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生的思想剖析及对策

时间:2022-09-21 12:19:21

问题学生的思想剖析及对策

【摘 要】问题学生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也是每一个教育管理者最为头痛的事情,老师只有不断地用爱心去温暖和关怀他们,对问题学生进行深入了解和分类并就其表现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才会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使他们实现思想和行为的转变,让这些学生都能“抬起头来走路”,让每个学生都充满信心和勇气来面对人生。

【关键词】问题学生;思想剖析;对策;心理情绪

问题学生也叫后进生,《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将其定义为品行障碍少年。他们在学习和品德上暂时存在一些问题,跟不上班级的整体要求,完不成课程标准规定的起码目标,在思想品德和心理品质上存在问题和障碍,反复出现违反与其年龄相应的道德准则和纪律、侵犯他人或公共利益的行为。问题学生从心理学角度而言,是指人在社会化过程中,由于自我心理因素和外在条件的影响,性格发生偏差,情感意志和思维方面存在偏差的学生。

问题学生分为以下四类:

1.品行不端型。这类学生养成了强横霸道、好逸恶劳等恶习,在校内常常滋事生非、欺凌他人,不服管教。这类学生在问题学生中所占比例很小,但转化难度最大。

2.纪律松散型。这类学生在问题学生中所占比例较大。他们智力正常,有的甚至还特别聪明,但学习动机不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控能力较差,对自己要求不严,纪律松弛。

3.学习困难型。那些学习成绩一直较差的学生,属于这种类型。

4.全面后进型。这类学生在问题学生中所占比例极小。他们品行方面、纪律方面、学习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教育转化,往往会对个体的健康发展产生恶劣的影响。

问题学生的主要思想表现及对策:

一、具有自卑且自暴自弃心理学生的表现及对策

问题学生对别人缺乏信任,对自己也缺乏信心,由于他们的缺点、弱点比正常学生多,经常受到别人的冷落和嫌弃而产生的自卑心理的影响造成的。正是这种自卑心理的作用,使得他们表面上对什么都无所谓,远离老师和同学,表现出目空一切的样子,以维护其自尊。由于特殊的家庭原因致使孩子情绪不稳定,身体触觉过度敏感或过度迟钝,而这些方面严重影响着孩子的学习和交往。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这样也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而且孩子不愿意同家长和老师同学交流,出现孤僻、不爱学习,惹事生非,行为反常等问题,受到老师、家长及同学们的冷落、嘲笑和打击,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自暴自弃的心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免会走一些弯路,如果恨铁不成钢的苛责和急功近利的矫正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那么,我们不妨手持爱的灯盏,用我们心灵的灯光为之引路。给孩子一份信任,就搭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给孩子一份鼓励,为他的每一次进步喝彩,期待他下次可以做得更好,那就为孩子点亮了一盏心灯;给犯了错误的孩子一些宽容吧,有了你的宽容,孩子才能在一次跌倒后又一次站起。

二、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学生的表现及对策

问题学生与一般孩子的差异不仅仅在于行为上,更在于心理上。在学生群体中,“问题学生”在学校中受批评多,在家庭中受责骂多,在亲友中受歧视多,失去了学校、家庭的温暖,失去了同学、亲友的信任:心灵受到了创伤,情感上得不到满足,内心非常苦闷,易产生逆反心理、疑惧心理。他们常常处于矛盾的心理状态之中不能自拔。因而会滋生出一种抵触情绪。同时,由于问题学生对别人缺乏信任,对自己也缺乏信心在改正缺点的过程中会出现反复,因而容易使家长和老师对他们缺乏信任。问题学生与家长、老师、同学之间缺乏应有的信任,往往又会造成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家长与子女关系的紧张。那么,如何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着手:寻找根源,以亲情促学习,另辟蹊径,循循善诱,情感交融,换位思考,

三、嫉妒心理学生的表现及对策

是指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比自已好的人心怀怨恨的一种心理状态。具体表现为处事刁难、搞不团结,学生之间有隔阂,思想、信息、方法阻塞不通等。嫉妒是一种消极情感,它为破坏良好的人际关系,涣散集体团结,甚至会影响人体的身心健康。这样的学生,老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已,使他们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在各方面都比别人强。其次要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学会取长补短。最后利用其争强好胜、不甘示弱的思想,让他与被嫉妒的人展开合理竞争,促进其更快地进步。

四、自私心理学生的表现及对策

主要是指只顾个人的利益,不顾别人和集体的利益,自我中心主义占据优势的一种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遇事斤斤计较,对公益事业表现冷淡,集体主义观念淡薄,助人为乐品德缺乏等。这一类问题学生可通过个别谈话使其明确“自私有损于个性发展,有碍于社会进步,最终会失去集体和同学的帮助,成为孤家寡人”的道理。其次可用小故事在班里讨论自私的的弊端。最后,通过榜样引路,使其逐步树立“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逐渐克服那自私狭隘的心理,养成集体主义的道德品质。

五、孤僻心理学生的表现及对策

孤僻是不愿与他人接触、交往,喜欢单身一人,独来独往,却又时常感到寂寞。具有这种性格的人对周围的人常常有戒备心理,他们不想念任何人,不愿意向他人表达自已的真实想法。因此,他们没有亲密的朋友,也感受不到人间的真情。对这一类学生教师要让他们充分认识孤僻给人带的危害,让他们有意识地多与同学结伴学习游戏,不怕受欺负和吃亏,从中体验个人在集体中的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老师应该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这就告诉我们教育的奥秘就是让每个学生都充满信心和勇气来面对人生,特别是对那些“有问题的学生”。老师只有不断地用爱心去温暖和关怀他们,才会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才会爱得自觉,爱得诚心,爱得真挚。所以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教好每一位学生,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上一篇:像妈妈一样爱自己 下一篇:辟谷,“毒人”养生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