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北辰区小学生近视的临床分析

时间:2022-09-24 03:23:37

天津市北辰区小学生近视的临床分析

摘 要 目的:希望学校和家长注意预防小学生近视的发生及近视度数加深。方法:通过统计北辰区某小学2000、2005及2010年近视人数,比较小学生近视患病率的变化。结果:这三年该小学学生近视患病率逐渐升高,且患病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学生近视患病率逐渐升高,学校和家长要采取措施,预防小学生近视发生及近视度数加深。

关键词 小学生 近视 患病率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电脑、电视普及,及学生学习负担加重,小学生近视发病率有升高趋势。为了探究小学生近视患病率升高的原因及预防近视,现将天津市北辰区某小学2000、2005及2010年学生近视情况统计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资料:2000、2005及2010年分别对该小学中患近视的学生进行统计,年龄6~l4岁。2000年该小学有学生371人,男生185人,女生186人;2005年有学生403人,男生203人,女生200人,2010年该有学生390人,男生193人,女生197人。

方法:首先使用国际标准视力表对所有学生进行远近视力检查,对视力异常者行眼前节和眼底检查除外可能眼病,然后用复方托吡卡胺双眼散瞳,5分钟1次,共点3次,每次1滴。30分钟后进行视网膜检影验光,记录屈光检查结果。对远视力<0.9,伴有屈光不正者第2天复验后进行屈光矫正。如矫正视力<0.9诊断为弱视[1]。

屈光不正判定标准:-0.25~+0.50DS为正视眼,>+0.50DS为远视眼(包括远视散光),≥-0.25DS为近视眼(包括近视散光)[2]。本次调查只选取近视作为调查对象并进行统计。

结 果

2000年该小学近视者34人(9.16%),男生15人(8.11%),女生19人(10.22%);2005年该小学近视者59人(14.64%),男生27人(13.30%),女生32人(16.00%);2010年该小学有近视者81人(20.76%),男生36人(18.65%),女生45人(22.84%)。见表1、2。

表1 三年小学生近视情况比较

①、②和③比较:X220.17,P<0.5;①和②比较:X2 5.48,P<0.05;②和③比较:X25.12,P<0.05;①和③比较:X219.96,P<0.05。

讨 论

近视是人眼屈光力相对于眼轴长度过大的一种屈光不正,即在调节静止状态下,外界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聚焦于视网膜感光细胞层之前,即远点移近的一种屈光状态[3]。

从表1中可以看出小学生近视患病率为升高趋势,具有统计学意义。对近视眼的发生机制研究表明:近视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视觉信息环境的不同,如工作距离、用眼时间、照明条件等对近视的发生都存在一定的的影响[4]。遗传因素对学校性近视的作用有限,是近视眼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生物学前提,而环境因素,决定了近视眼发生的现实性,亦即学生时期的近视眼主要是由长期视近工作,并通过学生的遗传素质的作用而形成[5]。

McBrrien在1989年的研究中提出:导致近视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持续近距离工作促进了眼球的增长[6]。因为距离过近或时间过长,发生调节滞后,形成慢性远视性离焦。这种近距离工作中的持续远视性离焦可以通过眼球对近环境适应正视化机制最终使眼球发生近视。此外,视网膜也可能激发自身调控补偿机制或者因成像质量降低引起形觉剥夺性近视[7]。

从表2中可以看出各年女生近视患病率均明显高于男生,与黄立[8]报告小学生近视患病率女生高于男生相符。这可能与女生发育年龄较男生早,学习较男生用功,缺乏室外活动和喜欢吃零食,营养不均衡等因素有关。

预防小学生近视应从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出发,在小学阶段,眼球尚未发育成熟,走进视卫生条件不好的工作环境,又从事长久而紧张的视近作业,则环境因素就成为形成近视的主要原因。因此应适当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避免连续长时间的看电视、玩电脑游戏等易引起用眼疲劳的活动;社会、家长、学校应注重预防知识的传授和行为形成的培养,在学业负担较重的情况下,尤其要注意用眼卫生,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改善教室及家庭采光、照明条件,配备合适的课桌椅,加强室外锻炼远视力的活动,保证充足睡眠,平衡饮食,生活规律,合理营养,定期为学生检查视力,可有效控制学生近视的患病率,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徐广第,编著.眼科屈光学(修订版).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1.

2 李凤鸣,主编.眼科全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3 赵家良,主编.眼科疾病临床诊疗规范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

4 李东辉,艾立坤.近视眼的发生机制.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2003,3(27):174.

5 赵家良,主编.眼科疾病临床诊疗规范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

6 McBnen NA,Millodot M.Diferences in adaptation of tonic accommodation with refactive state.Invest Ophthalmol Vis Sei,1988,29:460-469.

7 Smith EL 3rd,Ramamirtham R,Qiao-Grider Y,et a1.Effects of foveal ablation on emmetropization and form-deprivation myopia.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2007,48:3914-3922.

8 黄立,黄锐,黄进雄.广东省阳江市区小学生视力及屈光状态调查分析.国际眼科杂志,2006;2(6):223-224.

表2 三年男女生近视比较(例)

上一篇:综合口腔溃疡疗法的临床体会 下一篇:非那根与颠茄合剂治疗婴幼儿腹泻121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