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研究生教学方式探究

时间:2022-09-21 10:34:10

体育学研究生教学方式探究

摘要:体育学研究生教学是有别于传授知识为主的研究型教学,是有别于教师讲授为主的互动式教学,是有别于教材为知识蓝本的能动性教学,是有别于理论型研究的知行统一的教学。体育学研究生教学应采用研讨式、讲习式、研究式、自学式、激励式等5种教学方式。

关键词:学校体育;教学方式;体育学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0)09-0054-04

我国体育学科的研究生教育基础较为薄弱,1949~1978年的30年间,总共培养出200多名硕士研究生。而真正形成一定办学规模和效益,是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年来,我国体育学研究生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2000年体育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仅98个,年招生人数为629人;2007年,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已达237个,研究生计划招生多达3719人。目前,在校研究生已逾万人。本来教学管理和教学文件等历史积淀就不多,加之近几年的“扩点增招”促使一些导师仓促上阵,在不少院校不同程度地延用本科教学模式,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甚至采取大班级授课制、集体性指导的方式,教学质量受到严峻的挑战。因此,有必要对研究生教学方式进行探究,以提高体育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学原则指导下,为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内容而进行的一整套的教学组织和方法的集成,是一种教学形态的综合表现形式。教学方式较之教学方法是更为上位的概念,二者类似战略与战术的关系:教学方式相对宏观、稳定,教学方法相对具体、灵活;教学方式不仅包括教学方法及其关系,而且涉及教学思想、教学意识、教学策略和教学技术等相关要素。

1 体育学研究生教学方式的性质

1.1 有别于教师讲授为主的互动式教学

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研究生具备了较扎实的基础知识,身心趋于成熟,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都比较强,思考问题的广度、深度和敏锐度也比较好。在教师的指导下,他们也具备了自己猎取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研究型教学的运用奠定了基础。

研究型教学,就是以研究、探讨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具体地说,它是指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改变过去“我说你听”、“我怎么说,你怎么做”的单向知识传授模式,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研究为前提,以学科前沿问题、学科难点重点、疑难争议问题为研究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师生互动是研究生教学的基本特征。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和调动学生,使他们在预定的教学方向上前进。学生要勇于提出问题,善于寻求答案,敢于争辩结论,从而使教学充满探索性、挑战性和创新性。在师生互动中,教师的启发性至关重要,可以此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积极的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指出,中国大学要加强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思维。调查发现,在体育学研究生的师生互动中,往往是教师“动”的多,学生“动”的少,甚至多半是补充式、赞同式的互动。这很不利于提高互动的效果。因此,鼓励学生在互动中多“动”、主动“动”是研究生教改的当务之急。

1.2 有别于教材为知识蓝本的能动性教学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越是基础教育,对教材的依赖性就越强。研究生的教育教学,本质上是一种脱离教材,特别是脱离惟一教材的学习过程,是一种在导师提供的参考书目或参考文献的引领下,通过独立的整理和加工来获得知识的。这种学习过程本身就是能动性、综合性和研究性的学习过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需求,主动地组织和搜寻资料,在阅读和研究中获得知识的营养。图书馆、阅览室、网络往往是研究生学习的“第二课堂”,是可以畅游的知识海洋。

1.3 有别于理论型研究的知行学

与其它学科相比,体育的实践性、运动性非常突出。研究体育,也必须注重体育实践,熟悉和参与运动。指望坐在书斋里潜心钻研体育,只进行理论考究是很难有所作为的。

体育学研究生参与体育实践,目的在于了解体育运动的规律和特点、熟悉体育运动的结构和过程、感觉体育运动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当然也包括增进对体育运动的情感和热爱。无数事实证明,大凡杰出的体育学者,大多有某项运动专长,甚至是优秀的运动员。而像美国著名游泳教练康西尔曼那样,不会游泳的游泳权威简直是凤毛麟角。

在许多学校体育学研究生的教学中,形成了与其它学科雷同的教学模式,体育学研究生缺乏体育运动实践课。因此,培养出来的一些研究生只会纸上谈兵。

2 体育学研究生教学方式的种类

2.1 研讨式

研究讨论,是研究生教学的基本方式之一。研究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知识积淀和一些创新思维,他们需要,也应当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需要在讨论中提高学术水平。著名科学家贝弗里奇曾对讨论的作用概括为:从别人提出有益的建议中可以披露谬误、完善自己,众人知识或设想的集中能产生新的观点。

研究生的研讨课,经常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命题研讨。

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或围绕学科前沿提出讨论命题,让学生有充分准备的前提下,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发言、讨论。作为教学内容的讨论,要特别强调意见交叉,强调质疑提问,而不能是论文报告式或讲演式的“研讨”。

2)观点辩论。

针对一些有分歧的现实或理论意义问题展开辩论。要求发言者,观点鲜明,论据有力,辩驳有理,在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和表达能力的同时,培养学术修养,端正学风文风。

