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运动损伤原因与预防以及一般处理方法

时间:2022-09-21 01:39:05

浅谈运动损伤原因与预防以及一般处理方法

运动损伤在体育活动中是最常见的现象,对于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学生来说,也是比较多见的运动病症之一。为了减少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损伤,本文阐述了运动损伤的特点和原因,总结了有效预防运动损伤的措施以及急性损伤后的一般处理方法。为开展学校运动损伤的防治工作,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提供参考。

一、运动损伤的特点

1.容易发生运动损伤的项目。在体育运动项目中比较容易造成学生损伤的项目是田径、足球、篮球和橄榄球,特别是足球和橄榄球对抗性比较激烈,对身体素质要求比较高,像田径运动的项目较多,大多数的损伤原因是不做或不充分做准备活动就投入到运动中去造成的。

2.容易发生损伤的部位。运动中损伤部位常发生在踝关节、膝关节等下肢部位,这是由于运动时大多数动作都是由下肢完成或承担的,所以损伤部位大多集中在下肢部位。特别是踝关节和膝关节,因为运动中经常要做急停、变向等动作,关节所承受的力量很大,再加上场地不佳以及强烈的外力冲击等原因,致使这两个部位极易受伤。

3.运动损伤的类型。运动损伤常见的类型有扭伤、拉伤、挫伤、擦伤。前两种主要是由于练习时准备活动不充分,关键部位的力量不足;后两种损伤主要是冲撞能力差,场地情况差,练习者摔倒时自我保护能力差造成的。

二、运动损伤的基本原因

1.没有充分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体育锻炼时应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生理特点、体质强弱、是否患有疾病等具体情况来安排锻炼的内容和运动量。

2.思想上麻痹大意。缺乏安全意识,思想上麻痹大意是运动损伤的第一位原因。如认为“运动的损伤难免”、“运动损伤是小伤小病关系不大”等。有了这样的大意思想,往往心血来潮,不顾主客观条件,冒失进行体育锻炼。

3.缺乏足够的准备活动。一方面,由于场地少,很多学生提前抢占场地,并马上开始比赛,根本不做准备活动:另一方面,很多同学对准备活动的意义和作用认知不足,不认真做运动前的准备活动。

4.合理控制运动负荷,避免运动过度。运动负荷超过身体的承受能力,尤其是局部负荷过大,会造成运动损伤。

5.没有集中精力,全力投入练习。当疲劳或是在体能下降时进行大强度的练习是运动损伤的重要诱因;在一些对抗性的练习中如果意志品质薄弱、过于放松或犹豫不决也容易导致损伤。

6.组织纪律差,违反比赛规则。如任意穿越运动场或投掷区、在非投资区投掷、相互打闹追逐、动作粗野、不遵守比赛规则等,都很容易导致运动损伤。

7.未采用正确的动作要领和保护帮助方法进行练习。错误的动作或许不会让你马上受伤,但对于你长期的健康将会有负面影响。

8.场地、器材和服装不合乎卫生要求。如果运动场地不平、有小碎石、跑道太滑或太硬、器械年久失修或不牢固,衣袋中有小刀、钢笔或圆珠笔等尖利物件,穿塑料鞋或皮鞋进行锻炼等,都很容易引起运动损伤。

9.未掌握基本的预防运动损伤的知识与技能,练习时应提高预防运动损伤的意识,加强自我保护。

三、预防运动损伤的措施

1.克服麻痹思想,培养安全意识。树立“宁失一分,勿伤一人”的优良体育作风,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互相保护,遵守锻炼纪律和比赛规则,服从裁判。

2.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锻炼者要根据项目的特点、个人的机能状况和天气条件等,做好针对性的准备活动,特别要加强在运动中负担较大的部位或易伤部位的准备活动,绝不能马虎,准备活动结束与正式活动开始的间隔时间以1~4min为宜。

3.培养稳定的心理状态。要以愉快、轻松、平和的心理状态去进行体育锻炼;锻炼时要注意力集中、思想不要开小差。

4.加强自我监督,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运动应遵守科学锻炼原则,不能急于求成,技术难度和负荷都要适合自己的健康、体能基础,盲目加大运动负荷或局部负担过大对身体都会带来不利。身体疲劳时要休息,避免在身体机能不良时进行剧烈的体育活动。

5.加强保护与帮助。在进行器械练习或做难度较大动作时,应该有懂得保护方法的人在场保护与帮助,还要掌握自我保护方法。

6.检查场地设备,穿适宜的服装。锻炼前,要注意场地器材卫生,清除砖头、小石或玻璃碎片,不要在固定不牢的器械上练习;锻炼时,身上不能佩带尖利物件,鞋子大小要合适,不穿塑料鞋或皮鞋进行锻炼,尽可能穿运动服和运动鞋。

7.加强体育基本技术教学和保健知识的传授,同时加强医务监督。

四、常见运动损伤的几种处理方法

1.擦伤的处理方法:用生理盐水洗净创面,伤口周围用酒精或双氧水消毒,用红药水等涂抹伤口。伤口创面大、污染严重的要注射破伤风抗病毒血清。

2.肌肉痉挛的处理方法:不太严重的肌肉痉挛,只要朝相反的方向牵引痉挛的肌肉,一般都可以使其缓解。

3.踝关节韧带损伤的处理方法:踝关节扭伤后应立即停止活动,在24小时内针对患处用冰袋冷敷,或采用局部喷射冷冻剂,以及冷水冲淋,并适当抬高患肢,使局部血管收缩以减少出血和组织液渗出,减轻疼痛。对于严重者应包扎固定。24~36小时以后可以热敷,配合外敷活血散淤消肿止痛中药。

4.骨折的处理方法:骨折时须尽快将骨折断端做临时固定,使伤部不再活动,以避免断端损伤周围血管、神经和其他组织,减轻伤员的疼痛,并便于转送医院。

上一篇:中职生就业心理问题与调适 下一篇:论会计电算化发展对会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