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鸡沙门氏菌与曲霉菌混合感染的诊治

时间:2022-03-09 11:10:45

雏鸡沙门氏菌与曲霉菌混合感染的诊治

摘要:对南阳市某鸡场发生的雏鸡白痢杆菌病与曲霉菌病混合感染病例的发病情况及诊治过程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雏鸡;白痢杆菌病;曲霉菌病;混合感染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1-0046-02

雏鸡白痢杆菌病是由鸡白痢沙门氏杆菌感染引起的,以下痢和急性败血症为特征。雏鸡曲霉菌病是由曲霉菌感染引起的,以呼吸系统病变为主要特征。这两种传染病均能导致发病雏鸡大批死亡。现将南阳市某鸡场发生的雏鸡白痢杆菌病与曲霉菌病混合感染病例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1 发病情况

该鸡场共饲养5批约5 000只自孵雏鸡,均采取平养。2日龄时开始发病死亡,至30日龄时死亡率达45.7%,死亡高峰在5~22日龄期间,其中第一死亡高峰为5~10日龄,第二死亡高峰为12~22日龄,而且随批次的不同两个死亡高峰同步逐渐后移,但均在25日龄后死亡率逐渐下降。育雏舍内地面的垫料是未经晾晒和消毒的锯末。饲喂全价配合饲料,饲料各成分均无霉败和变质现象。

2 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

病雏瘦弱,精神萎顿,羽毛蓬乱,翅下垂;喜光怕冷,常聚堆呆立;呼吸困难,个别呈犬坐姿势,有的出现斜颈及其他症状。少数患雏附近羽毛沾有少量白色干燥粪便。有上述症状的患雏数量不多,大部分患雏白天无异常变化,而在翌晨清舍时见大批死亡。一旦发现症状,均在10 h内死亡。死雏口腔不洁,气管中有黏液。

剖检病死雏发现肺脏瘀血或出血,呈粉红色或深紫色,肺脏呈出血性坏死的病例占50%以上,并伴有灰白色或黄白色干酪样坏死结节,大小为针尖或小米粒至高粱粒样不等。无出血性坏死的肺脏亦有干酪样坏死结节,结节外包有纤维组织膜,切开时中间呈黄白色干酪样物,质地坚硬。整个肺脏弹性减弱,切面且有气泡。外心膜肥厚、浑浊,呈胶冻样,心房瘀血,个别病例心脏肥大,心肌有小米粒至高梁粒大的白色肉芽肿瘤。肝肿大,表面有灰白色坏死点的比例达50%,少数有黄白色坏死区。脾肿大2~3倍,表面有散在出血点。胆囊扩张。肾脏肿大,个别病例有出血点。输尿管充满尿酸盐。盲肠有栓塞。腹腔内残余蛋黄吸收不全,内容物呈豆腐渣样。

3 实验室检查

3.1 脏器检菌

采取典型病变肺脏的坏死灶及坏死结节,水浸压片后进行显微镜检查,有1/3病例可见单在菌丝及菌丝团,其中一例剑状软骨骨膜铺片镜检时可见典型霉菌,有隔菌丝及分生孢子。

3.2 霉菌培养

以无菌操作法采取肺脏病灶直接接种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平板上,经28 ℃培养3 d,均长出典型的曲霉菌落,孢子呈棕黄色,挑取菌丝制成水浸片镜下观察,其菌丝、顶囊、孢子与曲霉菌相同。

3.3 细菌培养

取患雏心、血、肝、脾组织接种在普通培养基上,于38 ℃培养48 h,生长出针尖大、圆形、光滑、表面湿润的小菌落,经血清琼脂培养基纯培养,置38 ℃培养36 h,生长出菌落性状同上的稍大菌落。

3.4 生化与血清学试验

用沙门氏杆菌因子血清进行玻板凝集反应得知,所分离菌为沙门氏杆菌D组,其菌体抗原为O9。生化试验证明,该菌发酵葡萄糖、麦芽糖、甘露醇,不发酵乳糖和蔗糖,硫化氢试验阳性,枸椽酸盐试验阴性。证明该病原菌为鸡白痢沙门氏杆菌。

3.5 药敏试验

该菌对红霉素、四环素、磺胺嘧啶、青霉素、新诺明有抗药性。对链霉素、痢特灵、土霉素中度敏感。而对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羧苄青霉素和氯霉素高度敏感。

4 诊断

根据上述流行病学调查、临诊症状、病理解剖及实验室检查可知,雏鸡死亡原因为鸡白痢沙门氏菌与烟曲霉菌混合感染。沙门氏杆菌病原来自带菌种鸡的垂直传染,曲霉菌则来自雏舍垫料。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应采用氯霉素粉及制霉菌素进行治疗与预防。

5 治疗

对1周龄以下的雏鸡要用药物控制,必要时需用2~3种药物交替使用,间隔使用2~3周。

首次饮水至5日龄:每升饮水加庆大霉素8万U或新霉素1g。庆大霉素对经蛋传递的慢性呼吸道病等有良好的预防作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制霉菌素6片,吸附霉菌素加速排毒,连用10 d。6~10日龄时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土霉素2 g。11日龄起停药3 d,发现仍有部分雏鸡有少量白色粪便,改用每升饮水加2万U卡那霉素针剂,连用7 d。

经过2周左右的治疗,该批雏鸡死亡数量逐渐减

少,至21日龄时停止死亡。此时在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雏鸡逐渐恢复健康,生长良好。

6 小结

雏鸡白痢病是养鸡业的常见病,使用较好的抗菌药物可以减少或消灭白痢病。该次疫情为雏鸡白痢病与曲霉菌病混合感染,主要诱因是雏鸡舍内地面铺垫的锯末未经晾晒和消毒,造成垫料发霉,诱发雏鸡感染白痢病与曲霉菌病,造成大批雏鸡死亡。该病例临床诊断正确,根据药敏试验选择药物疗效显著、经济实惠,治疗方案合适,减少了养鸡场大部分损失。同时笔者建议广大养殖户在育雏前必须搞好育雏舍的消毒工作,垫料要晒干。同时应掌握好雏鸡舍的温度和湿度,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配备全价饲料,适时进行免疫工作,提高雏鸡的成活率,才能提高经济效益。

上一篇:一例仔猪猪瘟和猪肺疫混合感染的诊治报告 下一篇:鸡腺胃炎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