3)议案讨论。

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围绕补充、修正或完善一个方案,集思广益,进行构建式讨论。

4)中心议论。

以一个人作为中心发言,其余人给予置疑、补充。发言者需要精心准备,其余人也要熟悉和了解这一问题。如修改论文,可采取中心发言的方式,先让研究生进行论文报告和研讨,之后导师总结,进行更为深入的指导和修改。

2.2 讲习式

1)前沿引导。

对研究生进行学科前沿引导是导师的基本职责。研究生的导师,一般是具有一定学术地位,能够通过参加学术会议、参与各种比赛、完成种类课题、参与各项决策研究和搜寻学术热点等途径,了解和掌握某一专业领域学术动态和前沿动向的学者。因此,导师要经常进行学术动态和发展趋势的情况通报,经常传达重要学术会议的精神和知名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通报同行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自己的最新研究进展,使学生及时地获取与本专业、本研究相关的新信息,才有可能使研究生跟上研究发展的步伐,才能获取与时俱进的科研积累。

聘请专家讲学是对研究生进行前沿引导的补充。为提高教学效果,聘请较高层次的同行或相关学科专家讲授或传习。聘请专家讲学,一是教学计划有需求,二是讲学题目有要求。

在现代信息迅速传递的环境中,获取信息技能手段较强的研究生,有时也能获得许多最新的学术信息,只不过是鉴别和过滤能力的欠缺,因而需要导师进一步点评和引导。前沿引导式教学,不必拘泥于教学的节奏和时间,可依据前沿信息的时效和多少灵活安排。

2)课堂答疑。

“解惑”是研究生教学中教师的基本任务之一。在自学占研究生较大学习比重的情况下,教师要适当安排答疑课。为提高答疑的效果,课前要求学生首先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疑问提交给教师,以便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须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更新速度的加快和知识领域的不断扩大,让教师现场回答问题,且做到百问百答,百答百对,是非常困难的。为提高回答问题的质量,将问题集中起来,在认真备课的前提下给予解答,是现代研究性教学发展的趋势。

3)学科拓展。

学科间的渗透和交融是当今学科发展的大趋势。与其它许多成熟的学科相比,体育学是一个年轻的发展中的学科,许多体育理论都是母体学科的延伸,如体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运动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子学科等等。因此,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依托母体学科,借助相关学科,是非常重要的。这能够开拓研究生的知识视野,为他们体育学的学习和研究提供较高水平的理论积淀,并且,重要的是更新着他们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方法。

研究生的专业课教学要正确处理“博”与“专”、教育与体育的关系,要有基础理论“学科群”的概念,树立起“宽基础”的教学理念。如“体育课程与教学论”方向研究生的培养,就应将“课程论”、“教学论”、“教育哲学”、“社会学科研方法”等作为主干课来学习,由于教育类课程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由于与其他非体育类学习方向学生的共同切磋,可为体育学研究生奠定较为坚实的教育理论基础。

2.3 研究式

1)教学实践。

体育学研究生就业去向大都是高校体育教师。因此,掌握和提高教学知识、技能和技巧就显得十分重要。亲身参加教学实践,是培养和提高研究生教学能力的基本途径。要通过听课、观摩和考察等手段,认真学习导师们的教学经验和方式方法。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提出教案,在导师的修改指导下,加工提高。在教学实践中,既要注意学习导师的经验,反映已有的学科特色,更要勇于创新,敢于提出新的教改尝试。研究生的教学实践,不仅是导师已有经验的传承,更是新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创造。如果结合教学实践,在导师已有教案的基础上,加工出具有创新和发展价值的一门课的讲授提纲,可为研究生未来的就业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课题研究。

为了能够在科研实践中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要让学生参加导师主持的科研课题研究。边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边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理论水平。这种学习以德国为代表,是国际上非常流行的研究生培养方式。虽然有些受师徒式传统培养模式的影响,但“做中学”已经成为实用主义的科学研究教育形态。学生以科研助手的身份在参与科研过程中加以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学生往往能够成为导师学术的继承者,有些甚至做出超越导师的业绩来。

采用课题研究方式培养研究生,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不能把研究生当成单纯的“雇工”来用,不能只让他完成具体的、劳工式的工作,而忽略了研究中的教学宗旨和主要任务;二要让研究生了解并熟悉整个课题研究的全局,明白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在整个课题中的地位和作用,懂得如何对整个课题进行调控,这样,才能提高承担和组织较高层次项目的能力;三是对于课题中的一些关键环节和核心部分,一定要让学生亲身参与,或者要对他们进行具体的传授,这也是千百年来“师徒式”式传习方式的中心环节。教师一定要毫无保留地进行传授。这样,学生才能领悟到课题研究的“真谛”。

