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微型小说鉴赏研究

时间:2022-09-21 05:55:28

高中语文微型小说鉴赏研究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研究微型小说鉴赏有其极强的现实意义。2008年全国课程标准版的《考试大纲》将原来“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的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改为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的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这里“小说”顺序在考纲中靠前的变化,就说明小说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和特殊的艺术魅力必将在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中占据重要的位置。而阅读鉴赏小说在文本的选择上又以微型小说为主。从近几年课改地区高考试卷的实际情况来看,全国新课标卷2010~2011年考的都是小说,辽宁省2009~2011年高考考的也是小说。2011年全国高考17套试题中有8套考了阅读鉴赏小说,可见小说在高考试卷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所以研究“鉴赏微型小说常用的方法”、“微型小说在高中语文高考命题中的考查点”以便更好地指导我们高中语文微型小说鉴赏教学,这就突显其重大的现实意义。笔者把本人结合微型小说的特点来探寻鉴赏微型小说的一些常用的方法作如下归纳。

一、整体阅读,把握主题

小说读者是通过理解一个一个的词语、一句一句的语言,在自己脑海里再现小说作家描述的故事及形象。所以,进行小说鉴赏的第一个前提是鉴赏者要具备一定的语言素养和语言能力。依托文字复现故事是一种在语言素养和语言能力综合作用下的对小说故事的总体直觉感受。具备了小说鉴赏能力的读者在进入小说鉴赏过程的第一环节,就是通过整体阅读小说的文字语言,迅速把握这篇小说故事的基本轮廓和情节的基本类型,而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能够把握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当小说读者的鉴赏能力不强,而优秀的小说作品的主题比较丰富、多义时,小说读者只能理解其中一部分的小说主题,达不到高层次的鉴赏境界。有时甚至出现不能正确理解小说主题,导致完全错误的解读。当小说读者的鉴赏能力比较强,而优秀的小说作品的主题内涵比较丰富、多义时,可能会出现小说主题鉴赏的超越和提升。小说读者不但领会了小说作家在小说人物形象和情节故事里寄寓的主观意图,而且还发现了小说作家没有意识到、小说形象获得了艺术生命时滋生的客观内涵,小说人物、情节包孕的主客观思想都被小说读者领会和把握了。

二、体味细节,把握情节

情节是小说中最具体可感的东西,要读懂小说,首先必须读懂情节。小说鉴赏在完成了上述第一次整体阅读后可以进入第二个环节――“局部解剖”了。当小说读者开始对小说作品进行第二轮阅读时,他的审美注意可以先放在大致区分小说的情节单元上。在对每一个情节单元进行细致品味和分析时,他的艺术感受力可以着重放在每个情节单元的写人细节上。

如何鉴赏小说情节呢?首先看小说情节事件的典型性。小说情节要能概括根据日常生活的内容,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本质内容和人性深层的心理内容,以这种相关性与概括性来激发小说读者的审美注意和审美联想。其次看小说情节组合形式的机智性。要特别留意体味小说作者在组合小说事件和小说细节时有哪些机智的构思和技法,有哪些巧妙的形态和策略。

三、紧扣文本,赏析技巧

当我们完成了对一部小说作品“整体阅读”和“局部解剖”两个环节的鉴赏后,还需要从头至尾对小说作品再作一次“整体阅读”。这一次整体阅读,可以进一步巩固已确立的人物形象,印证自己对作品的主题感受和认识,对细节和情节作深化理解。在这些鉴赏阅读中,小说鉴赏的深化是要进一步体味作品富有特色的艺术技巧。但是这其中的任何一点都必须紧扣文本。结合微型小说的特点,纵观近几年微型小说在高考题中的命题特点,笔者认为阅读鉴赏微型小说考查的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梳理情节。梳理情节需明确这么几点:①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概括时要扣住几个要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②认清小说是单线结构还是双线结构。③看情节的发展如何表现人物性格和如何表现主题,答题思路是先归纳情节,后点出人物性格和小说主题。

2 分析环境。分析环境首先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就指定的环境描写来分析其对塑造人物、推动情节发展或表达主题等方面的作用。其次,应注意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①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②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气候、及景物,用来表现人物心情;③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通常和人物形象或主题密切相关;④为刻画人物作铺垫;⑤推动情节的发展;⑥渲染气氛(烘托心情)。

3 鉴赏技巧。鉴赏技巧是小小说的重要考点,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含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伏应、悬念、巧合、误会、突转等),以及这些手法在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②文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③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④小说在人称使用上的特点及这样的好处等。

以上几点,基本覆盖了小说阅读的相关考点,并且对每个考点的解题技巧笔者做了些分析和总结。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实践的操作、理性的思考,有一定操作性、示范性的解题模式。但这不能作为固定模式,我们更应该结合实际,针对性地、有效地开展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凸显我们研究高中语文小小说阅读的共性,走出以研讨促教学的新路子来。笔者真诚希望本课题研究能对高中语文小小说阅读教学有些启发和借鉴作用!

(责任编校:白水)

上一篇:分析常见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要点和对策 下一篇:论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中工作页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