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育重要组分间的和谐关系

时间:2022-09-21 09:40:01

浅谈教育重要组分间的和谐关系

今年国家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奏响了打造教育强国的最强音。随后,各省市县也都积极响应。

(一)

争先创优,打造教育强国,建设教育强县,必须遵从教育之道。

《道德经》云:“道可道,非常道。”教育之道不可“一言以蔽之”,须于实践中不断学习借鉴、探索发现、总结检验、发展完善,天长地久,与时俱进。凡是有利实现教育本质之理念、做法,都属教育之道之范畴。凡是违背于教育本质之理念、做法,都违背教育之道,实属伪教育。

何为教育本质?此非一简单问题。然,此为一关键问题,其为教育目标之源,必影响教育之行为。学生优秀,何为优秀?教育质量高,何为质量高?岂独学生成绩优异哉?设定教育目标、进行教育行为必须以教育本质为依据,教育者每步当思是否能够达到教育本质。衡量教育质量之高低,亦必须以教育本质为依据,教育质量评价之机制,宜全面、科学、能够覆盖教育本质之内容。此乃教育之要义。

古今中外,诸教育专家对此亦在不断探讨,简而概之,关于教育本质有上层建筑说、生产力说、特殊范畴说、多重属性说、意识替代说等,莫衷一是。总其共同点,窃以为教育本质,乃是教育者使受教育者将人类于社会生产生活中积累下来的优秀品质、意识,科学方法、技巧,正确经验、认识能够在受教育者自身上得以体现,以至于让受教育者自己能够科学地适应环境、改造环境、持续发展的活动。

今国家之施行新课改,乃体现了此教育本质之理念。然,在此背景下,因传统应试教育体制影响深远,国内只重视学习成绩之评价,而偏废其他方面之评价,或其他方面之评价有名而无实的做法还不在少数。这属“穿新鞋走老路”之做法,断不可取。

故改革完善教育机制,并严厉执行之,乃解决当今教育瓶颈之根本。

(二)

教育譬若一人。

教育机制,好比人之经络。经络存自然之道,方能和表里,化郁湿,消寒燥,调虚实,平阴阳。如此,人方可生养。经络悖乎自然之道,必定脉络不通,周身不适,百病缠身。教育机制之于教育亦然。

教育风气,好比人之气血。气血充盈,正气足,邪气消,体魄沛然;气血不足,正气衰微,邪气妄为,人则多病。教育风气之于教育亦然。

教育主办者,好比人之头脑。头脑先进,人则腾达;头脑落后,人则愚贫。教育主办者之于教育亦然。

教员,好比人之肢体。肢体强健,人则行动灵活;肢体羸弱,人则不禁风寒。教员之于教育亦然。

头脑、肢体之功效,虽主控于人体之经络、气血,但亦可反作用于人体之经络、气血。头脑淫欲充斥,肢体慵懒不全,人体之气血、经络必受扰乱而积弱积贫。故经络、气血、头脑、肢体,相辅相成,生养发展之道存乎其中;教育机制、教育风气、教育主办者、教员之联系亦是如此,互为影响,教育之道亦存乎其中也!

(三)

打造教育强国,建设教育强县又好比育一优秀人才也。

育人必先使人不受饥寒,故欲开创教育事业必先加大教育之投入力度,以保证教育发展之需,此乃一也。

现代教育背景下,教育教学方法所需之硬件,必须具备;现代社会经济环境下,教育者之收入、地位,必须提高。给养充足,发展才有动力。

育人必使人之经络无虞,经络无虞,机体则能健康,故欲发展教育必先完善教育机制,使其符合科学发展之道,体现公平、民主原则,此乃二也。

教育机制不合理,必使教员、学生怨声载道,心有郁结,行为消极,而致教育弊病百出。科学制定教育机制,乃打造教育强国,建设教育强县之要务。需深入调研学习,广开言路,反复论证,科学周密制定。教育机制既成,还需教育主办者果断、坚定执行,不受权势、利益、人情羁绊,上下如一,如此教育根基方能牢固。

育人使人之机体气血充盈,方能体魄沛然,故欲强健教育定要正教育风气,使其充满公平、民主、热忱、执着之风尚,此乃三也。

今教员中流行的教员三六五等说、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之思想都是事出有因,其直接影响了教员的教育积极性和教育质量。打造教育强国,建设教育强县必要正教育风气。一培养教育体系内民主、公平之精神。二加强师德师风之建设。三营造良好学习、学术之氛围。如此教育方能长足发展。

人之有才须有思想,故欲主办教育需要武装教育主办者之头脑,使其发展科学发展观,此乃四也。

头脑之于人,乃灵魂之于人也,人之价值全出于此。头脑昏聩,人,则或麻木不仁、愚昧落后,或恶行累累、受制于人。故鲁公面对愚昧之国人,才做出了愤愤然“弃医从文”之举;国人面对乱臣贼子、昏庸之君,才有了凶凶然“千刀万剐”之恨。由是观之,若要打造教育强国,建设教育强县,必要武装起教育主办者之头脑,其思想要能够审时度势,与时具进;其判断、决策要能够符合科学发展之道;其行为要能够体现公平原则,且不受制于权势、金钱、人情,不搞上行下效而无实之形式,不人云亦云。教育主办者必须实事求是,必须忠诚于教育规律,必须真诚付出教育行动。如此教育方能百尺竿头。

人之有为须有行动,肢体健康,行动才有保证,故欲强大教育须提高教员业务素质,使其教育行为符合现代教育之道,此乃五也。

应为教员提供多种学习平台、学习途径,加强教员学习力度,继而督促教员反复实践检讨,最后验收、展示,奖罚严明。周而复始,常抓不懈。对教员之管理,犹如将兵之道也。如此教育效果方能高质高效,教育方能经久不衰。

经络、气血、头脑、肢体相辅相成,步入正统,人体方有“浩然正气”;教育机制、教育风气、教育主办者、教员亦相互促进,遵循科学,“教育强国”“教育强县”方能名副其实。

(四)

养生之理固在,然古今能为养生者,有几人?教育之道亦固在,然古今能为教育者,有几国几人?诚因不利因素太多、太复杂,无必备之条件、明智之策、坚定之心、严谨之行必不能为也。

道如此,而行未然。知道而后行,有为也;不知道而先行,盲为也;以道之名而虚行,虚为也;以此部分之虚行,希冀彼部分之有为,妄谈也。教育何去何从,各组成部分应好自为之,积极有为,协调统一,循序渐进,绝非一人一己一时之功也。

今之认识,略窥教育之要义。教育诸项实施之法,应以诸多教育科学论著为鉴,吾当认真学之,践之,完善之。

屈原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愿与诸君共勉!

上一篇:古为今用解难题 下一篇:浅谈阳光下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