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股票挂钩型理财产品的风险与防范策略

时间:2022-09-21 10:08:55

论股票挂钩型理财产品的风险与防范策略

前言

根据普益财富的统计数据,境内发行并在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20日这一统计期内到期的9228款个人银行理财产品中,零负收益产品共计32款,其中,结构性产品21款,证券投资类产品7款,QDII产品5款。结构性产品的风险案例在所有理财产品中占的比重最大。而在今年第一季度到期的理财产品中,出现零负收益的产品大多都是结构性理财产品中股票挂钩型产品。

股票挂钩型产品作为结构性理财产品中的一个类型,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作为银行来说对这类产品的风险防范措施做的还不够到位。因此,如何看懂这类理财产品,研究这类产品的风险形成原因并在这类产品的设计和操作方面给出一定的策略建议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银行理财产品概述

理财产品,即由商业银行自行设计并发行,将募集到的资金根据产品合同约定投入相关金融市场及购买相关金融产品,获取投资收益后,根据合同约定分配给投资人的一类产品。

2004年7月光大银行上海分行率先推出我国第一款人民币理财产品——阳光理财B计划第一期,此后,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不断推陈出新,不断满足着我国居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截至2008年10月末,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的销量突破2万亿的规模。2010年的理财资金规模更是高达7.05万亿人民币。

二、股票挂钩型理财产品风险现状

1.股票挂钩型理财产品基本现状

股票挂钩型理财产品作为结构性理财产品中的一个种类,是指是指理财产品的收益可以直接挂钩单只股票或者多只股票的价格表现,也可以挂钩某种股票价格指数。但有一点需要明确的是挂钩对象和投资对象是不一定相同的,这类产品的投资对象可以是股票也可以与挂钩对象的股票没有关系。

据普益财富金融数据平台显示,2010年21家银行共发行结构性银行理财产品647款,其中,挂钩股票型理财产品总计发行164只,有127只理财产品挂钩股票,有2只挂钩相关的指数,另有35只股票型理财产品未列出其挂钩股票。2010年发行的理财产品中,到期且公布到期收益率的结构性银行理财产品共496款,零负收益产品27款,占比5.44%。2011年一季度到期的零负收益产品共有5款,这些产品均为证券投资类或股票挂钩型结构性产品,产品收益跟股票市场表现密切相关。

2.股票挂钩型理财产品风险现状

根据各种股票挂钩型的理财产品的风险特征不同,可以将这类产品分为两个大类,分别是:申购新股类、股票类。其中股票类产品还可按照收益决定因素的不同分为三个小类,分别是:到期价格决定型、波幅决定型以及多观察期平均水平决定型。

(1)申购新股类股票挂构型理财产品风险现状

这类产品募集资金主要用于申购新股套利。前几年,我国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价差仍然较大,因此很多银行推出的股票挂钩类产品属于“打新股”类。该品种的特点是,收益稳定但不高,大于银行利率,年化收益在10-20%左右。

申购新股类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率远低于预期收益,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方面,由于越来越多的资金进入理财市场,购买申购新股类产品的资金量越来越大,产品各自打新股的中签率显然就会相应的降低,从而导致这类产品收益率降低达不到那么高的预期收益。另一方面,以往,新股上市首日很少出现破发的情况,打新股几乎稳赚不赔,新股申购类理财产品又往往以网上新股申购为主要投资方向,在新股上市的头几个交易日内便卖出,可以稳赚一、二级市场的价差。但从2009年开始,新股在上市首日即破发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给这类申购新股类的理财产品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2)股票连接类股票挂构型理财产品风险现状

设定投资的股票并设定观察期,封顶和终止条件,目前有很多银行都推出了此类产品。银行挂钩的股票一般比较稳定,与指数平均涨幅相差不大。年收益随指数涨跌不定,一般在10~30%,当然如果市场不景气的话,收益就低,甚至是有零负收益情况出现。在这类产品中,按照实际收益的决定因素可以再分为三类。

①到期价格决定型

到期价格决定型可以理解为将产品收益分为若干固定区间,根据标的资产的到期价格不同,投资者获得对应的不同投资收益率。

这类产品的风险主要表现为所挂钩标的的到期价格。这类产品在发售时,产品条款中事先约定若干个不同的标的资产到期价格区间,每个区间相对应一个投资收益率:当产品到期时,标的资产价格落入哪个区间,则投资便可享有相应的投资收益率。

②波幅决定型

这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不是单纯与标的股票组合或指数的表现挂钩,而是取决于标的资产在规定时间区间内的收益率最大值以及最小值。实际上就是取决于标的资产在规定时间内的波动率,波动越大则收益率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越大,则产品获得的收益也就越高。

