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固宁治疗牙本质敏感临床观察

时间:2022-09-22 01:12:23

极固宁治疗牙本质敏感临床观察

摘 要 目的:观察极固宁治疗牙本质敏感的临床效果。方法:85例牙本质敏感患者随机分两组,试验组43例330颗患牙,采用极固宁治疗;对照组42例352颗患牙,采用75%氟化钠甘油治疗。两组脱敏后即刻与1个月后有效率的差异。结果:脱敏后即刻有效率,试验组96.4%(显效206颗;有效74颗;无效72颗),两组脱敏效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609,P<0.001)。脱敏1个月后,试验组有效率97.9%(显效241颗;有效83颗;无效7颗),对照组有效率95.5%(显效269颗;有效67颗;无效16颗),两组脱敏效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072,P0.08)。结论:极固宁对牙本质敏感的即刻脱敏效果好。

关键词 牙本质敏感 极固宁 75%氟化钠甘油

临床上治疗牙本质敏感的方法较多,但效果大多不理想。采用极固宁与75%氟化钠甘油治疗牙本质敏感,并比较两者的疗效,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牙本质敏感患者85例,按纳入标准选择病例。纳入标准:①牙周病患者,因牙根面暴露,对冷热酸甜及机械刺激敏感;②楔状缺损患者,胃食管返流患者,夜磨牙,牙齿重度磨耗患者出现牙本质敏感患者;③全身状况良好,近期未接受脱敏治疗者;④能够定期复查,配合完成本研究者。排除标准:待脱敏患牙出现牙髓炎及根尖周炎者。85例患者682颗患牙,其中男45例329颗患牙;女40例353颗患牙。患者年龄18~71岁,平均37.6岁。根据门诊挂号的末位数字行随机分组,末位为奇数者纳入试验组,43例患者330颗患牙,采用极固宁治疗;末位为偶数者纳入对照组,42例患者352颗患牙,采用75%氟化钠甘油治疗。

材料与试剂:极固宁与小软毛刷(河南仁康医用设备有限公司),75%氟化钠甘油(上海齿科材料厂)。

评价标准[1]:⑴牙本质敏感评价标准:①3度:可诱发难以忍受的疼痛;②2度:可以忍受的疼痛;③1度:疼痛较轻微;④0度:冷热及机械刺激无疼痛。⑵疗效评定标准:①显效:治疗前后牙齿敏感度差值≥2;②有效:治疗前后牙齿敏感度差值为1;③无效:治疗前后牙齿敏感度差值为0。

有效率计算:有效率(显效牙数+有效牙数)/总牙数×100%。

方法:分别对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脱敏,脱敏后进行即刻脱敏疗效评价。1个月后复查,再次评价脱敏疗效,在此期间勿用其它脱敏类牙膏、药物、食品等。①极固宁脱敏方法:对敏感牙面用无菌棉球干燥、清洁、隔湿、吹干,取适量极固宁,用软毛刷刷在敏感部位,3~5分钟后清水冲洗。敏感程度较重者可重复1次。②75%氟化钠甘油脱敏方法:对敏感牙面用无菌棉球干燥、清洁、隔湿、吹干,用无菌小棉球浸75%氟化钠甘油,反复涂擦敏感部位1~2分钟,清水冲洗。敏感程度较重者可重复1次。

结 果

脱敏前,试验组3度敏感患牙90颗,2度敏感患牙141颗,1度敏感患牙99颗;对照组3度敏感患牙98颗,2度敏感患牙148颗,1度敏感患牙106颗。两组牙本质敏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39,P>0.05),基线敏感程度一致。

两组即刻脱敏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609,P<0.0001)。脱敏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即刻疗效,见表1。

两组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072,P0.08),脱敏1个月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疗效,见表2。

讨 论

目前,牙本质敏感症有3种主要假说,被广泛认同的是液体动力学说,即牙本质小管开放,通透性增加,外部刺激引起牙本质小管液又内向外流动,这种流动传递到牙髓,引起牙髓神经兴奋产生痛觉[2]。因此,如何封闭牙本质小管,阻断牙本质小管内液体流动,从而消除牙本质敏感,是许多口腔科医师共同关注的问题。

极固宁是一种双重作用的牙本质脱敏剂,它的主要成分为:液体1含磷酸钾、碳酸钾、羟苯甲酯钠和去离子水,液体2含氯化钠、氯化锶、苯甲酸钠、去离子水,将两种溶液先后直接涂在牙本质表面,发生反应后具有双重脱敏作用,一是不溶性无机结晶复合物,在暴露的牙本质表面形成一连续沉淀层,深度机械堵塞牙本质小管;二是由于从溶液晶体沉淀物中释放出钾离子,抑制了牙髓神经的去极化作用,从而降低了神经的兴奋性,阻止了刺激的传播。75%氟化钠甘油能渗入牙齿硬组织内,使羟基磷灰石变成氟磷灰石而起到脱敏作用,但沉积物的形成需要时间,因此需反复使用氟化钠甘油才能达到较好的疗效。

在本实验中,利用极固宁治疗牙本质敏感即可疗效达96.4%,明显优于75%氟化钠甘油的79.5%,此差可能是二者不同的脱敏机制所致。脱敏1个月后,试验组有效率97.9%,对照组95.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唾液和牙本质小管中的无机盐成分沉积在开放的牙本质小管表面,封闭小管,牙本质敏感逐渐减轻,从而缩小了两组间的差异。

利用极固宁能迅速减轻牙本质敏感患者的不适感觉,且操作方便,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斌,宋萌.牙齿感觉过敏症三种常用治疗药物疗效比较.临床口腔医学,2007,23(8):495-496.

2 张举之.口腔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08-111.

表1 两组脱敏后的即刻疗效比较(颗)

表2 两组脱敏1个月后的疗效比较(颗)

上一篇:头孢哌酮钠静脉滴注致过敏性休克3例 下一篇:女性骨性安氏Ⅱ1类错牙合 正畸前后颌面软硬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