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堂常见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2-09-21 03:49:02

高中物理课堂常见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物理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效率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受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被迫学习物理知识的情况仍存在于我们高中物理的日常教学过程中,使得高中物理教学效率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正确面对所存在的问题,思考相应的对策,不仅有助于推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改革发展,更能较好地促进物理教学效率的提高,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问题;对策方法

前言:高中物理是一门相对而言比较独立的学科,在整个高中的教学中有重要的教学地位和作用。然而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学中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以至于高中物理教学效率低下。对新课改理念理解不到位,出现了问题情境创设过于花哨、提问没有师生互动、实验注重形式、探究忽视合作等问题,文章也就结合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从实践出发,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思考相应的解决策略。

1.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师的教学方式存在问题。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运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只能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物理知识,使学生机械性地模仿和记忆,不能够使学生将物理知识真正地理解和消化,教学中不能使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也会逐渐消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自己解题的观点、方法等,不会将题目讲活,学生听了没有什么印象。常有教师说:“我讲了,你怎么还不会?”这话教师应该反思产生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例题的教育功能研究不够,对解答例题的本质思路研究不透,对学生解题的思维障碍研究不够。备课时常看答案和解题过程,教师的高智力的思维劳动量大量减少,必然导致教师解题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均差。

1.2课堂互动低效。新课程理念鼓励教师走近学生,进行师生互动,但是笔者认为低效的互动不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新课改下提倡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以合作方式对问题进行讨论交流,目的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盲目地进行讨论或问题提出后直接甩给学生,学生的讨论会变得毫无意义。现实中,我们看到相当多的老师在公开课上追求师生互动,追求课堂的活跃、气氛的热烈。而冷静下来的我们却往往会有这样的体会,这样的课堂无非是空虚的、表面性的,没有有效的实体,那么这样的互动我们还需要吗,答案很明了。

1.3课堂讲授多,课后延伸少。在研究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些教师在课堂上讲得滔滔不绝,累得满头是汗,可是下面的学生却毫无反应。那么,这样的课还有效吗,这种一讲到底、满堂灌,不给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的时间和内容、越俎代庖式的教学我们还会需要吗,相信我们老师也是非常明白的。可以说,由于不能充分地相信学生、信任学生,从而更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大量的教师“包办”行为,既养成了学生不良的学习依赖思想,又不能让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的时间里,加强对知识的延伸与拓展,更不要提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1.4实验教学注重形式。实验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点,而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如果许多教师却过于注重形式,忽视了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这无疑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目标背道而驰。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过于注重形式,只会将学生培养成一台台读书机器。这样的实验教学,不仅达不到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效果,也是不成功的。如,在《光的色散》的教学中,教师演示让强平行光分别通过玻璃三棱镜和装有水的玻璃水槽和平面镜,让一束红光透过三棱镜后的光,调整角度,再现于屏幕上等现象,整个课堂都由教师操控,学生失去了主动权,依旧有走形式的痕迹。

2.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问题的解决策略与方法

2.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学生之所以不爱学习物理,就是因为他们缺乏对物理的学习兴趣,继而失去学习的动力和信心,导致课堂上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教学效率得不到提高。相反,对物理产生浓厚学习兴趣的学生,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表现得很积极,而且课堂中学习情绪高涨,他们会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和交流,以达到物理知识的融会贯通,而且在实际的生活中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也比其他同学要强。可见,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是学好物理的良好开端。

2.2物理教师要成为学习型、研究型人才。物理任课教师要有目的地学习哲学、认知心理学、物理教学论和有关课堂教学设计的书籍。要在理论的指导下研究自己和同行的物理课堂教学。通过学习、研究和亲身的课堂教学实践并有意识地经常反思,必然会加速提升自己的物理课堂教学的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

2.3物理本身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必须要重视物理实验教学,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把实验教学作为物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使学生的物理知识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切实地提高学生在物理方面的综合能力。实验教学要关注学生技能的培养,实验的目的也不是为了教师展示,更多的是要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而获得实验结论,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实验更要注重实践性,摒弃走形式的弊端。

2.4活跃课堂气氛,创造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教学中应该把学习的还给学生,和学生一起探讨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他们都说出自己对于某点知识的认识,畅所欲言,教师只是在合适的时机给予适当的解释和分析。这样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当然,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也能使教师和学生建立平等的、良好的师生关系。

结语:总之,新课改为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生机,在从传统教学向新课改过渡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正确理解新课改理念,树立学生发展意识,从学生角度出发教学,注重分析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思考解决的策略,循序渐进地推进新课改,课堂教学才会更加有效。只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高中物理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一定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何振嘉《物理教师》物理教师编辑部,2009年第30卷第7期(总第316期),4-5页.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物理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1-2页.

上一篇:农牧区初中后进生的类型与转化策略 下一篇:实现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