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信息典型传播特色探析

时间:2022-09-21 09:32:00

数字化信息典型传播特色探析

摘要:数字技术正在影响人类的工作、生活和娱乐等各个领域,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人们生产和使用数字化信息的过程当中。数字化信息较之传统的模拟信息具有鲜明的特色,本文以互联网、手机、数字电视等信息生产和传播载体的数字化传播过程为依托,从传播内容、传播速度、传播平台、传播范围和传播效果等五个方面探讨数字化信息的典型传播特色。

关键词:数字化信息;互联网;手机媒体;传播特色

1研究背景

当下,我们生活在数字化时代。数字化是信息社会的技术基础,是多媒体技术、软件技术、智能技术的基础,它把电脑技术、通信技术和媒介信息领域结合在一起,引发了一场范围广泛的产品革命。各种家用电器设备、信息处理设备都在向数字化方向变化,比如数字电视、数字广播、数字电影、通信和网络等。信息数字化的运用不仅引起了传播领域的根本性变化,使以往相对分离的传播和信息这两个技术领域很快地融合起来,而且对人们的学习、工作、教育、娱乐和生活等各个方面产生了的深远而广泛的影响[1]。数字化时代的信息就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信息的传播也在数字化技术的推动下呈现出鲜明的特色。

什么是数字化信息?数字化信息的内涵和外延如何阐述?从技术上讲,数字是与模拟相对的。模拟是对真实事物或者过程的虚拟,模拟信号在一段连续的时间间隔内,其代表信息的特征量可以在任意瞬间呈现为任意数值的信号。数字化是指用0和1二进制记数方法代替传统的十进制方法,将事物的模拟物理特性转换为一串分离的单元数字化的指标,这一过程在计算机科学界被称为“模数转换”。因此,凡是用二进制即0和1表示的并可以用微电子技术处理的各种信息,可以统称为数字化信息。比如在通讯和信息网络中的数据处理,就是把声音、文字、图像和视频等通过微电子技术进行0和1的表示,这些可以度量的声音、文字、图像和视频等数据就是数字化信息。在当前的媒介现实下,数字化信息传播的基本形态由数字化信息作品、数字化信息传播媒介、传受关系等基本要素构成[2]。本文探讨的数字化信息是指各种数字产品,即互联网、手机、电子书、数字电视、数字电影等平台上存储、传输和播放的各种信息,包括文本信息、图形图像信息、视频和动画信息以及音频信息。每一种数字平台上的信息传播都有各自的特点,比如互联网信息的交互性、即时性、海量性,手机媒体信息的分众性、移动性等,同时也呈现出典型的共性特征。

2海量的传播内容多媒体化

数字电视相对模拟电视能够传输更多的频道数量,理论上可达到500多套,并且节目图像质量更好。网络媒体可实行全天24小时发稿,网络媒体的每日发稿量远远大于传统媒体,还有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手机上网、写短信,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拷贝、粘贴、下载、收藏、打印网页等方式复制、存储所需资料。在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数字化信息生产和传播平台上,传播内容不仅来自电视台、电台、报社、杂志社等传统信息传播机构,以网站、手机通讯平台为代表的新兴媒体也在生产和制造大量的信息。同时,在开放性高交互性强的世界互动时代,每个人都是传播内容的制造者和生产者,甚至将信息再创作、再生产,从而不断地进行重复传播[3]。据统计,全球的数字化信息量已接近5 000亿GB,世界上的数字内容正在迅速扩大,人们生产和制造、传播的这些数字化信息呈现出了丰富的多媒体化。多媒体化实现了文字、图片、声音、图像等信息传播的有机结合,融合了报纸、广播和电视的报道手段,使受众在数字化信息传播平台上同时拥有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的诸多乐趣。比如,网络传播采取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丰富了信息传播手段,使信息更为直观、形象、生动,增加了信息的丰富性和冲击力。手机报发送的新闻包含了图片、文字、声音、动画等多媒体形式。随着3G时代的到来,手机的功能日渐完善,它将越来越多地融合媒体和娱乐功能,实现播放音乐、视频和拍照等新功能,越来越显示出终端用户的多媒体特性,为手机报表现形式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奠定了基础。受众不仅可以去看去听,还可以借助图片和动画等形式,更深刻地理解信息,实现多维阅读。

