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原作的违反及所产生的幽默的会话效果

时间:2022-09-21 01:57:25

合作原作的违反及所产生的幽默的会话效果

摘 要: 人们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为了使谈话有效顺利地进行下去,说话人和听话人应遵循合作原则,但人们往往有意违反某个或某些准则,从而达到特殊的会话效果。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因违反合作原则而产生的幽默的会话效果。

关键词: 合作原则 违反 幽默 会话效果

一、合作原则

合作原则是由美国著名语言哲学家格赖斯于1967年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提出的。格赖斯认为,在人们交际过程中,对话双方似乎在有意无意地遵循着某一原则,以求有效地配合从而完成交际任务。交际的双方至少是合作的,也许人们还没有意识到这种合作的存在,因为它是一种下意识的行为,然而这种合作却是人类交际活动中的一个普遍存在的事实。因此,格赖斯(H.P.Grice)提出了会话中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简称CP)。格莱斯在Logicand Conversation(1975)一文中认为人们在谈话中遵守的合作原则包括四个范畴,每个范畴又包括一条准则和一些次准则,如下:

A.量的准则(QuantityMaxim)

a.所说的话应该满际所需的信息量;

b.所说的话不应超出交际所需的信息量;

B.质的准则(QualityMaxim)

a.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

b.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C.关系准则(RelevantMaxim)(说话要有关联)

D.方式准则(MannerMaxim)(说话要清楚、明了)

a.避免晦涩;

b.避免歧义;

c.简练;

d.井井有条。

双方只有遵循合作原则,谈话才能顺利进行下去。然而,人们在实际言语交际中,并非总是遵守“合作原则”,出于需要,人们会故意违反合作原则。当人们违反合作原则时,并非是不合作,而是在另一个层次上体现着合作原则,格赖斯把这种通过表面上故意违反“合作原则”而产生的言外之意称为“特殊会话含义”。“特殊会话含义”是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解释了听话人是如何透过说话人话语的表面含义而理解其言外之意的,由此来表达另外一种意思,不同的会话效果也就时常在这时产生。

二、合作原则的违反及所产生的幽默的会话效果

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人们往往有意违反某个或某些准则,从而达到特殊的会话效果。下面将对幽默的会话效果进行论述。

1.违反量的准则所产生的幽默效果

在交际会话中,会出现说话者双方提供的信息不足或过多的情况,即违反了量的准则,带来了特殊的幽默效果。

例1:A:“姚明给我来电话了。”

B:“哇哦,太酷了!他都和你说什么了?”

A:“他只说了一句话:对不起,打错了。”

在例1.中,A没有向B提供交谈目的所需要的足够的信息。他先只说巨星姚明打来了电话,却不说明电话的内容,令B惊羡不已。等原原本本道出实情,才知原来如此,叫人啼笑皆非。

2.违反质的准则所产生的幽默效果

由于种种原因,在实际会话中,并不是所有的言语都是真实可靠或有足够证据的,说话者违反这一准则带来的幽默在日常生活中更是随处可见。

例2:某吝啬鬼去酒吧喝酒,掏出事先准备好的钱叫了一杯啤酒。

喝到一半,他觉得内急,想上洗手间,但是又怕酒被别人喝掉。

于是,他向服务生借了笔和纸。在纸上写上:我在杯里吐了一口痰。

然后,他放心地走了。

一会儿,他回来,发现酒还在那里,他很高兴。

但是,他又发现纸条上多了几个字:我也吐了一口!

(来自:中文幽默王)

例2中的吝啬鬼为了半杯酒不被人喝掉,急中生智,说杯中有痰。很明显,吝啬鬼的标注违背了质量准则的第一条次准则,即说了自知是虚假的话。吝啬鬼本来以为应该可以保住这半杯酒,竟没有想到聪明反被聪明误,其他人顺着他写下同样话:“我也吐了一口!”这样的话同样违反了质量准则中的第一条次准则。一段简短的笑话便出现两次质的准则的违反,幽默感也因此油然而生。

3.违反关系准则

虽然前后脱节会导致谈话的中断,但有时“牛头不对马嘴”也会给谈话增添意想不到的幽默色彩。

例3:我领着儿子去超市买东西。挑好东西后,我指着超市里的牌子问他:“宝贝儿,上面写的是什么,你认识吗?”

牌子上写着“牛奶”,儿子只念出了“牛”字。

我在一旁问:“‘牛’的后面是什么?”

儿子答:“尾巴。”

(来自:中文幽默王)

在这则笑话中,“我”为了考考儿子对超市标示牌上的字是否认识,让儿子念出来,然而儿子并没有和“我”形成会话合作关系,相反,儿子脱离了会话的语境,而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形做出了离题的回答,产生了让人忍俊不禁的幽默的效果。

例4:一员工上班看小说被老板发现,中午被叫进办公室训话:“大家都在忙就你没事做,很闲啊。”

秘书走到门口听见老板那么大声喊“很咸啊”,转身去倒了一杯水,“王总,要是感觉咸的话,您就多喝点水。”

(来自:中文幽默王)

例4中老板在训斥偷懒的员工,而秘书听到老板大喊“很闲啊”,曲解为“很咸”而及时地为老板考虑让其多喝水,这样的回答曲解了老板的意思,给出了一个毫不相关的答案。违反常理和正常逻辑的回答没有把交谈中心聚集在被训斥的员工身上,反而是焦点之外的东西。正是这种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回答,使这则笑话话充满了幽默色彩。

4.违反方式准则

在日常言语交际中,转弯抹角,旁敲侧击,含糊其辞或者唆累赘的话同样也会让人不禁哑然失笑。

例5:女士站在拥挤的马路中央问:警察先生,请问去医院的路怎么走?

警察:只要站在你所站的地方,很快你就会发现怎么去医院了。

警察没有直接回答女士,反而以反讽的口吻警告女士不要站在忙碌的马路中央。这一回答违反了方式准则中避免晦涩的准则,产生了幽默的会话效果:站在马路中央很危险,如果不尽快离开就可能会发生交通事故,到时救护车会把你带去想去的地方――医院。

3.结语

会话合作原则是语用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在交际过程中,双方似乎在有意无意地遵守着合作规则,相互配合,相互理解,以求有效地完成交际任务。但在实际的交际中,人们总会有意无意地违反其中的一些准则,这样言语就带有言外之意,会话言语也由此变得多彩。幽默是违反合作原则而产生的会话效果之一,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读者能更加了解幽默产生的语用原因,更好地了解幽默,了解语言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李悦娥,范宏雅.话语分析[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彭玲.会话的合作原则与英语幽默[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4).

[3]张帆.英语幽默笑话精粹[M].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2.

[4]周江源.论偏离Grice合作原则导致的会话幽默性[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2,(12).

[5]何兆熊.语用学文献选读.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6]胡壮麟.Linguistics. A Course Book.北京大学出版社.

[7]李宇明.理论语言学教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8]中文幽默王,www.省略.

上一篇:试论鹰潭市旅游文化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 下一篇:汉英口译中的迁移性冗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