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型犬瘟热的治疗与剖检变化

时间:2022-09-21 09:26:20

神经型犬瘟热的治疗与剖检变化

摘要:对一例神经型犬瘟热病的中药治疗试验,并对病死犬进行了剖检,对肺病变部位进行了细菌分离培养,分别对脑组织和腰部脊髓进行石蜡切片。结果表明,在犬的肺组织中分离出葡萄球菌,小脑颗粒细胞层出现坏死灶,大脑皮层血管充血,但在脑组织和腰部脊髓中未发现细胞内包涵体。

关键词:犬瘟热;神经型;包涵体;细菌

中图分类号:S852.2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1-0064-03

犬瘟热(Canine Distemper,CD),俗称犬瘟,是由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引起犬科、鼬科、浣熊科及猫科动物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败血性、烈性传染病[1]。病犬主要有双相热、急性鼻卡他以及支气管炎、卡他性肺炎、急性胃肠炎、神经症状等特征,一些病犬皮肤有湿疹样病变或水泡和脓泡,鼻和足垫发生角质化等症状[2,3]。神经型犬瘟热是指当犬感染犬瘟热病毒时,表现出神经症状。

1 病例介绍

2012年7月26日下午,本院接诊一例转院的杜宾犬,3月龄,体重为9 kg。该犬于45 d前进行首次免疫,免疫后的第八天即发病,发病后到宠物医院就诊,用韩国安捷犬瘟热病毒快速检测试纸诊断为强阳性。在治疗过程中用过两支北京元亨的单抗血清,每天5 mL以及常规药物对症治疗。连用十余天血清以及其他药物治疗后症状开始好转,并开始吃食,然后每间隔3天再连用3 d血清及其他药物治疗,每天1次。病犬24日开始食欲聚减,并发生一次抽搐,25日抽搐3次,26日下午2点多就诊前抽搐4次。

2 治疗过程

10%磺胺5—甲氧嘧啶注射液5.0 mL;氯丙嗪注射液0.8 mL;银黄抗毒针注射液5.0 mL、利巴韦林注射液0.5 mL、维生素C注射液2.5 mL、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0.5 mL;采用肌肉注射法,每天2次。病犬白细胞总数会由入院时的7 600个/mm3而下降到了6 900个/ mm3,红细胞总数从入院时的920万/mm3下降到了528万/mm3。体温保持正常。在治疗期间病犬精神沉郁、、咬肌痉挛 、口吐白沫、足垫增厚、共济失调、全身抽搐。体温正常。

3 剖检病变

病死犬血液凝固不良,尸体消瘦,脱水,浆膜、黏膜苍白;肺充血、出血;脑膜充血、出血,肝微肿、质脆,胆囊充盈、壁较薄,胆汁呈桔黄色。

4 实验室检查

4.1 细菌分离培养

用接种棒无菌挑取肺组织接种于普通琼脂平板培养物上,在恒温箱中37 ℃进行培养, 24 h后挑取菌落于载玻片上,进行革兰氏染色并观察细菌形态。结果从肺组织病灶中分离出葡萄球菌,该细菌为革兰氏阳性菌,呈球形,直径为0.5~1.5 μm,排列成葡萄串状。

4.2 组织切片

将病犬的脑组织和腰部脊髓小心完整取下来,然后用10%福尔马林进行固定。将固定后的组织进行洗涤、脱水、透明、透蜡、包埋、切片、染色、封固后通过显微镜观察。

镜检可见小脑颗粒细胞层坏死灶和大脑血管充血(图1、2、3、4),腰部脊髓组织未见异常病变。

5 讨论

5.1 抽搐频率与病程的关系及其控制

从表1中可以看出抽搐的次数和持续时间随着病程的延长和病情的加重而增加。在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初期(出现抽搐前)使用抗惊厥药可以部分控制抽搐。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对由视神经炎引起的失明有帮助。尽管本病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也不应对其实施安乐死,除非动物出现渐进性的神经系统病变或将来的生活受到影响,这种情况下可对其进行安乐死。

5.2 中药治疗的效果

本次试验中用的中药银黄抗毒针注射液为中药复方制剂,其主要成分为金银花、黄芩等。在本次试验中治疗效果表现不理想。目前,在犬瘟热病未出现神经症状前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有一定的效果。

5.3 神经型犬瘟热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病损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CDV对脑和脊髓的有髓部分有一种亲和性,神经元最初不被感染。犬瘟热病变的分布及病变的性质也与其他的病毒性脑炎不同。犬瘟热在神经系统的损伤最初不明显,仅能在显微镜下检出,其发病的强度和范围通常直接与临床疾病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有关。新生犬的急性致死性脑炎,神经元和髓磷脂变性,或没有明显的血管性炎性细胞浸润而发生脱髓鞘病理表现。在存活的病犬中,坏死灶可被肥大的星状胶质细胞所取代。本病例的脑组织学检查中发现小脑颗粒细胞层坏死灶和大脑血管充血,可能是病犬抽搐症状的主要原因。

中枢神经系统的组织变化在病初会表现出血管内皮和外膜细胞增生与退行性变化,继而会伴发出脑水肿、神经原变性、噬神经现象、胶质细胞增生和血管周隙淋巴细胞浸润,主要见于小脑、脑干、大脑半球和脊髓。脊神经节和交感神经以及外周神经也可能出现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和发炎变化[4-6]。

5.4 鉴别诊断

神经型犬瘟热应与弓形体病、疱疹病毒感染、狂犬病等进行鉴别诊断。犬弓形体病为稽留高热,磺胺类药物治疗效果明显。犬疱疹病毒感染主要以肾的局灶性出血和坏死为特征。狂犬病主要有喉头及咬肌麻痹症状及攻击性[7]。

5.5 加强预防,减少疾病发生

大量研究和临床应用表明,注射疫苗是目前预防该病发生的唯一方法。但是,疫苗的保护率为90%~95%。影响疫苗效果的因素很多,了解这些因素并避免其发生,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疫苗的保护作用从而减少该病的发生。这些因素有:母源抗体及遗传因素的影响、病毒毒株变异、免疫程序不当、疫苗质量不过关、注射部位不当、犬的健康状况、犬的饲养管理等等。目前市场上常用的有国产犬五联苗和进口特威疫犬四联苗。

参考文献:

[1] 周学清.犬瘟热神经症状浅析[J].中国兽医杂志,1996,22(1):57.

[2] 李金中,夏咸柱,胡桂学,等.我国犬瘟热病毒的生态学调查研究[J].畜牧兽医学报,1999,30(4):375-379.

[3] Noon K F, Rogul M,Binn L N,et al.Enzyme—linked antibody to anine distemper virus[J].Am J Vet Res,1980,41:605-609.

[4] 许莎琼,朱建国,傅志强,等.犬瘟热病毒当前研究进展[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6(1):5-7.

[5] 李建军,丁巧玲.我国犬瘟热研究进展[J].中国兽医杂志,2003,39(1):34-38.

[6] 遇秀玲,郑振峰,田克恭,等.犬瘟热脏器组织中的抗原定位及病理形态学观察[J].中国兽医杂志,1994,20(6):7-9.

[7] 张泉鑫,朱印生.犬病中西医综合防治和保健[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上一篇:浅谈生猪宰后检疫的方法步骤 下一篇:猪痢疾的临床类症鉴别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