这类产品的收益率计算方法特殊,风险表现不是标的资产的预期收益而是预期波动,波动越大则产品获得的收益也就越高。

③多观察期平均水平决定型

该类产品设有多个产品观察区间,以标的资产在每个观察区间中的最高或最低的收益率作为各观察区间的的业绩标准,最终将各观察区间的表现平均得到该类理财产品的产品收益。另外,这类产品往往也设有收益率上限。

中国外资 这类产品的风险主要在于投资期限过长,多观察期的产品期限在一年或一年以上面临的标的资产价格发生波动是常见的,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也无法完全避免。

三、股票挂钩型理财产品风险形成原因

无论是哪种分类下的股票挂钩型理财产品,都有着共同的风险形成原因,大致可分为产品自身风险和外部环境风险两类。

1.产品自身风险

(1)产品挂钩标的问题

2009年1月份的22款零负收益产品中,有7款零收益产品挂钩的是农产品概念,而大宗商品泡沫的破裂使得产品遭遇重大风险,在加上没有自动赎回机制,导致在多个观察期后依然无法止损。

(2)产品设计定价问题

股票挂钩型理财产品会出现风险的原因主要是产品的收益设计定价太复杂。挂钩股票的理财产品设计方法多种多样,市场上大多数这类产品都是分为固定收益部分和期权收益部分两方面。

固定收益部分定价相对简单,一般可以采用现金流贴现的方法来计算。关键是确定对未来现金流的贴现率,它不是无风险利率,一般采用与固定收益部分期限、收益率等相近的债券的贴现率。这个未来现金流的贴现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收益的风险大小,贴现率的不确定性是产品风险形成的重要原因。

期权收益的计算方法较为复杂,挂钩股票产品的挂钩标的基本上都是规模大、质量好、影响大的篮筹股或指数,也可以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而选择某类股票或指数。挂钩股票产品到期收益与挂钩标的直接相联系。目前挂钩行权方式多样化,除常见的欧式期权外,其他的期权种类越来越受到关注,行权方式也越来越复杂。并且银行的挂钩股票产品挂钩标的数目在不断增加,多种标的之间在地理位置、行业领域等方面开始出现较大差异,另外,挂钩多个标的的相对表现多样,如选择多个标的中表现最差、最好或一般的标的。挂钩方式的复杂大大增加了产品定价的难度。

2.外部环境风险

(1)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都是指当市场价格出现不利的变化而导致的风险,这也是理财产品面临的最常见的外部风险,挂钩股票类理财产品同样不可避免的会有市场风险产生。比如说2007年初很多银行推出了挂钩海外市场绩优股票的看涨期权结构性理财产品,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和持续恶化,全球资本市场遭受重创,导致这些结构性理财产品收益均不佳。有些现在到期的零负收益产品是投资于国内股票或基金市场的证券投资类产品,都经历了2008年股市大跌行情,所以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负收益情况。

(2)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是指经济主体持有或运用外汇的经济活动中,因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由于挂钩股票类理财产品的期限普遍较长,这类产品的投资币种又大多为美元、欧元等外币,投资该产品就需先将人民币兑换成相应投资币种,产品到期后,又需将本金和收益兑换回人民币,这就存在一定汇率风险。挂钩股票型理财产品承担了汇率波动、人民币升值风险。此风险可能带来的结果是,所获得的投资收益被汇率全部抵消,甚至最后换算为人民币后的收益率可能为负。

(3)市场环境风险

作为结构性产品,股票挂钩类产品的发展需要建立在相关金融市场健全和发达的基础之上。我国固定收益产品市场、股票市场、衍生产品市场等金融市场的规模较小,种类不齐全,还有相应的监管、法律等各方面也尚未对这类产品做出专门的完善的规范。可以说,我国银行理财市场上出现的挂钩股票类的结构性理财产品仍是处在初步发展阶段,外部条件的不完善也是导致产品出现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股票挂钩型理财产品风险控制策略

1.挂钩标的问题解决策略

我国银行挂钩股票类的理财产品经历了短短几年的发展时间,在发展初期阶段银行应选择发行风险收益结构简单、清晰的产品,避免产品结构的过度复杂化。

目前,国外市场上,挂钩多种标的的结构化产品较为流行,且挂钩标的之间相互依存,期权形式复杂多样。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来看,结构类理财产品在设计上应更加符合国内投资者风险偏好。我国投资者投资水平和风险承受能力都相对薄弱,发展初期的股票挂钩类产品品种不宜选择太复杂、风险太高的品种。对发行者而言,如果靠附加条款扭转不利形势,势必伤害投资者热情,因此在发行规模上要“量力而行”,可根据自身资产负债比例设计合适的发行数量,以从总量上控制风险,并且考虑投资者的承受能力,初期应优先发展保本程度较高的产品。

