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小说之注意理清故事情节

时间:2022-09-21 10:58:03

分析小说之注意理清故事情节

【阅读目标】

1.理解小说故事情节的含义,学习安排故事情节的方法。2.通过分析故事情节,理解小说的主题。3.在写作实践中提高安排故事情节的能力。

【概念阐释】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描写反映社会和个人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故事情节是小说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所谓故事情节,就是作者写入作品中的事情的变化和经过。情节安排除了故事内容要典型要感人外,还要考虑怎样安排故事各部分的写作顺序。

小说中故事情节的展开,一般分为开端(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按照事情发生的自然顺序安排情节,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可以变动这四个部分的顺序。依据总体构思,可以省略某个部分,还可以颠倒或者交错这四个部分。

【阅读指导】

故事情节来源于现实生活,它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但又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高明的作者都重视故事情节的安排,力求情节曲折生动,看似出人意料,细细揣摩又在情理之中。情节的安排,是为塑造人物表现主题服务

的。如果离开这一点,情节的安排就失去了意义。同学们阅读小说时,在弄懂主题的基础上,要着重思考作者是怎样通过故事情节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同学们可以按照以下顺序梳理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是否完整。

故事情节分成哪几部分,每部分的的内容各是什么。

作者重点写了哪些部分,为什么要重点写。

文章有没有线索,如有,线索的作用是什么。

情节安排有哪些巧妙之处,如设置悬念、预设伏笔、欲扬先抑,等等。

【即学即练】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小站

布衣粗食

“木根桥”火车站,离我家只有一公里的路程,所以有空的日子我也常来。

来小站的次数多了,我惊奇地发现,住在我家单元楼对面的阿姨每月都去小站,每次都会在那待几个钟头,然后若有其事般的回来。难道,这几近消失的小站还有很多东西值得留恋?莫非,孤单的小站里有道不尽的情缘?我一直怀着忐忑的心猜测着。

直到去年年底,阿姨病倒了,我去探望她的时候,她郑重地请我替她去小站看一位老大爷。嗯?小站的旧房里还会有一位值得阿姨每月都去关怀的老大爷?看着我诧异的样子,阿姨讲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

改革开放初期,阿姨和老大爷的儿子一同去参军,报效祖国。那年,阿姨和老大爷的儿子是从小站踏上火车,奔赴到祖国各地去。很不幸的是,老大爷的儿子在一次扑灭山火的抢险中牺牲了。老大爷中年丧妻,严重的双腿风湿,行动迟缓,和儿子相依为命。这样的噩耗要是传给老大爷,他是否经受得住呢?部队在百般考虑下,决定要阿姨撒下一个弥天大谎。要阿姨回家后经常照顾老大爷,还告诉老大爷,他的儿子因为在部队表现好,被指派到遥远的新疆进行地质勘探工作,因为工作特殊,需要为国家保密地质资源情况,多年都无法回来。

阿姨转业后,觉得自己无法自圆其说,于是决定每月以儿子的名义写封信给老大爷。时隔几个月后,老大爷要求搬到小站来住,只为等待凯旋的儿子,

只为可以看到儿子戴上红花从火车上跑下来的样子。老大爷说,儿子是从这里去部队的,就一定会从这儿回来。在阿姨和民政局的努力下,老大爷搬到了小站居住,这一住就是三十多年。

在一次探望中,阿姨发现,老大爷只拆开了第一封信,后面的信都原封不动地摆在家里显眼的地方。阿姨以为老大爷老眼昏花,也没有读过书,看不了信,于是决定每月把信读给老大爷听。久而久之,每月都去给老大爷读信成了阿姨生活的部分。每次去小站,阿姨都会带上很多生活用品,讲一些部队里的故事,读完信后就收拾屋子,做一些可口的饭菜,帮老大爷按摩一下双脚。即便阿姨坚持去照顾老大爷,老大爷还是下肢瘫痪了,只能坐在轮椅上过日子,双眼也几近失明。

知道事情的原委后,我欣然答应了阿姨的请求。那天早晨,我提上一些日用品,怀揣阿姨写好的信,找到老大爷的家。

“你好,老大爷,我来看望你,还有你儿子来信了,先前来看你的阿姨有事情耽搁了,今天就换我来了。”我尽量大声说话,怕老大爷听不见。

“哦。”老大爷指了指屋里的老式八仙桌:“放这吧,找个地方坐坐。”

我找了一张条凳坐下,拆开信封:“爸爸:你好,这次我随部队里的勘探队到了塔里木盆地,你知道吗?这儿到处都是沙漠……”

“唉!算了,小伙子。我都知道了。”老大爷摆摆手示意我停下来。

我很不解地问道:“怎么啦?老大爷。”

“什么都别说了,我儿子已经死了三十多年了!”老大爷开始哽咽。

“不会的,不会的……”我脑子里嗡嗡作响,不知道该如何劝说。

“你知道吗?我儿子去的时候和我有个约定,只要是我儿子写的信,一律称呼我为‘老爹’,要是改变了,那一定不是儿子的信。”老大爷泣不成声:“当我拆开第一封信的时候就明白了一切。”

“啊?那你怎么没有拆穿那位阿姨,还固执地要搬到小站来住。”

“因为这些年,我失去了一个儿子,却得到了一个女儿,还有一个外甥(他指的一定是我)。我搬到小站来,是我的心还没有死,每当听到火车经过时的‘咔哒咔哒’声,我都会梦见儿子回来了。可前些年,‘咔哒咔哒’声越来越少了,有时候几天都不曾听到。我的心渐渐死了,儿子回来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从老大爷断断续续的话里我听懂了这些。

我一时无法用语言来安慰老大爷。我收拾好屋子,做好饭菜,心如秋后的悲凉。看着老大爷吃饭后轻轻地睡着了,胸口滑落下一张旧照片,是当年儿子带上红花站在小站月台上的样子,笑容依旧灿烂,声音回荡在耳边,身影清晰如初。

我离开车站,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选自《微型小说阅读》,有改动)

1.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如果把“我”替阿姨看望老大爷当成中心事件,请按照起因、发展、高潮、结局,把故事分成四个部分,并总结层意。

2.那位阿姨为什么每月都要去探望老大爷?

3.老大爷明明知道信是假的,为什么不当面拆穿?

上一篇:拽着母亲的衣襟长大 下一篇:谈个性化语言生成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