3迅捷的传播速度实时化

在硬件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传输和存储技术不断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人们对信息的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实时传播信息对传统媒体来说束手无策,而以网络为基础的数字化信息传播平台可以随时随地地把信息传输到用户。数字化信息的传播是以光的速度进行的,它有效利用网络媒体可存储、易复制的特性,完全可以忽略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在它传播时,时空障碍完全消失,尤其是随着全世界范围内无线上网浪潮的兴起,实时化传播信息早已成为现实。在新闻事件的报道中,以互联网和手机报为代表的数字化信息传播平台的使用,使事件发生到披露的时间大大缩短。从传播周期上看,一般报纸、广播、电视的新闻传播出版周期以天甚至以周计算,广播、电视新闻必须在固定的时段播出,而网络却几乎可以在事件发生、发展的同时随时最新的消息。因此,许多事件发生后,本地人可能还不知道,远在千里之外的网民已经得到了消息。随着移动通信网络覆盖范围的日益广泛和深入,作为一种即时通讯工具,体积小巧、可随身携带的手机使手机报的传播速度更加迅捷,也使这一媒介终端可以随时发挥功效。数字化信息可以实现实时传播和接收,彻底摆脱了传统媒体的时空限制,无论何时何地,用户只要进行简单的设置,就可以阅读图文并茂的新闻信息。

4多元的传播平台网络化

数字技术使互联网成为一个整合的信息传播平台,数字技术最直接的作用对象便是网络,数字化与网络化也逐步呈现为互动的形态。当前,几乎所有的传媒数字化进程都围绕着网络传播的建立和发展,因此,媒体在网络上的汇聚必然是今后较长时期内传媒数字化发展的趋势[4]。数字化信息可以通过多种传播平台,或线性或非线性地对外传播,比如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等各种通讯方式,都可以综合处理声、画、视频和文字等多媒体数字化信息。数字化信息传播的核心是以“网络”平台为中心展开的,比如电视网、手机通讯网等。数字化信息的传播结构不是平面的,是立体的;传播平台不是树状的结构,而是网状的多元结构。数字化信息的传播方式不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共享;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交互的沟通。网络传播的出现和发展拓展了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打破了以往人类多种信息传播形式的界限。

5无限的传播范围全球化

模拟信息的传播范围经常受限于当地和“一定的范围”。比如在传统的媒体传播上,不同地域之间的媒体间很少存在竞争,它们之间可以“和平共处”,但是数字化信息的传播范围远远大于传统的报纸、广播和电视等媒介机构,它的传播是全球性的。在数字化信息的主要传播平台――互联网和手机上,信息的传播是无国界的,它们的传播空间在理论上没有国家和地区的限制[5]。网络媒体的覆盖面广,一则受众遍及全世界,可兼顾不同群体的阅读特点;二则它将跨越传统媒体的地域限制,借助网络向全世界传播。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不采取特别的技术措施,对境内外个别有害网站实施封锁(事实上通过服务器可突破封锁),世界上任何一个网站登载的内容都有可能供全球网民访问、浏览和下载。同样,世界上任何一个具备上网条件的地方均可轻松浏览全球网站。2010年2月23日, 天涯论坛一篇名为《秒杀宇内究极华丽第一极品路人帅哥!》的帖子受到网友关注,2月24日被媒体报道后,主人公犀利哥迅速走红。“犀利哥”在短短一周内红透网络,同时被纸媒、电视、网络等媒体大肆报道,还引起了当地政府层的关注。“犀利哥”事件亦席卷台湾、日本、新加坡,还被英国《独立报》译作“BrotherSharp”,进行了报道。在数字化时代,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成千上万的“犀利哥”事件会以“电子”的速度传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6分众的传播效果互动化