待发行者和投资者都有了一定经验后,可以再开发投资风险水平较高的复杂品种。例如开发更多新的股价指数、债券品种、甚至上市股票,以及创新型基础产品。基础产品越多,可供构建股票挂钩类产品的选择种类就越丰富,这将促进股票挂钩类产品的更快发展。

2.产品设计问题解决策略

首先,产品的收益设计是按照两部分分的,固定收益部分一般投资无风险债券,主要风险在于衍生品投资部分。衍生品定价应寻找符合标的变化规则的有效模型,充分预估不利因素,通过多次模拟来测算产品价格,力争从源头上控制风险。

其次,在产品销售前还应充分论证风险收益。银行在销售结构类理财产品时,应详细分析产品结构,并对相关风险收益预测数据进行必要验证,同时还应全面了解挂钩标的市场行情及影响因素。在产品销售时,将此类信息提供给客户,增强信息透明度。

另外还可加快其他结构性产品的发展步伐,可以与股票挂钩类产品互相借鉴,相互促进。如发展与利率、汇率、商品、信用等挂钩的结构性产品,首先可以增加投资品种,活跃市场,拓宽国内居民的投资渠道,并缓解居民储蓄存款过高的问题;其次,还可以使投资者熟悉和习惯适应结构性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为股票挂钩类产品的发展奠定思想准备,为在国内广泛开展衍生产品业务打下基础。

最后,产品设计方面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缩短产品从研发到上市的“时间差”,特别是期限短的产品。从银行的理财师拿出方案,到资金部分定价格,最后交由银监会审批,一般需要15个工作日,再加上15天左右的产品销售期,就已经有一个月左右了,而市场情况可能在此期间发生巨大的变化,导致原本能大幅盈利的理财计划变为亏损。银行可以实行两个办法,一是“打提前量”,预测近期市场的走势;二是缩短销售期,尽早进入产品开始日。

3.市场及汇率风险解决策略

预防市场风险和汇率风险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做好市场预测工作。市场预测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影响市场供求变化的诸因素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和预见其发展趋势,掌握市场供求变化的规律,为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预测为决策服务,是为了提高管理的科学水平,减少决策的盲目性,银行需要通过预测来把握未来市场变化的有关动态,减少未来的不确定性,降低决策可能遇到的风险,使决策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银行需要做到的是在市场波动剧烈的情况下,及时调整产品类型,推出挂钩类理财产品分为“看多”、“看空”和“双向”三种,可以交由客户自行选择,从而自动实现发行人风险冲,降低风险对冲成本,提高潜在收益。

4.市场环境解决策略

国内衍生品市场不发达,对银行在挂钩股票类理财产品的定价和风险对冲两方面造成了客观的、短期难以克服的技术障碍。而国外的金融市场环境则较为发达,存在场内外多层次的衍生品市场,外资机构可以通过相互参照完成衍生品定价,并进行充分的风险对冲。我国应多借鉴国外市场发展进程,克服在国内条件的不充分,尤其是可以进行风险对冲的市场的不存在或不发达情况,避免中资机构在自主发行股票挂钩类产品方面遇到的技术障碍。

上一条提到的银行可以将推出的挂钩类理财产品分为“看多”和“看空”两种,从而自动实现发行人风险冲,降低风险对冲成本,提高潜在收益这样的方法也是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才能达成的。

五、结论

我国国内个人金融理财业务处速发展阶段,市场前景十分广阔,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将更加快速的发展壮大,但同时也出现了“零收益”和“不保本”的风险。本文主要讨论了挂钩股票型理财产品的特点和风险形成原因,主要有:产品挂钩标的自身问题、产品设计问题、市场风险、汇率风险以及外部条件的不完善。提出为了防范这些风险的对策,主要有:完善理财产品挂钩标的的选择、设计产品时做好风险的验证和对冲、缩短产品设计的“时间差”,另外需要做好市场的预测工作和外部条件的完善工作。

参考文献:

[1]刘兰香 银行理财七年起落。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10.09

[2]李志强 赖劲宇 熊松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风险防范问题浅析。会计之友,2010.19

[3]刘楠楠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中的风险及控制研究。现代商业,2010.29

[4]刘一凡 股票挂钩型结构性银行理财产品特征及其定价分析。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08届硕士毕业论文

上一篇:珠三角出口导向型企业的发展策略研究 下一篇:甘肃省人口老龄化现状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