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系统构建和谐劳资关系

时间:2022-09-21 03:11:57

高速公路系统构建和谐劳资关系

【摘要】分析了高速公路系统劳资关系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和原因,提出了构建高速公路系统和谐劳资关系的途径,需要从劳资关系主体、社会、市场以及制度等各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

【关键词】高速公路;和谐劳资;关系

高速公路行业的特殊性,施工地点长期处于偏远地带,远离城市,施工作业中的有害物质如水泥、沥青的侵害,工作时的噪音,露天作业时酷热、严寒等不利因素,加重了高速公路企业管理的难度。在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中,如何构建高速公路系统稳定、和谐的劳资关系,不仅关系到高速公路企业的健康发展和经济运行的良性程度,还将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长远发展。高速公路系统建立“以人为本”的和谐劳资关系已是当务之急。

一、高速公路系统劳资关系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

1.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内容不规范。在高速公路行业,招用员工大多是采取包工头的办法,由包工头招聘手下用工,承揽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有的根本就没有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的情况在农民工中更为严重。根据有关调查数据:在1000名农民工的调查问卷统计显示,只有21.1%的农民工与用人单位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有的高速公路企业则不依法履行合同,存在随意辞退、解雇员工的现象。以上种种情况,在产生劳动纠纷时,往往使员工处在不利的地位。

2.劳动者缺乏劳动福利保障。按照现行法律规定,所有企业都应当为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按照用人单位的工资总额上养老、医疗、工伤、失业保险,以使职工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实际上,参加医疗保险的雇工仅占被调查企业全年雇佣工人总数的34.5%,比例相当低。这样一旦出现伤、病或职工付出青春进入老年,会使职工陷入困境。企业不参加社会保险,既损害了职工合法利益,也制约了整个社会保险制度的进展,影响了保险基金运作的调控能力。

3.工作时间长、工资过低且拖欠现象严重。我国企业劳动时间过长,公路行业更是普遍。因为高速公路企业一般都实行计件工资,但计件定额使多数员工无法在8小时内完成,只得加班加点。有的公路系统仅付给员工每小时1元左右的加班费,还有一些企业根本不付加班费,稍有不满,就有被炒鱿鱼的可能。在高速公路系统,工人是没有休假日的,即使法定休息日也不是总能给予保证。高速公路系统劳动强度大是有目共睹的,超过工人的身心承受能力。

4.工作环境差,安全保护措施不到位。高速公路系统的劳动保护工作普遍情况是不如其他国有企业。劳动保护的资金运用严重不足,简陋的生产设备、落后的工艺往往是造成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特别是高速公路施工企业,员工常年在恶劣的环境中工作,整天不得不面对高温、噪音、粉尘、有毒的工作条件,严重危害了员工的身心健康。与此同时,劳动者不仅就业比较困难,就是辞工也不自由。例如,一些企业领导为了防止农民工由于工资低、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而辞职,采取了非常手段,如扣身份证、扣保证金、罚款等方式,许多员工辛劳数月不仅拿不到一分钱,甚至还倒欠罚金。

二、高速公路系统劳资关系问题的产生原因

1.工会的独立职能弱化。在许多公路企业,工会的独立地位未得到保障。有的实际沦为企业的附属物,如工会主席由公路企业领导指定或聘任,有些还由政工人员兼任工会主席。国有公路企业机构改革,把工会合并到党群工作部或别的部门,连工会的牌子也不见了,有的公路企业工会瘫痪,几乎成了无人员、无办公地方、无经费、无活动的“四无工会”,以至出现有的工会主席作为高速公路企业行政的代表人出席劳动争议仲裁庭的现象。

2.劳资双方存在观念偏差。绝大多数高速公路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并发展壮大,只有从成本上下工夫,尽可能降低成本,获取最大利润。公路企业中降低成本往往是从损害劳动者的利益开始的,这是降低成本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而员工到一个企业工作,就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抱负,往往追求好的劳动条件、好的福利待遇、好的薪资报酬。二者在目标上本身就存在着差异性,不可避免的存在矛盾。

3.政府对劳资关系调节的不作为。政府对公路企业包括劳动用工、工资分配等,企业具有自,政府在这方面不应该管,否则,又回到计划经济去了。基于这些论调,许多政府官员对公路企业劳资关系问题,或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是置若罔闻;或是直接进行干预,偏袒企业一方,甚至用电话、批示来干扰劳动管理、劳动监察、工会等部门的正常工作,导致了劳资矛盾的激化。

三、高速公路系统和谐劳资关系构建的途径

1.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目标模式。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劳资关系目标模式将不是一个单兵作战的制度,它将会得到其他制度安排的配合和互补,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的自我完善。同时还要强调,所建立的利益协调型和谐劳资关系不是对劳动者和企自力的放任,劳动者和企业间的协商和谈判都需要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在法律、契约等一系列正式制度的制约和影响下和谐劳资关系的目标模式才能顺利展开。所构的和谐劳资关系应该是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企业建立成熟的行业组织,劳动者建立强大的工会组织,形成政府、公路企业和工会组织的三方协商机制,成合作共赢,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具体来讲,要想实现这个理想中的劳资关系目标模式,需要从劳资关系主体、社会、市场以及制度等各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

2.增强劳动者在劳资关系中的博弈能力。劳动者要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在劳资关系中的博弈能力。在这里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提高自身文化素质,达到社会所需要的学历层次。虽然学历不能严格代表劳动能力,但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二是,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法律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各种正当权益。三是,要加强职业技能的培训,提高自身的技术素质和业务素质。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优胜劣汰是所有的市场主体共同遵循的基本法则。因此,劳动者要加强职业技能的学习与培训,尽快掌握市场需要的技术,增加劳动力商品的含金量,提高自身竞争能力,增强在劳资关系中的博弈能力。

3.充分发挥工会作用。我国的工会基本上沿袭了国有企业工会依附于企业、依附于政府的特征,一些私营公路施工企业内工会无法逃脱雇主的掌控,独立性的属性明显不足。在目前条件下尤其要特别强调工会的独立性。在工会活动开展方面,要针对高速公路行业的特殊现状,员工人员分散,施工作业地点远离公司所在地,可以建立和完善企业外工会,加强如地方区域性工会、行业工会、或中小企业联合工会等形式工会的组建,以避免自身利益受企业的制约和控制,从组织程序上绕开企业的干预,争取较大的独立性。另外,工会要把对员工的关怀送到施工第一线,开展力所能及的各项活动,围绕建立和谐企业的战略目标来构建新的劳资关系。

4.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一直奉行“利润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的公路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光靠强化资本,弱化劳工的方式在现代社会是行不通的。企业领导必须转变经营理念,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念转变为以人为本、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理念。公路企业要将自身的发展和员工的成长联系起来,在追求利润的同时照顾好员工的福利,使员工能够分享到企业成长的果实。利润分配不公是引起劳资纠纷的主要因素,只有照顾到劳动者的利益,减少劳资纠纷,企业才能健康的成长。因此,对于现代企业来说,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是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政府建立协调劳资关系的机制,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内容,是维护职工队伍和社会政治稳定的需要。应从这个高度提高认识,形成稳定和谐的劳资关系。

参 考 文 献

[1]帕提古丽・麦吐逊.新疆公路系统劳资和谐发展的探讨[J].时代经贸(学术版).2008(23)

[2]谭镇.公路系统构建和谐劳资关系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3)

[3]孙英浩.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劳资关系及解决路径[J].经济问题探索.2010(7)

上一篇:企业文化熵与员工绩效的关系 下一篇:企业的知识流程再造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