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在校体育特长生中长跑训练的研究

时间:2022-09-21 11:41:31

浅谈如何提高在校体育特长生中长跑训练的研究

当今社会里,体育运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体育运动也应同素质教育一样,从学生抓起。学校里体育特长生日渐增多,而中长跑作为体育训练中一个重要的训练部分应重点训练。

体育特长生中长跑训练策略一、在校体育特长生中长跑训练现状

在各学校的体育训练中,体育特长生们几乎每天都会安排出专门的时间进行体育训练。中长跑是一项非常艰苦而又枯燥的体育运动项目,特别是在校园里的学生,他们自身正处于身体的生长和发育阶段,文化课程学习任务的繁重和训练中运动量太大的矛盾,甚至受到体育场地和训练环境的局限性,体育特长生中长跑的训练一直都存在着比较大的困难与矛盾。其次,很多学生在学校坚持训练了一年,由于文化课成绩受到了影响,或者身体状况出现了异常,中途退出了体育训练之列,无法坚持到底。以上都是现阶段各学校体育特长生训练的现状。尽管,在这样的现状下我们在校体育特长生的训练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特长生中长跑运动的实践情况来看,目前中长跑训练过程中仍然存在一部分有待改善的问题与缺点。

二、对提高中长跑训练的有效策略的探讨

要转变在校体育特长生中长跑训练的基本现状,提高中长跑训练的效率,首先要从根本上创建起科学的中长跑训练方案,有了科学的训练方案作为指导,才会让特长生的训练有纲可依。其次,从关心学生训练疲劳状态的恢复开始,尽量给特长生的训练创造良好的训练环境。

1.制定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案

特长生在学校的训练时间一般安排在每天的早晨和下午的最后一节课,或者下午下课之后。在中长跑的训练过程中,特长生们的身体状态基本处在由训练到疲劳,由疲劳到恢复,由恢复到再训练的一个循环性的过程中运转,这也是运动员中长跑训练中的基本原理。通过这种疲劳的刺激对特长生的肌体反应,从而实现身体运动机能不断提升来取得中长跑成绩的提高。

因此,要确保训练科学性,才能切实提升训练的成绩,这时要求体育老师必须根据中长跑基本原理的进行对整个训练方案合理的调整及规划。把科学的中长跑训练方式、合理的训练时间,加上适当的营养补充进行有机的结合,作为科学的中长跑指导准则,确保中长跑训练的有章有序进行。

2.强化训练活动的科学性

对学校体育特长生中长跑训练的科学性强化,需要从老师、特长生选材和训练手段这三个方面来进行规范化的调整和改善。

从训练方面来讲,要求每一个老师都应当具备很高的专业知识技术水平、丰富的实践训练的经验,以便于在对特长生的训练过程中掌握实训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能够对体育训练活动进行长期不断的探索与研究,在训练方案及训练方法上进行新的突破。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还能因人而异,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及对每个特长生的了解制定出不同的训练学习方案。

从老师对特长生训练手段的方面来看,老师应尽量将对学生的心理辅导、营养补充、机能训练和放松运动等各方面进行科学的结合,在中长跑练习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的存在与不足之处,保证特长生训练课程的有序推进。

3.对重视运动员的疲劳恢复问题

运动疲劳是指学校体育特长生在中长跑训练的过程中极可能会面临的一种运动性的疾病,基于上述分析中提到的在校体育特长生在中长跑训练中所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样的运动疲劳的周期将会被不断缩短。因此,为了保证中长跑体育训练的有效性及科学性,老师必须对特长生在训练中的疲劳的恢复问题进行足够重视,将体育训练过程中的疲劳的恢复,特长生训练课程之后疲劳的恢复进行综合运用,对缓解特长生的运动疲劳双管齐下,尽量可能地拉长训练中疲劳产生的周期。

4.改进中长跑训练的训练方法

很多学校对特长生的体育训练仍然固守陈规,利用陈旧的方法一个模式的进行体育训练的教学。其实我们了解的体育训练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我们要遵循“因人、因地、因时而宜的原则”进行体育特长生培养,合理的规划好训练方案,才能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在体育训练过程中还要恰当的控制好四个要点:第一点是体育练习的强度;第二点是训练间歇的时间;第三点是练习的次数;第四点是个体的差异。不同的特长生身体的基本素质不一样,运动水平不一样,因此我们强调一定要根据不同的个体来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这样量体裁衣,取得良好的体育训练效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目前在校体育特长生的中长跑训练中依旧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训练的不足一方面影响了学校中长跑训练的训练成果,同时也对特长生的安全和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在体育训练的实践过程中,老师必须从多方面着手对实际的中长跑训练活动进行不断的调整与改善,从而通过更科学的指导方法,更合理的课程训练活动来提升学校体育特长生在中长跑训练过程中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敖大伟.论专业中长跑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2,(1).

[2]邓伟忠.浅谈中学生中长跑训练[J].学苑教育,2012,(7).

上一篇:如何使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下一篇:语文新课堂中的问题剖析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