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猪瘟传染病的防治方法

时间:2022-10-25 09:31:56

浅谈猪瘟传染病的防治方法

摘 要:目前由于猪行很好,养猪行业发展的非常迅猛。随着各种品种猪的引进、流通、改良等,都可以给生猪带来传播的病原体,例如中毒、内科病、传染病等,其中传染病最为严重,这不但给生猪的生产带来威胁,还给广大的养殖户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因此,建议对猪病保持防重于治的原则。本文阐述了关于对生猪传染病的防治方法及进一步探讨,仅供各位参阅。

关键词:猪瘟;传染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A

猪的病原微生物传播途径主要由病猪呼吸道传播。病原体随着病猪咳嗽、打喷嚏的飞沫以及呼气排出体外。健康猪吸进这些病原体后引起传染,很多病原体都是随着猪的吃食、饮水和拱土等进入体内。另外,当进行生猪买卖时、运输过程中、对尸体处理不恰当、猪肉的卫生方面检验不合格、动物等都能够间接的作为猪瘟的感染媒介,会直接的造成猪瘟的发生。之后再通过胎盘传染给小猪仔,在整个过程中对防治方面也会有棘手的问题。

生猪的主要传染病种类有:猪瘟、口蹄疫、猪丹毒、猪肺疫、子猪大肠杆菌病等。本文对最常见的猪瘟传染病症状进行阐述。

1 猪瘟的流行特点及症状

1.1猪瘟 顾名思义就是由1种高度传染的病毒引起的,任何时间、任何年龄和任何品种的猪群都会被感染,一旦感染药物治疗是无效的。

1.2在急性病 猪身上一般会出现高温现象、没有精神、卧在地上酣睡、身体怕冷、全身无力、走路不稳、厌食、爱饮冷水,之后产生腹泻、排便恶臭等。到感染病症后期时,全身皮肤出现血斑点。病程最长持续1个月以上,最后会衰竭而死。

2 猪瘟的防治

2.1 加强免疫

在常发地区或受威胁地区,种母猪在配种前或配种后免疫1次;子猪于20~25日龄首免,50~60日龄二免。在控制区,种母猪于配种前或配种后免疫1次;种公猪于春、秋两季各免疫1次;子猪断奶后免疫1次。

2.2 提高对于饲料和环境卫生的管理

首先是对饲料的科学管理,以此来提升猪群本身的机体免疫力,要健全养猪场的各项环境卫生制度。另外还要建立好相关的防疫制度,必须严格的按照各项规定进行饲养,要定期的对猪群进行全方位系统的检查。

2.3 加强检疫

检疫是预防猪瘟非常关键的1个环节,是指对猪进行各种能够被传染病菌的检查。这样就可以提前发现疾病,并及时的做出应急措施,避免疫病的传播。因此,检疫最终的目标是监督兽医的工作和及时的防止传染病菌的转移。

2.4 要对猪场进行定期消毒

猪瘟传染病在1a四季中均可发生,但是冬、春两季是高发期,所以建议在这两个阶段定期的进行严格的消毒,达到彻底消灭病菌的作用。可以清圈后利用1%烧好的碱水进行喷洒彻底消毒,还可以利用30% 的草木灰液进行消毒。

2.5 要截断传染源

对于感染的病猪要进行严密的隔离或扑杀。也可以将疫点进行阶段式的封闭,阻止病猪与健康猪的接触,阻止饲养人员与其他动物、用具之间的接触,以免间接的传染给健康猪。

3 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是给猪接种抗原(疫苗、类毒素)或免疫血清,激发猪机体产生特异性抵抗力,是使易感猪转化为不易感猪的1种手段。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免疫接种,使猪群产生对某一传染病的自动免疫作用称预防接种。实施定期的预防接种,通常使用疫苗、菌苗、类毒素等生物制剂作抗原激发免疫。根据所用生物制剂品种的不同,常采用皮下、皮内、肌肉注射,皮肤刺(划)、喷雾、口服、饮水等不同的接种方法,接种不同的剂量。此外,需要注意已染猪瘟的病猪在患病期间不能注射猪瘟疫苗。因为当健康猪感染后本身的抗病机能会慢慢降低,会逐渐产生抗体,免疫能力也在慢慢的提高,假如这时注射防疫病苗,实际上是雪上加霜,会增加病情使病猪尽快死亡,从而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4 结语

目前,养殖业的现状是规模化和散养户并存,这就导致对预防工作方面存在漏洞,再加上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最终导致猪瘟会不断的发生。由于生猪的流动性非常大,促进感染病原体的因素就有很多,在1a中随时可以发病。因此,在今后的养殖中建议养殖户与相关的工作部门把对猪瘟的防疫工作作为主要的任务来抓,及时的进行观察,注意平时的预防工作。只要按照上述的观点进行养殖,才可以减少生猪患病的几率,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王力平.高平生猪养殖标准化唱响农业循环经济新主题[J].大众标准化,2010(2):54-57.

[2] 田兆龙.我国生猪养殖产业发展实现提档升级[J].中国牧业通讯,2010(2):23-24.

[3] 谭美英,武深树.关于加快生猪产业化发展的思考[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5,26(4):53-54.

[4] 信风.我国猪瘟流行现状及防治对策[OL].2006-08.

[5] 贾伍有.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1):122,191.

上一篇:分析猕猴饲养的遗传管理措施 下一篇:浅谈肉鸡传染性生长障碍综合症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