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孔雀组织滴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时间:2022-09-21 08:10:09

浅谈孔雀组织滴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摘 要:众所周知,孔雀为国家一级的保护动物,孔雀不仅可以供人们观赏,其肉和羽毛都是非常珍贵的食品和装饰品。另外,孔雀属野生禽类,在长期的大自然选择中形成了较强的抗病力,但如果管理不善,也很容易出现各种疾病。防治孔雀的各种疾病就成为所有专业人士值得研究的话题之一,尤其是孔雀组织滴虫病是比较常见的疾病,因此,本文阐述了关于对该病症的诊断、治疗、预防措施,进行分析、探讨,仅供各位参考。

关键词:孔雀组织滴虫病;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S858.9 文献标识码:A

孔雀组织滴虫病又称作黑头病,或盲肠肝炎,这是1种孔雀体内的寄生虫病,寄生于孔雀体内的盲肠和肝脏之中,最终引起非常特征性的盲肠、肝脏发炎和坏死,此种病症多发生于鸡雏和孔雀雏,在其他禽类种类发生的情况很少见。

1 孔雀组织滴虫病的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1.1 症状

孔雀会呈现精神沉郁的现象,最初期采食量也会降低,后期严重时食欲废绝,双翅会变成下垂的状态,行动很缓慢,羽毛松乱。另外,怕冷嗜睡。体内的粪便呈淡绿色的,最后排出的粪便会伴有带血模样,严重时会死亡。全病程达6~9d。

1.2 病理变化

最典型的病理变化就是孔雀体内的盲肠和肝脏部位。病死的孔雀,身体消瘦、皮下脱水,肝脏有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隆起、中央凹陷的坏灶,颜色会呈现黄或淡绿,形状大小不一。另外,腺胃肿大,导致盲肠出现严重血肿,模样似香肠般,内充满干燥、坚硬、干酪样的凝固栓子,栓子横切面呈同心圆形。

2 孔雀组织滴虫病的病因

最主要的发病原因是由于孔雀采食时,食物被带有组织滴虫的异刺线虫的虫体或蚯蚓等污染(组织滴虫本身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非常低,不能长期存活,异刺线虫是本病的中间宿主,组织滴虫进入虫体后,随虫卵排出体外,最终会污染孔雀食用的水和饲料)。孔雀食用后消化道被感染,最终导致发病。

3 对于临床诊断和实验室的诊断

可以根据典型症状和相关的病理变化做出临床诊断,但在进行辨别时要注意与盲肠球虫病的鉴别,在临床诊断时可以通过采集新鲜的标本在镜检下发现原虫,再进行确诊。

实验室诊断可用手术刀片取孔雀体内病变的盲肠芯、盲肠粘膜等少量的内容物,之后加0.8%左右的生理盐水。取其1~2滴,加盖玻璃片,镜检可见圆形、卵圆形,大小在4~21um,无鞭毛,单个或成堆存在的虫体,确诊为组织滴虫病。

4 孔雀滴虫病的防治

4.1 组织滴虫病治疗

4.1.1 在饲料内添加药物

治疗时可在饲料内添加药物,选择每1kg饲料添加200~400mg的呋喃唑酮,搅匀后喂养,连续服用3~4d即可。当孔雀体内排出的粪便呈黄白色的稀便时,再用喂灭滴灵0.4g(2片)、复方黄连素0.5g(2片),每只每天1次,幼孔雀用药量减半,连续服用3~4d。当孔雀粪便呈棕褐色或绿色时,再连续服用6~7d,效果会更明显。

4.12 直接口服药物

每只孔雀每次直接服用1~2片甲硝唑片,用滴管滴入糖水6~10mL的水给孔雀口服,每天坚持2次,早晚各1次,1个疗程为7d左右。

4.1.3 采用中药的治疗方式

青蒿、苦参、常山各500g,柴胡75g,何首乌80g,白术、茯神各600g,加水5kg煎汁,可供500~1000只病孔雀饮用。集中饮水,每天2~3次,直到康复为止。

4.2 孔雀组织滴虫病的预防措施

4.21 搞好卫生

要定时、定期的为孔雀进行驱虫防治。要随时搞好孔雀生存的环境卫生,对清理出来的粪便进行及时的发酵清理,对处理的粪便要集中管理。要对孔雀活动的区域进行严格彻底的消毒处理,对孔雀饮水的水槽每天都要清洗1~2次,对孔雀采食饲料的密度不能很大,同时还要对食槽每1~2d进行消毒。

4.2.2 药物防控

要定期的进行药物防控,药物预防可定期驱虫。定期用左旋咪唑驱杀孔雀体内的异刺线虫,左旋咪唑:口服,1kg体重加30~40mg。呋喃唑酮:拌料,1kg饲料加100~200mg,连用5~7d。灭滴灵:1kg体重加60mg,连用7d。

4.2.3 其他方法

防治时还可以饲喂胃蛋白酶及食母生片、维生素C、维生素B和维生素A等;饮水中加入适量的糖、盐,以恢复和促进孔雀的消化功能,提高抗病能力。

5 治疗时注意事项

5.1治疗时要合理用药

不可随便用药。只有及时的掌握易发病期,才能进行适当的预防,要在已发生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另外,对于零星死亡的孔雀要进行对尸体解剖,这样可以掌握其真正的病因或发病的动态。

5.2发现此症状时要及时的进行诊断和药物治疗

结合本地孔雀生存实际情况,对1种药物疗效不明显的要停止使用,这样可以避免长期使用同1种药物防治。

6 结语

综上所述,孔雀组织滴虫病是比较常见的疾病,死亡率也很高。因此,对此症状的处理办法是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要加强饲料管理、搞好消毒、营养要全面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避免孔雀感染疾病。

参考文献

[1] 温伟,李晓慧.孔雀组织滴虫与异刺线虫混合感染的诊治[J].中国兽医杂志,2011(07).

[2] 何静,丁颖,彭俊宇,李芬.火鸡组织滴虫体外微量培养方法的改进[J].养禽与禽病防治,2011(04).

[3] 杜娟,张生.孔雀组织滴虫病诊治[J].特种经济动植物,2011(07)。

[4] 缪锦国,陈大健.中西结合治愈火鸡组织滴虫感染[J].中兽医医药杂志,2011(04).

[5] 潘家炳.火鸡组织滴虫病的诊疗[J].福建畜牧兽医,2011.

[6] 刘荣稳.组织滴虫病防误诊[N].河北科技报,2005.

上一篇:L波段雷达探测系统使用方法及常见问题 下一篇:浅析气象科技服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