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训练治疗青春期假声12例的临床报告

时间:2022-04-14 02:32:15

言语训练治疗青春期假声12例的临床报告

摘 要 目的:探讨言语训练在治疗青春期假声中的作用。方法:对12例青春期假声患者进行包括呼吸、发声训练在内的言语训练。结果:言语训练后全部患者声音改善,声学评估话声基频降低、话声音高降低、最大声时延长。全部病例观察和随访3个月,疗效评估以训练前后患者及家属与医师共同对发声情况进行评估为主,喉硬管窥镜检查和嗓音声学评估为辅。几乎所有患者对言语训练的效果感到满意,满意度为100%。结论:科学的发声方法和言语训练是治疗青春期假声一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 青春期假声 声学评估 言语训练

青春期假声在临床上多见于男性,主要表现在变声期过后,依然保留变声期前的高、尖、细的声音,讲话时音调偏高或用假音,不由自主的音调的突然或高或低地变化,往往令讲话者感到尴尬。严重影响患者生活、社交及自尊。我院嗓音治疗室自2004~2009年收治患者12例,并进行言语训练,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4~2009年收治青春期假声患者12例,均为男性,年龄17~26岁,其中高中生2例,大学生6例,自由职业4例。所有患者体格检查显示喉结、胡须等第二性征发育良好,喉硬管窥镜检查显示双声带宽大,表面黏膜不同程度充血,发声时声门具有不同程度闭合不全。

嗓音声学评估:①受试者用普通话聊天或依次说数字,以钢琴琴键测试其话声音高,所有病例话声音高均在b~c1,即女高音话声音高上[1]。②自然发声发稳态元音i持续3秒,测得话声基频F0。③测最大声时(MPT),受试者深吸气后,持续均匀地发元音“啊”,最长时间为最大声时。言语训练:要求所有患者只能在言语训练时说话,其余时间噤声。步骤:整个过程分为4个阶段,每阶段7天,每天训练90分钟。①第1阶段:患者每天胸腹式呼吸训练20分钟,然后从韵母-声母-拼音进行一系列单音节词训练。训练患者模仿医生的发声,如何用自然地胸声发真声,体会由气息发声的感觉。②第2阶段:双音节词、三音节词、四音节词(成语)的训练。语速由慢到渐快。③第3阶段:诗词、短文的诵读训练。语速逐渐加快,以接近或达到与正常人交流的语速标准。④第4阶段:用自然、流畅的音调诵读文章、聊天等。

结 果

疗效评定:经过近1个月训练,与训练前相比,患者话声音高明显下降,话声基频降低、最大声时延长。

治疗结果分析:全部病例观察和随访3个月,疗效评估以训练前后患者及家属与医师共同对发声情况进行评估为主,喉硬管窥镜检查和嗓音声学评估为辅。几乎所有患者对言语训练的效果感到满意,满意度为100%。

详见表1、2。

讨 论

变声期是青春期正常的生理现象,进入青春期后,由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的影响,人体各器官和生理功能出现显著变化。男孩进入变声期后由于性激素的作用,喉结迅速增长,声带变长变宽,而喉肌发育相对较迟、较弱,与甲状软骨、声带的发育不同步,发声时喉内、外肌动力平衡失调,环甲肌可出现不自主的反射性代偿收缩,使声带张力增加,故而出现话声音调过高。

言语训练的依据是杨宝琦教授的两级中枢理论[2]。杨先生认为语言发音控制是受大脑皮质、丘脑和延髓3个层次控制的。人类的语言建立是通过大脑皮层,先模仿再经听觉反馈建立条件反射,以后,发声即交给皮质下中枢成为无意识的动作。言语发声控制中枢在皮质下,不在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支配言语思维,即言语的内容,皮质下中枢支配反射性言语发声活动。丘脑是皮质下中枢,它对已形成的语言发音条件反射有控制作用,并且可以接收情绪冲动的信号,进而刺激大脑,干扰思维语言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干扰低级语言发音控制中枢。功能性发声障碍及某些言语障碍,就是语言发声在皮质下中枢建立了一种错误的条件反射。根据这个理论,杨先生提出用改变发音控制中枢的办法来矫正功能性嗓音疾病[3]。

我们运用两级中枢理论来指导言语训练,矫正青春期后持续假声取得了良好效果,满意度为100%。过去临床上对青春期假声的治疗多采用甲状软骨成形术和缩窄环甲间隙,这对病人的身心造成一定影响,也加重了病人的经济负担。且所有患者喉部的各项客观检查并未发现器质性病变,对无器质性病变患者施行手术的治疗方法是否合适的确值得考虑[4]。因此,我们认为言语训练应当是治疗青春期假声的首选。

青春期假声患者,由于存在不同程度声门闭合不全,最大发声时较正常人为短[5],语训后由于呼吸方式改变,声门闭合状态有所改善,最大发声时延长。训练中要求患者在治疗以外的时间噤声,是为了帮助患者摆脱原有的错误条件反射的控制,建立新的条件反射。

表1 12例青春期假声患者言语训练前后声学参数比较

与训练前比较P<0.05。

表2 语训结果的主观评估(例)

参考文献

1 张华.简明声病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2.

2 梁美庚,王陈应,庄惠学,主编.音声言语疾病防治概要.第1版.济南:济南出版社,1995,9.

3 杨宝琦.改变语言控制中枢矫治各种发声障碍[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1994.

4 杨宝琦.对男声女调的命名和手术治疗的意见[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1.

5 宋晓红,刘永祥.变声后假声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2000,24:265.

上一篇:蒙脱石散加庆大霉素普鲁卡因胶囊治疗口腔溃疡1... 下一篇:头孢哌酮钠静脉滴注致过敏性休克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