传统媒体的一大弊端就是缺乏与受众的有效、及时互动,极大地影响了传播效果。在数字化时代,面对大量的信息,人们要正常地工作和生活,就必须选择重要的、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排除无关的、对自己没有价值的信息。在这个选择的过程中,人的动机、需要、情绪、情感等因素都会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所以,数字化时代的传播对象开始分层、分区,按兴趣、职业、爱好等划分,当传播内容能够满足人们的动机和需要,并能够带来愉悦的心理和生理体验时,人们的注意力就会指向和集中到这些内容上来。信息源的制造者和者,也在充分地利用分众化的传播层次,有目的有计划地生产不同的传播内容。由于个体的动机和需要不尽相同,就有了分众传播的必要。分众传播就是指面向一个有清晰特征的受众群所进行的“窄播”,分众传播的思路,就是如何从“以获取绝大多数人的注意力为目标”转向“以获取某特定部分人的注意力为目标”。分众传播能够更好地牢牢抓住自己的目标对象。

分众传播的内容也是海量信息。信息传播最基本、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联系与沟通,其传播过程具有高度的交互性。比如网络新闻传播具有即时交互性,轻松实现了新闻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双向交流,使传播者和受众随时可以进行交流,传收双方的横向联系得以增强。人们上网的目的不只是为了查询、检索信息,更是为了交流。目前,许多网站都实现了网络传播与读者之间的双向交流。譬如,就某一篇新闻或某一个话题而言,网站都鼓励读者加注评论,阐述自己的看法。读者在了解新闻事实后,既可以把自己的观点公之于众,也可以迅速及时地看到别人的观点,以及别人对自己发表观点的反应,这就构成了“新闻参与”。一些网站还开设了论坛和聊天室,读者可以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看法。新浪网就在每一篇新闻的最后都增添了“我要评论”和“进入论坛”两个链接。再比如,随着技术的进步,手机网和互联网的融合深度不断加强,作为通讯工具的手机,其将来的发展趋势必将是互联网的信息终端。手机从最初仅能发有限字数的“短信”到现在能发“彩信”、“彩E”,以及利用本身的摄像和摄影功能制造多媒体信息,在它上面可以呈现文本、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等数字内容,这些信息可以发送给其他手机用户或电子邮箱。比如,手机报用户可以通过短信等方式实现与手机报编辑的有效互动和交流。而现在电视或者广播里的节目进行时,主持人或播音员会通过互联网或手机网与用户进行互动。

7结语

除了上述特点以外,数字化信息传播也还有其他的一些特点,比如传播的不可预测性。也还存在一些缺陷,比如容易侵犯知识产权、信息垃圾泛滥、抄袭复制现象严重、公信力不高、带宽瓶颈制约等。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提升数字化信息的有效使用空间。

参考文献:

[1] 郭钧平. 论媒介产业信息传播的互动性传受[J]. 新闻界,2010(1):51.

[2] 孟晓佳. 网络媒体的信息传播特征分析[J]. 才智,2009(2):147.

[3] 娄孝钦. 对手机报信息传播的思考与建议[J]. 新闻导刊,2007(6):13-14.

[4] 刘江,钟沈军. 多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五大趋势[J]. 科技传播,2009(8):3-6.

[5] 郑静. 数字化时代的新闻传播理念[N]. 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10-27(4).

Exploration on Commun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igital Information

DU Shiyou

(Department of Communication, Beijing Youth Politics College, Beijing 100102, China)

Abstract: Digital technology has been affecting people’s lives, work, entertainment and other areas. This affect is mainly reflected in p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analog information, digital information has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ommunicat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such as Internet, mobile phones and digital television, discusses the following five typical aspects of a digital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content, communication speed, communication platform, communication range and communication results.

Key words: digital information; Internet; mobile phones; communication characteristics

上一篇: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双语课程建设 下一篇: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理念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