3)实践调研。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应用理论、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是教育教学,也是研究生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近年来,由于学生数量的增加和培养经费的限制,体育学研究生的培养,比较局限于学校内,局限于对文献资料的加工,接触实践的机会,特别是论文研究阶段,进行实验实习、实践考察、调查访问的或数量不足、或时间较短,或样本很少,严重地制约了研究生培养的质量。

采用调查法,一定要强调事先进行周密的准备,善于选定有社会支撑基础的调查地点,制定详尽的调查计划和实施方案,要经过小范围试验性调查,对调查的信度、效度取得认可和经验,并进行相应的调整之后,再行实施。

为扩大教学效益,结合课题研究,应当组织研究生实施群体性调查。在这种调查中,研究生不仅是调查员,不仅要完成调查和填写表格的任务,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习制定调研计划,掌控、实施和调节调研的全程技术,并注意培养学生的社会观念、群众观念、服务意识和团队精神。

2.4 自学式

1)自读书籍。

读书,在泛览、标读的基础上进行专读,是研究生学习提高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培养他们科学素养和广博知识的基本途径。调查发现,一些体育学研究生除了教材和少量论文之外,读书,读专著、名著的经历很少,知识功底较为欠缺。因此,在体育学研究生培养中,从入学开始就要特别重视读书环节,导师结合自己的专业方向,结合研究生的选题方向,为研究生提出阅读书目。这些书籍,一定要体现本学科的基础性、前沿性和综合性,一定要具有权威性、国际性和适度交叉性,既要有本研究方向的专著,要有母体学科的专著,还要有一定数量的相关学科的专著;既要有学术权威的名著,又要有学科新锐的新作;既要有中国学者的专著,也要有国际知名专家的力作。为提高博士生的外语水平,对博士生提出的书目,至少应当包括一些外国知名专家的原著。因为,要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必须要有国际视野,必须要了解国际前沿,力求站到国际的高度。

2)网络交流。

网络具有速度快、视野宽、整理便捷等许多优点,是学生进行自学的重要支持系统之一。研究生教学,特别是自学过程中,要利用和发挥网络的功效。通过网络,学生可以访问网上图书馆、虚拟博物馆、世界著名大学、研究所的网站;可以通过网络与专家交流;通过网络浏览最新的学术期刊。网上的自学可以是文字形式,也可以是音频、视频形式。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反复学习讲授的内容。因此,在自学过程中,一定要强调网络的应用。

自学是需要有计划的,教师对学生自学要提出具体的任务,如制定自学计划,写读书笔记和学习报告,提交文献综述等等。自学同样需要教师指导。网络上的指导,其特点是可以频繁与学生联系,及时对学生的疑问、意见和问题给出回应。教师还可以在网络环境下,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讨论、网上实时讨论、网上异步讨论等,以提高自学的实效陛。

2.5 激励式

1)专题成果报告。

撰写研究成果报告,在专题会议上讲演发表,既是研究生锻炼提高的一种教学方式,同时也是鼓舞研

究生再接再厉的一种激励手段,导师可依据研究生阶段性成果的数量和类别,与其他导师合作,不定期地举办研究生专题学术报告会。这个过程,不仅是对研究生研究成果的肯定和褒奖,而且能够达到研究生之间互相学习、相互促进的效果。要求学生要像参加正式学术会议那样,在内容选择、语言表达、幻灯制作、时间掌握等方面都力求做到精益求精,为今后答辩、讲学、授课奠定基础。

2)出席学术会议。

应当创造条件,支持研究生出席级别较高的学术会议,及时公开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这对研究生而言是一种荣誉,不仅有激励和鞭策作用,更是一次开阔视野、拓宽联系、增长才干的时机。

3)发表学术论文。

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是研究成果达到较高学术水平的标志之一。导师要把撰写论文作为教学任务之一。在教学中,要加强对撰写科研论文的指导比重,从选题、写作、修改,到定稿、投稿,给他们以精心指导。学生们也应把作为实力竞争和学习成效的一个标准,不懈努力。事实证明,撰写和发表学术论文,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他们今后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方式,从本质上说,并不仅仅是一个方法手段问题,它是教学理念的实际贯彻,是教学原则的具体落实。教学方式的改革,是实施创新性教育的“抓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切入点。因此,教师必须在创新教学方式和改革教学方法上做出更新、改革和尝试,这样,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进一步发挥出导师定向导航的统领作用,才能脚踏实地地提高体育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纪报,加强批判性思维培养[N],广州日报,2010-02-05

[2]贝弗里奇,科学研究的艺术[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56-58

[3]卢亮球,招乐辉,体育学研究生教育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3

[4]张辉,研究生教育――信心与方法[EB/OL],news.gscas.省略.省略/news/2007/1/li38232338131721700210032.hmal,新华社,2007-01-27

[6]伊人,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的区别[z],教育资源网,2009-10-21

上一篇:少数民族村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体育选择 下一篇:从《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变化看我国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