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绘画意识

时间:2022-09-21 01:42:33

浅谈绘画意识

[摘 要] 在绘画创作中,主观的意识指导了艺术的实践。但是在绘画意识中又分为意识与潜意识,两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在主观意识上萌发了潜意识,潜在意识又是建立于主观意识之上的,潜在意识更多的时候提升了艺术的内涵表现了作者情感,因而加大了绘画创作的可欣赏性。

[关键词] 意识 潜意识 绘画 情感

在绘画创作的过程,意识总是反映出我们对于客观事物的看法,而绘画的意识有着两种的分别――意识与潜意识。美术创作由“意识”和“浅意识”两部分构成,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在相互交融、相互转化、相互作用的结果下它们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界线。从心理学的角度上看“意识”指自觉的心理活动,是客观世界在大脑中的主观映象。从哲学的范畴内讲意识根源于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是社会的产物。而动物的大脑和单纯的动物心理并不会自发地产生意识。意识是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意识是社会劳动、语言和人脑的必然产物,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又说意识是社会的产物。人的劳动同动物活动的根本区别在于制造和使用工具。而在制造和使用工具改造外部世界的劳动中,不仅要求人们认识事物的表面现象,还要有抽象思维这种人类意识的反映形式来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一,潜意识的定义

“潜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又称“下意识”,是人不知不觉的心理活动,头脑中一种潜在的特殊反映形式,始终伴随着人类的心理活动及日常生活,包括了原始的欲望、冲动、各种本能等方面,同时也是瞬间的、极具个性的精神情感外化。关于潜意识的解释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认为是潜藏在我们一般意识底下的一股神秘力量,是相对于“意识”的一种思想。又称“右脑意识”、“宇宙意识”他认为“浅意识”是艺术创作的动力。

一、在创作中潜意识与意识的关系

在创作或者实践之前我们所有的行为是由认识指导实践的,所以在创作的过程中是离不开认识的指导,而这种认识也是我们自己意识形态中的意识。而对于潜意识,也就是人类原本具备却忘了使用的能力,这种能力我们称为“潜力”也就是存在但却未被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潜能的动力深藏在我们的深层意识当中,也就是我们的潜意识。在 “浅意识”创作的前提应该是建立在画家本身已具备的艺术底蕴、头脑意识等创作基础条件之上,结合要创作的内容运用想象进行思考设计,此时画家内在积淀的“浅意识”转变为创造力,在偶然事件的摩擦下会迸发出强大的火花,正式创作之前头脑中已形成了初步的作品映像,包含了突发的灵感与顿悟和早已萌发的创作冲动,或者说是在创作过程中随时根据不同的内外因进行完善和升华,根据相应的创作位置构思出所要表达的内容。

画家只有在“意识”状态下才能进入“浅意识”创作,也就是说美术创作中的“浅意识”创作最初还是“意识”创作,并非真正的“无意识”下创作。只有在清晰的自觉“意识”前提下通过内化的作用转化到“浅意识”创作中来,否则创作无法进行。自觉的“意识”与“浅意识”交融在一起,似似非非中透露着“无意识”的因素,通常没有经过思考或定位,要么就是只有一个轮廓,大脑中无清晰的“意识”,在这个过程中所创造出的作品当然也就称之为“无意识”创作。

二、创作是在“主观意识”的积累作用下所引发“潜意 识”的出现

在人类的基因中就带有包括先天“浅意识”在内的复杂遗传信息,日常生活中人们每时每刻都要接受大量的信息,对于这些信息一部分借助脑神经的活动在大脑中保存下来,而相当大的部分则沉入“浅意识”的储存区,这也是画家的巨大信息储存库,由许多遗忘的欲望组成,常常伴随着灵感等现象涌现出大量“意识”状态下存在的客观事实。在美术创作中“浅意识”有着特殊的、不可忽视的作用,不仅能激发画家的创作欲望,而且可以拓展作品空间,增强作品的内涵和感染力,甚至作品中的偶然肌理、败笔等都可以看作是“无意识”,使观众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分享到了这种“浅意识”之美。

在蒙克的“呐喊”中潜意识的作用下所形成的笔触,色彩表现等都很深刻的表现出画家的内心情感世界,甚至将读者也带入其中无法自拔。而弗洛伊德认为“浅意识”并不是指没有“意识”,只是不能或很难被旁人所察觉,只有画家本人才可以辨别,“浅意识”里包含最多的是画家的素质和内心最本质的东西,不能直接诉诸于观众的东西,内心深处被压抑而无从意识到的欲望、秘密、想法和恐惧等内在精神的合集,是人格、心灵、想象力的集合体,它是综合的、混杂的但却是整体的。这些内容通常与人类社会的道德法律或习俗不相容,因此正常人的心理审查机制将这些原始本能排挤和压制在“意识”层之下,使之不能随心所欲的释放出来,但它们并没有覆灭,而是在“浅意识”中积极活动,正常情况下根本不能变为“意识”的东西,只能以变形的审美形态或干脆毫无掩盖的出现,这些人生的沉淀才是作品的精髓,抛却了目的,抛却了技巧,抛却了主观意念。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一定时期的社会规则甚至是道德标准并不是永恒不变的,曾经被排斥的东西今天看来未必不是一件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多表现“无意识”中包含那些不合时宜的本能愿望或欲望等内容。 美术创作中的“浅意识”创作一般很难再现,也无法模仿,表面上看没有主观思想注入其中,实则是“意识”的积累已经融入到“浅意识”的层面中。犹如后印象主义所表现的创作情感意识上所追寻揭示主观世界重要在于写意而非写形,重视自我的表现,强调变形夸张。可是在他们的创作过程中潜意识的情感表现是尤为突出的!梵高、塞尚、高更他们的作品给人以更多的是情感、人格的流露,这种流露方式就是通过创作的过程中肌理、笔触等潜意识的表达方式所给人呈现的!“浅意识”是很难说清楚的,没办法用逻辑的概念把它解释透彻,本身应该是一种模糊的印象,总能感到一种不确定的状态,心态的即时呈现占据了重要作用。美术创作中的“浅意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多样化的,并无什么规律可循,只能是纯粹的个人体验,是一种需要让人感到投入,感觉轻松,没有计划,没有构思,想做就做,追求一种主观上的“浅意识”,是从笔下腾越而出的,并不是在头脑中事先所预想的。而只是形式上追寻于绘画的潜意识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行的,过分追寻于形式未免会失去创作内涵。

最后,我想陈述的是在绘画意识的看法上,无论是主观意识还是浅意识,对于绘画的创作是至关重要的,主观意识指导了绘画的实践,而浅意识是依附于主观意识上的,两者相辅相成。但在创作中潜意识的出现有可以提升或者更加贴切的表现出作者的人格、情感。使得绘画艺术更具有生命力和魅力。

参考文献:

[1] 《美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 《外国美术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3] 《精神分析引论》[奥地利]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中央编译出版社.

上一篇:证明哥德巴赫猜想 下一篇:2012伦敦奥运会参赛人选马龙技战术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