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研究

时间:2022-09-21 02:05:57

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研究

【摘 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会有学困生的存在,学困生的形成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主要的有学生自身的因素,家庭的因素,教师的教学方法等,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受教育水平和经济条件的限制等因素,学困生更是普遍存在。学困生的转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本文分析了在农村小学学习过程中,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转化策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关爱学困生等方法策略,使学困生乐学爱学。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学困生是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的一个群体,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他们大部分学习积极性差,没有学习兴趣和动力,基础不好,厌烦作业和考试,有恐惧和畏难的情绪,上课状态很不好。在数学新课标中指出,教学过程中必须关注每一个学生,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发展。如何转化学困生,让他们乐于学习,是作为教育工作者不懈地追求,它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需要投入更多地爱与关注,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策略,使他们克服困难,找回自信,不断取得进步。

一、尊重和“赏识”学困生

学生犹如一个巨大的宝库,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教师犹如一把钥匙,如果钥匙能把宝库打开,就是一把好钥匙,而“学困生”要想获得成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当他们获得成功时,教师朵及时给予鼓励。有了鼓励,学生才能树立起自信和自尊。一般来说“学困生”的自尊心是很脆弱的,经受不住刺激,渴望老对自己“以诚相待”,不歧视,不讽刺,不打击,不揭短。学困生有一个怕遭冷落的共同心理。因此,只有对“学困生”抱有诚挚的爱,平等的尊重,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热爱学生,融洽的师生感情是转化学困生的思想基础和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爱生的情感投射到学生心里。比如:在数学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时,随之对后进生投去一个充满信任的、亲切的目光,一张和蔼可亲的笑脸等都会在他们心中掀起波涛。老师心中有“学困生”,“学困生”心中才会有老师,师生感情上的一致性,会引起双方信息的共振,此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教学效果最佳。

二、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前提,学生只有有了强烈的兴趣,才会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力。因此,转化学困生首先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加入较多的课堂活动,画一画,量一量等,让它们在自己的动手操作过程中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还可以设计很多活动环节,比一比,赛一赛,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爱表现自己,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乐于接受,觉得数学不再是枯燥的,激发了它们的学习兴趣。

三、改变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转化学困生,重要的是要转变它们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针对学困生的特点,帮助他们如何听课,如何理解数学概念等,细心地指导,反复练习,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数学学习不是死记硬背,要通过有趣的引例,生动幽默的方式,将课堂内容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数学很亲切,能够主动学习。允许学困生出错,鼓励他们不懂得要大胆说出来,遇到问题要想办法解决而不是逃避。通过改变他们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关爱学困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没有爱的教育是黑暗的,学困生更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指导。尤其是农村的学困生,好多是留守儿童,要给以他们更多地关爱。小学校由于年龄小,自尊心自信心不足,教师要给以他们更多地鼓励,一个眼神,一句话,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就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教师要有发现闪光点的眼睛,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及时地鼓励与表扬,使他们的自尊心得到满足,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

五、家校有效联合,共同引导学困生

家庭教育是对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应该相互结合,更好地帮助学困生。家长要及时和学校沟通,不仅可以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也可以让教师了解到学生在家的表现,发现他们的另一面,更好地引导学困生养成独立的品质。家庭要配合学校,通过日常生活锻炼孩子的数学意识,培养他们的好习惯。

学困生的形成是日积月累的,转化他们不是一蹴而就能有效果的。因此对他们,教师和家长要付出更多的耐心与关爱,帮助他们消除对数学的恐惧,给他们更多的鼓励,让他们从内心真正的爱上数学。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平田片中田小学)

上一篇:线性转换矩阵聚焦于事后概率的计算辨识 下一篇:小学中高段数学针对性学习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