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策略

时间:2022-09-21 10:14:15

浅谈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策略

作业不是单纯地为掌握知识和技能而设置的练习,而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更喜欢学习数学和数学发展得更好。所以,教师在备课中设计的数学作业要让学生感兴趣,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那么,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如何设置数学作业才更利于学生的数学发展呢?笔者提出以下几点见解,意在向同行抛砖引玉。

一、数学作业要具有趣味性

为了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作业设计要摆脱数学教学中机械重复、枯燥无味、毫无思考价值和发展的练习,并做到不局限于课本。作业的题型要努力做到“活”一点、“趣”一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多种形式把丰富知识和发展创造性思维寓于趣味之中,让生动有趣的作业内容取代重复机械的练习,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使学生乐学、乐做,产生一种内部的需求感,自觉、主动地完成作业,并享受成功的喜悦。

例如,(1)买玩具(一年级的解决问题)。下面每一种玩具都是小明喜欢的,可是妈妈只给他10元钱。①用“”圈出小明买到的玩具;②算一算,还剩多少钱?

学生根据题目的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很快就把问题解决了,而且答案不唯一。

(2)把0、1、2、3、4、5、6、7、8、9分别填入相应的“”内组成三道算式(每个数只能出现一次)。

+= --= ×=

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但达到了训练的目的,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内在的智力潜能和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了学生的创造性、实践能力和数学思维的发展,真正体现了学生不仅仅是在为做题而做题,使所学知识在一定的程度上得到了升华和发展。

二、数学作业要具有灵活性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整合教材资源。所谓教材资源“整合”,就是指将教科书中的内容和教科书以外的相关内容有选择性地进行增减取舍,在不改变教材的编排和原来知识点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的重构。经过几年的探索,证明以往一味要求学生按教材的习题进行作业,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学科发展需要。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单靠课堂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重视把教科书中的内容和教科书以外的相关内容进行有效地整合,灵活地设计作业,让学生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把课堂上产生的疑问带到实践中去解决。

例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 “3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根据教材的内容编排,是学生通过学习“2、5的倍数的特征”以后接着学习的内容,通过探究学习得到“3的倍数的特征”是: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这是在教科书上出现的结论)。在学生完成了教材中的练习后,教师可以设计如下作业。

(1)下面哪些数是3的倍数?在下面的“”里画上“√”。(比比看谁填得最快,想一想,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51 123 605 798 1236 60348

(2)在“”里填一个数字,使每个数都是3的倍数。

3 26 24 92 102

通过学生的练习,教师做进一步引导,得到更进一步的优化结论。3的倍数的特征是:一个数各位上的数(0、3、6、9外其余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这个结论在教科书上没有给出,它是通过学生的进一步总结得到的优化结论)。

这样的作业使得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和巩固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数学思想、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较好的发展和体现。

三、数学作业要具有弹性

教师要改变作业单一化的弊端,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找准学生的特点,设计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并要具有一定的弹性,让学生自由选择。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考虑全班学生共同的基本性的作业要求,使学生通过训练掌握本节课的知识与相关的基本技能,完成学习目标,学习水平有所提高。学生在完成这些基本作业要求的前提下,无论在作业的数量、难度,还是在完成时间等方面都允许有一定的弹性。这种弹性作业的最大特点是教师对不同学生完成作业的数量、难度和时间等方面的要求具有较大的伸缩性,它实质上是一种具有自主性和开放性的作业体系。对班级中大部分的学生,设计属于与本节课所学知识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让他们完成最基本的作业要求即可;对班上天赋优异、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给他们进一步充实作业,安排教材后带“”的题目和教材外相关的内容或教师自编的补充练习题。学生通过训练,既拓宽了知识面,又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这样就实现“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新课程理念倡导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是提供给教师进行教学的有效资源,需要教师加工和创造。教师教学中只要不改变教材的编排,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是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教师设计灵活性的作业,让学生通过有趣的练习体验成功,使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在作业中得到升华,让思维在作业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责编 杜 华)

上一篇:让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评价充满灵性 下一篇:阅读,数学学习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