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个性化语言生成的必要条件

时间:2022-08-23 06:10:55

谈个性化语言生成的必要条件

“鲁迅的人文象是猫头鹰,坡的人文象是

水,郑板桥的人文象是瘦石。”缘何大师们的语言都个性闪耀,熠熠生辉呢?个性化语言的生成需要哪些必要条件呢?

一、真情才能真性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语)。“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王诩语)。语言不是箭,却能穿透人心,穿透人心的语言源于情,人的志、意、喜、怒、思、虚、智、谋皆由此门户出入。

我们不妨来回顾以下经典语言。1.“窗外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鲁迅表现的是苍凉、寂寞的情绪。2.“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朱自清表现的是欣喜、激赞的情绪。3.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的是一种遁世的闲适。上述三例的字面极其平淡,可由于它蕴涵了创作者当时当地特有的情感,所以能彰显个性,为广大读者所赞赏。

二、出“格”才能出彩

出“格”,即大胆创新,不拘一格。“艺术是靠征服而存在的,它不是以迎合而可怜地活着。”(贾平凹语)要征服就要创造,创作之所以是创作,作是第二位

的,创是第一位的,一切无定式,一切皆“扑腾”,如夜间行走,如湖里荡舟,创造必须自由,“随心所欲不逾矩。”艺术的秉性是随心所欲。钱钟书就有许多精妙出“格”的比喻句。如:“她的脸黄而胖像刚擦油的黄皮

鞋。”“老头一谈恋爱,就像老房子着了火,烧起来就没有救。”

三、独立才能独创

只有独立的人格、独立的观察、独立的思维习惯、独立的个好,才能真正生成个性化的语言。语言直接与人的感官相连通,事实也正是,我们首先能看见、听见、触到、嗅到某个对象,然后才是整体把握和综合感受。“艺术是表现,而不是再现。”个人独立的感受是个性化语言内涵的源泉。

龙应台把文学比做白杨树的湖中倒影,白杨树当然属于实体的世界,你可以用手去摸,去感觉它树干的凹凸,而这个倒影,它虚幻无常,风吹起的时候;下小雨的时候;满湖月光浮动的时候;水波平滑如镜的时候,白杨树的倒影永远以不同的形状、不同的光线、不同的质感出现,它是破碎的,旋转的,若有若无的。这个随时千变万化的层面,就是我们自己心灵直接观照的倒影。

上一篇:分析小说之注意理清故事情节 下一篇:华丽缘 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