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地理教学的导入技巧

时间:2022-09-21 01:10:25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的导入技巧

【摘要】课堂的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可以通俗的说是用简洁的语言拉开新课的序幕,引起学生上新课的激情和兴趣。所以说,课堂的导入,对于课堂教学起了很重要的“引子”作用。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导入技巧引导学生)

课堂教学的导入,它既是一堂完整的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又是衡量一节课完美与否的重要尺度之一。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对导入方法做了个归纳,共同探讨。

一、复习导入

《教学论》中说:“复习不是为了修补倒塌的建筑物,而是添建一层心的楼房。”古语说:“温故而知新”。由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是最常用的方法,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提问和新课内容密切相关的已经学过的知识,一个或几个问题就可以,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过渡到新课也十分自然。

在每堂课上,教师可以采用复习上一节科的内容,引导下一节课的内容,这样便于学生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方便教师自然导入新的课程。例如第二章第四节“洋流及地理意义”,先让学生回答前面所学的全球风带的分布模式图,地转偏向力等,来引导学生对洋流形成的概念,洋流分布有什么规律?对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等等,由此一来,很容易的步入新的课题。

二、设疑导入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所以,教师在章节教学中,根据新课中的重点,难点,设计许多有趣的问题,作为引子提出,用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有目的的去听。例如在学习“大陆漂移说”一课时,可以提问:“为什么在极其寒冷的南极大陆发现了只有温暖环境下才能形成的巨大煤层?”“为什么在炎热干燥的非洲靠近赤道处,却法系了古代冰川遗迹?”学生迫切想知道答案,就必须认真听课,积极思考。基本课上完了,答案也就出来了。另外,在讲“洋流”这一课时,也可以设疑导入:1)我国明朝的郑和下西洋时,为什么选择冬季出发,夏季返航?2)两千年前,希腊人狄奥费拉斯坦请船长把密封的漂流瓶投进直布罗陀海峡,想想,这个漂流瓶会飘向何方?为什么?这样的导入,使得学生学的认真,注意力还集中,参与学习的热情还高涨,兴趣盎然,记忆相对来说就更容易。

三、故事导入

根据新课的内容,讲述一些简单、声动活泼的小故事,然后及时引导进入新的课题。例如讲“日界线”这一课时,可以讲述麦哲伦环球旅行的故事:费尔南多?偊b

麦哲伦,世界航海家之一。葡萄牙人,1480年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1519年9月20日,麦哲伦在西班牙国王的资助下,率领一支由5艘帆船266人组成的的探险队,从西班牙塞维利亚港起航,开始了他名垂青史的环球航行。麦哲伦率领船队详细航行,度过大西洋到达南美洲火地岛,历经千辛万苦,穿过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这是船队已处于缺粮断炊的困难境地,水手们忍饥挨饿,用桅赶上的皮带充饥,但船队始终前进不止。在途径菲律宾群岛时,探险对于岛上的土著人发生冲突,麦哲伦受伤身亡,最后,这支船队只剩下一艘船。这艘船取道南非驶抵西班牙,实现了从西方向西航行到达东方的计划。于1522年9月6日返回西班牙塞维利亚港,完成了历时3年的环球航行。当他们回到原先出发港时,却发现他们从没有间断的航海日记比当地时间整整晚了一天,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这段故事的导入,把学生的情绪激励起来了,学生是兴趣比较浓厚,就容易集中精神学习,并积极思考原因。

四、诗歌导入

在地理教学中,恰当的引用同学们喜闻乐见的诗句或者歌曲,既能联系实际,恰到好处的说明教学内容,又能因为其意境感染学生。营造氛围,从而导入新课。例如讲“地势对气候的影响”这节课的时候,可以用唐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既能融文学趣味与地理知识于一体,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上好这一堂课打好基础。再例如讲四大高原时,可以引“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来描述内蒙古草原的辽阔富饶。一曲充满深情的《长江之歌》唱完,自然可以使学生心中犹如有一条奔涌的大江,油然地对长江产生了解的渴望。

五、即兴导入

地理学科把整个自然界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因而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些天象,气象,尽可以随时随地的做即兴导入。例如“大气降水”、“风的形成和风速”等等有关只是,都可以即兴与当时实际的天气来加以配合。

六、以奇导入

教学中可以选用一些离奇又紧靠教材的事例。从心理学上来看,惊奇可以使人引起注意,而且可以增加兴趣。例如在讲“经纬网”时,可以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如果要盖一间房子,使它四面朝南,可能吗?如果可能,应建筑在哪里?学生听了问题后积极思考,兴致很高,并且轻松而愉快的解决了问题。

七、时事导入

利用近期发生在身边的事或国内外大事来导入课文,使这事件成为学生注意的焦点,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香港、澳门的回归,三峡工程的修建也不失作为讲授这部分知识的良好开端。在学习“我国降水变化”时,就可以联系我国家经常性的旱涝灾害给我们造成的巨大损失,教育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帮助受灾人民,让学生树立学好地理知识,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

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所以,教师要“善导”,在教学中,能巧妙的立疑激趣,千方百计的诱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有一种动力去要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不断学习。当然,也应该力求因课而异,有所创新,避免弄巧成拙。这就要求教师从教学实际出发,结合不同的课文内容,因材施导,因材而入,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就一定会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做到有理、有序和有效,课堂教学也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璐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J],现代阅读

[2]张兆颜对当前高中地理教学现状的分析与探究[J],考试周刊

[3]刘全科高中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指导策略[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上一篇:缓解护士职业倦怠的几点方法 下一篇: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