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对手术室护理的影响

时间:2022-09-21 02:55:54

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对手术室护理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对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以进一步深化医院手术室护理管理水平。方法运用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对本院手术室护理工作进行管理,着重提高医护人员业务水平,改进专科器械设备管理方法。分别比较实施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前的2014年2月~2015年2月时间段与实施后的2015年3月~2016年3月时间段,手术室专科护理、器械管理、髙值耗材管理、手术配合质量等方面的情况,并比较医师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考核情况。结果自手术室实施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后,专科护理(52.37±6.49)分、器械管理(54.16±6.18)分、髙值耗材管理(55.14±7.48)分、手术配合质量(54.16±4.21)分,总评分(215.83±24.36),各分值均高于实施前(P<0.05);医师对护理工作满意度100.00%,明显高于实施前的85.00%(P<0.05);护理人员的考核合格率为(100.00%)明显高于实施前(70.00%)(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医师满意度以及护理人员的考核合格率,值得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手术室;护理;质量;医师满意度

近些年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手术室各种仪器设备都有了新的升级换代,给手术室护理工作带来巨大挑战。现代手术室护理管理水平不仅体现在医师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面,也体现在各种精密的仪器的质量管理方面[1]。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护理人员只是常规的轮班通科,导致护理人员对各种仪器了解不深,配合医师手术时质量不高,并且对仪器的管理也不到位,从而使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下降[2]。目前临床提出的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不止能提高护理人员与医师的配合度,还能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管理[3]。为了进一步提升医院手术室护理管理水平,本院在手术室护理人员中实施了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院为江西省萍乡地区惟一一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共有18间净化手术室,每年可完成各类手术17000多余台次。选择20名手术室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名,女18名,年龄18~42岁,平均年龄(29.67±12.41)岁,工龄1~20年,平均工龄(11.37±3.47)年。所有入选的研究对象均同意并积极参与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

1.2方法

本院自2015年3月起实施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具体方法如下:①组织成立专科手术护理小组,根据护理人员专长特点,结合本人意愿及医师的意愿,由护士长分配人员成立专科护理小组;②在手术室进行医护一体化培训,对护理人员进行疾病生理病理、医学影像、手术操作步骤、术后康复等方面的培训,防止护理人员只是注重仪器的配合而不注重专科知识,从而影响到拓展思维以及突况应对的能力;③拟定医护同步外出学习的计划培养护理骨干,确定帮带的责任,促进护理人员相互学习;④在专科医师协同合作下完成手术室相关器械清单、手术室护理准备工作步骤等管理制度的修订,完备在手术室工作时需要用到的一些知识,提高护理人员主动学习与医师的沟通能力;⑤将手术室通用的器械包改进成专科器械包,由专科护士拟定改善办法,并经专科医师审核,进一步优化器械配置,提高手术效率。

1.3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观察实施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前的2014年2月~2015年2月时间段与实施后的2015年3月~2016年3月时间段手术室的护理管理质量。具体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如下:①综合评分[4]。分别从专科护理、器械管理、高值耗材管理及手术配合质量进行综合评分,各分项均为60分,总分240分。②护理工作满意度。向20名医师派发调查表,实施医护一体化管理前后满意度进行调查,非常满意为5分;满意为4分;一般为3分;不满意为<3分。③护理人员考核。比较护理人员实施前后成绩合格情况,满分为100分,得分大于或是等于60则表示合格。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c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室综合评分比较

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实施后,手术室专科护理、器械管理、髙值耗材管理、手术配合质量以及总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见表1。

2.2医师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

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实施后,医师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c2=6.818,P<0.05)。见表2。

2.3考核情况比较

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实施前护理人员的考核合格14例,不合格6例,合格率为70.00%。实施后,护理人员的考核合格20例,合格率为100.00%。实施后护理人员考核情况明显优于实施前(c2=7.059,P<0.05)。

3讨论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手术效率与安全性,同时也从侧面体现了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然而在手术过程中往往会发生护理人员配置或是管理不到位等情况,直接影响到与医师手术时的配合度,导致手术效率低下[5]。此外,提高手术室的精密器材以及高值耗材的管理,在提高器械的使用率以及降低成本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6]。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理念从现代管理学中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出发,注重医疗过程中的过程管理、环节质量控制,从而形成一种高效、长期、稳定的质量管理行为[7]。医护管理一体化管理模式重点对手术室器械、高值耗材和新技术新业务进行了培训,大大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了护理人员的质量管理认识,使护理人员能够在日常工作中更加爱护器械,有利于降低医院成本。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实施后,专科护理(52.37±6.49)分、手术室器械管理(54.16±6.18)分、髙值耗材管理(55.14±7.48)分、手术配合质量(54.16±4.21)分、总评分(215.83±24.36)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证明实施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后能提高护士对各种器械、髙值耗材的管理水平,并提高了护理人员手术室护理专业知识。由于手术室护理工作量较大,而人员配置紧张,很容易导致工作失误的发生。实施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后,护理人员能够更好地了解掌握医师手术操作的习惯,与医师工作产生默契感,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工作失误的发生[8]。在本次研究中,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实施后医师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达到了100%,护理人员考核合格率也达到了100%,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证明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有效增强了医师的满意度,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总而言之,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护理人员的医师满意度以及考核合格率,值得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金雁,梁爱群,徐曙光,等.优质护理在手术室工作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当代医学,2015,21(3):115-116.

[2]余艳艳.手术室全期细节护理对手术室患者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分析[J].当代医学,2016,22(33):325-326.

[3]张军花,钟奕,等.医护一体化模式在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19):1502-1504.

[4]郭英,阿依努尔,王静.医护一体化护理在肝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6(19):2904-2906.

[5]李圣杰,徐习.医护一体化合作的研究进展[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6,35(12):827-830.

[6]陈佳丽,宁宁,李欢,等.临床医护一体合作模式的实施现状调查[J].护理研究,2013,27(20):2092-2094.

[7]赵凤军,赵秀荣.医护一体化责任制合作模式对提高护士综合护理能力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26):3302-3306.

[8]陈永凤.PDCA循环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杂志,2015,32(23):70-72.

作者:叶青林 单位: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手术室

上一篇:作业成本管理模式及应用 下一篇:矿井机电装备闭环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