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实验的设计与探索

时间:2022-09-22 12:02:24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的设计与探索

摘要: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物理课程标准》的三大课程目标。分析这三大目标,知识与技能是结果,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是手段,是初中学生可持续学习的动力源泉。原因之一:教、学有法,法无定法,贵在得法。即教与学的方法有灵活多样的特点,这为学生的可持续学习提供了可能。原因之二:根据学生特点,教学的趣味性,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成功感是初中学生可持续学习的动力。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能把抽象的问题化为具体的知识、把难懂的理论变为易接受的事实。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强调实验并在实验的趣味性、可视性、可操作性上巧设计,勤探索,便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其创造潜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成功欲望。使学生从被迫地接受变为主动地学习,进而完成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质的飞跃。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持续地发展。结合近几年的教学体会,谈谈我在实验方面的设计与探索。

一、增强实验可视性、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热传递知识的教学中,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其中热传导,热辐射学生学习起来较容易,但对于热对流知识,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因此教学时,我设计了如下实验:

取一个大玻璃缸,在缸里装满清水。再取一个墨水瓶,在墨水瓶里盛满热水,在热水里滴几滴红墨水,然后用薄塑料膜把瓶口封住并放在大玻璃缸水底,用钢针把墨水瓶口的塑料膜刺开一个洞。这时,我们可以看到瓶内的红色热水迅速向外扩散。一旦冒出瓶口后,就向上腾起,像一座喷发的火山,红色“火焰”形成一朵蘑菇云,然后徐徐下落。

该实验有趣、生动,好像水下在冒“火”,整个对流过程一目了然,可视性、趣味性极强,既达到了学生对知识的解疑,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加强对实验的开拓意识,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

验证大气压存在的“水杯倒置实验”,学生已倍感惊奇,学完本节并在学生解疑后,教师进一步设计出以下实验并让学生根据有关知识分析、讨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将更加透彻。实验器材:两只口径相同的杯子,一张湿的吸墨纸,火柴若干。

实验过程:先点燃几根火柴,立即放进一只杯子里,然后把吸墨纸放在杯子上面,接着很快地将另一只杯子倒置在吸墨纸上。当火柴燃烧完毕后,杯内气体压强就减小了。这时,提起上面那只杯子,结果就发现吸墨纸和下面那只杯子粘在一起被提起来。

该实验拓展了学生的视野,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讨论,更增加了对大气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既符合《新课标》对学生的要求,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想一想,生活中的“拨火罐”是不是也应用了这方面的知识?

三、加强学生对实验的参与意识,满足学生的成功欲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学生喜动手、好参与。往往因为一点点的成功,会得到很大的满足。根据这些特点,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实验并亲手制作小实验,尤其是苏科物理教材的编写,更为学生的动手提供了便利。实验后的成功感觉能使学生持续很久,延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自制潜水艇

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是改变自身重。根据这一原理,我让学生按以下步骤完成小实验的制作:找一个装眼药水的小塑料瓶和一根铁钉,用胶布把它们缠在一起。在紧靠铁钉的塑料瓶侧壁上钻几个小孔,在瓶口接上橡皮管。这样就做成了潜水艇模型,把模型浸入水中,从管里吸气或吹气,观察模型的位置变化。验证了潜水艇的原理。

再如:用火柴盒做小孔成像实验

找一空火柴盒,在宽的一面上开一个小窗口,糊上一张半透明的纸。在它的对面扎一个小孔,在针孔的近旁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在小窗口上就会看到一个蜡烛的倒像。黑暗中该实验更清晰。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实验热情、创作灵感

物理学无处不在,物理实验当然也是随手可得。而学生初学物理对实验有着很神秘的感觉。如何使学生从神秘中走出来,是物理教师的一个迫切任务。教师如果能使学生明白日常生活皆实验,物理教学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天地。

我在教学中除以上的自制潜水艇、火柴盒小孔成像实验外,每次师生探究完一个小实验后,尽量培养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例,明白身边的绳头、线脑、瓶瓶罐罐皆可实验,从而大大降低了实验的神秘感。慢慢的,学生无形中揭开了实验的神秘面纱。

(1)水滴透镜:在桌子上放两支铅笔,它们之间的距离约为四厘米,在两支铅笔下面铺上一张人民币做我们的观察对象。把一块无色透明的塑料薄膜盖在铅笔上,用一支干净的毛笔沾上些水,小心的把一滴水滴在塑料薄膜上。(水滴的直径约为4――5)就做成了一只放大镜,能放大人民币上的图案。接着让学生验证放大倍数与透镜凸度的关系,验证的方法:可以在透镜的塑料薄膜上分别滴上几个直径不一样的水滴,来看看放大倍数和透镜凸度的关系。提醒:观察时要调节水滴和桌面的距离,水滴越小,离桌面越近些。

上一篇:浅谈初中的思想政治课教学 下一篇:中学体育课中的体操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