定,以及 科学 制定新疆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4 参考 文献

[1] 邓炜,鲍金星,王锐.重庆市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14):6581-6583,6602.

[2] 孟广文,柳海岩,秦楠,等.天津市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9(3):69-74.

[3] 赣县土地整理与新 农村 建设相结合课题组.土地整理如何与新农村建设结合[j].

上一篇:水体底泥中磷的吸附-解吸研究进展 下一篇: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系统协调评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