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位有魅力的语文教师

时间:2022-09-21 05:15:12

做一位有魅力的语文教师

内容摘要:教师深厚的文学功底可丰富学科专业知识,提升教师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高效课堂创造条件;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提升汉语的魅力。

关键词:教师 背诵 汉语

要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持久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习惯,让学生重视语文、爱上语文。要达到这个目的,我认为课堂上教师的讲非常关键。

爱语文,就要重视良好语文习惯的养成,如: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写一手漂亮的汉字,以及正确的写字姿势,良好的写字习惯,天天读书看报,留心观察周围事物,默读,做读书笔记,使用各类工具书,积极参与讨论和争辩,背诵名篇佳作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会使得自己语文功底更扎实,更富情趣,对学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这里就教师背诵积累古今名篇佳作在语文教学中的影响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可丰富学科专业知识,提升教师的魅力

多年的教学,自己感到语文教学的艺术设计固然重要,但它毕竟是形式,教学之本还是教师丰富的专业知识。纵观许多优秀教师,他们教学技艺的提高,正是有了丰富的知识做铺垫,讲解文本便有了旁征博引、左右逢源的效果,教学技能的运用就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常言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精彩表现,其实是“长期积累,偶然用之”。

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定程度上讲,个人的成功取决于非智力心理因素。比如地理老师在黑板上随手一画,把我国地形的“大公鸡”形态,画得就像书上印的,学生感到很神奇,佩服之至,并效仿,由此对地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数学老师在几何课上随手画的圆近乎圆规所作,更是让学生崇拜至极,继而喜欢上了他上的数学课。

语文教师,若能有几百篇(首)诗文烂熟于心,引用恰当,脱口而出,那他就能更感性、更有说服力地传达出汉语的美来。中学语文课本上的名篇最好烂熟于心,和学生欣赏美文时,教师不用手拿课本、眼盯课本,这种现身说法,比起苦口婆心的说教要有力,这样的课堂,教师既树立了榜样,又创设了轻松活跃、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激发兴趣更容易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只有学生乐学好学,他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掘自己的潜能,实现人生价值。卢梭的《爱弥儿》一书中指出“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就是这个道理。

三.为提高课堂效率创造条件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曹文轩说过“一节语文课应当有一段一段十分地道的言语,像宝石一样镶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这些话熠熠生辉照亮课堂,也打动听者的灵魂”。有教师引用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一诗,把“春色满园关不住”说成“满园春色关不住”。引用《敕勒歌》这首北朝民歌拓展延伸,由于教师误读,将“风吹草低见牛羊”一句读成“风吹草地见牛羊”,当然大多数学生的笔记就误记了。这是教师功底不扎实,教学不严谨。这样,就大大降低了课堂效率。教师有严谨的态度、厚实的功底,学生才能少走弯路。因为只有“独上高楼”,才能“望尽天涯路”。

四.能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世界的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浮想联翩、妙趣横生、创意生成的沃土。教学内容成竹在胸,就能变古板教条的课堂为轻松自如、游刃有余的交流场所,也能留给学生想象的余地。

教学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时,用杨万里的《小池》这首富有哲理性的写景诗作前导,清新宁静的画面很自然引入课题。讲解小石潭“水尤清洌”时,“问潭那得清如许?”学生吟出“为有源头活水来”。

领学生走进作品是教师的责任,而能带他们走出作品、走出课本、走出课堂则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因为这才是课堂教学的真正目的。

五.能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净化心灵,喜爱学习母语。

语文是最具美感的学科之一,语文课堂生机盎然诗情画意那是思想的碰撞,审美的升华,心灵的净化,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能提升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运用在教学中,能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艺,达到师生共同成长的目的。

总之,语文老师要把读名著、背佳篇变成自己的爱好,融入自己的生活,在享受文学艺术的同时提升自我,充分展现汉语的魅力,也使自己的教学更富魅力,为提升母语地位尽微薄之力。

(作者单位:甘肃酒泉第四中学)

上一篇:电子媒介下的文学教育方式与方法 下一篇: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