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运营隐性成本控制分析

时间:2022-09-21 09:20:55

高速公路运营隐性成本控制分析

高速公路运营隐性成本是在高速公路运营全寿命过程中,隐藏于运营总成本之中、游离于财务审计监督之外的成本,是由于运营主体行为有意或无意造成的,具有一定潜在性的将来成本和转移成本的总和。它具有如下特征:潜在时间长,即在当期发生,在以后各期,甚至长期起作用。由于其潜在时间长,且发生的规模和影响程度的大小不易确定,因而难以认识,更无法准确计量,这是隐性成本最明显的特征;放大性强,即从表面看似很小的行为,可能会因为当前处理方法不恰当,造成未来成本呈几何倍数增长;爆发力大,即随着隐性成本逐渐提高,危害会逐渐加大,积累量越大,可能产生的爆发力也越大。当日积月累达到一定程度后,便会爆发严重的后果。

一、高速公路运营隐性成本危害分析

高速公路运营隐性成本主要包括环境成本和社会成本两类,其中环境成本是指高速公路在其全寿命周期内对环境造成的潜在的不利影响;社会成本是指高速公路运营全过程中对社会产生的不利影响。

(一)环境成本危害 高速公路运营会对沿线居民居住环境和生活习惯造成一定影响。其影响不仅有显性成本中的损失,还有对生态资源的破坏,其影响往往具有不可复原性。主要包括噪声污染、废气污染、废水污染等。

(1)噪声污染。高速公路24小时不间断运营,汽车运行产生的公路交通噪声是运营期主要的环境污染因素之一,产生的交通噪声随车流量的增加其等效声级日趋增加。若长期处在噪声污染严重的环境中,会损伤听力,干扰睡眠,甚至诱发多种疾病。

(2)空气污染。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汽车排放的尾气和扬起的尘埃,其主要污染物为CO、NO2。随着高速公路事业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的保有量也日益增长,产生的尾气对空气的污染也日益严重,对人体健康及生物的生存发育存在危害。

(3)水污染。一是降雨冲刷路面产生的路面径流污水;二是采用传统融雪剂进行除雪保畅,积雪融化形成的含氯盐废水;三是收费站、养护工区等沿线各类生产、服务设施排放的废水。以上三种原因形成的废水均对周围水环境造成污染。如果水污染严重,会使水环境质量恶化,威胁人的身体健康。

(二)社会成本危害 社会成本主要有安全事故影响、恶意行为影响和社会环境影响。

(1)安全事故影响。指发生在高速公路上的交通事故及由此造成的(资金成本之外的)无法计量的当前及未来的损失,包括人身及精神伤害、高速公路财产损失、环境污染等。

(2)恶意行为影响。指不法司机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采取不正当手段,恶意逃漏通行费而造成的高速公路通行费损失及对社会产生的恶劣影响。这种行为带来的负面效益虽无法准确计量,但极其可观。主要形式有:利用国家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惠农政策,进行混装、冒充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逃漏通行费;采取换卡、伪卡方法偷逃通行费;采取走S路、冲秤、跳秤及安装液压泵干扰计重收费系统等方式逃漏通行费;恶意闯关,直接逃费。以上违法行为不仅造成通行费损失、收费设施损坏,还对收费人员人身安全造成威胁,扰乱社会秩序,影响极其恶劣。

(3)社会环境影响。指高速公路所提供服务的安全、畅通及舒适性对公众出行等产生的影响。主要包括高速公路的软硬件建设、社会形象、服务质量等方面对公众的影响,可通过满意度调查和社会认同度来评价。它一方面直接影响公众出行效率和精神感受,另一方对高速公路车流量及经济、社会效益产生极大的影响。

二、高速公路隐性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管理观念落后 长期以来,各高速公路管理处(公司)大多重生产轻管理,加之隐性成本潜在性强,因而,重视程度不够,久而久之,形成了错误认识,认为成本管理是财务部门的工作,降低成本是领导的职责,这些与普通职工无关;不能主动参与成本管理、目标制定、计划执行和监督控制,容易出现控制盲区;只注重短期利益和显性成本的控制,对隐性成本控制的深远意义认识不深,缺乏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缺乏战略思想和长远规划,控制滞后。

(二)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多年来,大部分管理者只重视资金成本管理,缺乏对隐性成本控制的管理,尤其是对环境、社会成本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管理机制不够灵活,缺乏可操作性,无法调动职工积极性,制度落实不到位,无法对隐性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三)缺乏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 许多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墨守成规,面对高速公路发展中隐性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缺乏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在运营管理实践中缺少新技术、新工艺做支撑,不利于改善环境、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三、案例分析

案例单位为某高速公路非经营性组织,于1998年底正式通行运营,现有职工1500余人,设有16个收费站,4个管理所,4个养护工区,负责所辖高速公路的收费和养护管理工作。2012年完成通行费征收任务90331万元,年车流量2445万辆次,且呈现逐年增长态势。养护工作完成投资17747.66万元,其中日常投资4738.89万元,专项工程投资13008.77万元。近年来,通过不断加强运营管理,在收费、养护、机电工作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改进工作方法,优化工作流程,全年MQI达到96.1,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经验可归纳如下:

(一)树立新的成本管理理念 树立新的成本管理理念,强调的是全员参与、全面管理、全过程控制。

(1)全员参与成本理念。培养职工的爱岗敬业精神和主人翁意识,鼓励和引导职工参与成本控制,使其自觉肩负起成本控制的职责,为降低成本出谋划策、共同努力。

(2)全面管理成本理念。明确成本控制不是单纯的资金成本控制,而是涵盖了隐性成本,必须对收费、机电、养护等运营管理各项工作中构成成本的所有内容全面加以控制,不遗漏任何一个方面、任何一个环节,以实现总成本最小化目标。

(3)全过程控制成本理念。成本的发生贯穿于高速公路运营整个寿命周期,既要控制当期成本,又要重视未来成本的控制;既要看到当前效益,又要着眼未来发展,必须实行动态管理、全过程控制,以实现长远战略目标。

(二)完善管理制度 案例单位深化三标一体认证工作,依据GB/T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和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将质量、环境、安全成本控制纳入年度目标管理,层层签订责任状,做到责任到岗到人;建立、健全和完善了定额包干制度、财务审批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以制度为抓手,树立建、管、用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实行责任追究,确保制度落实;将隐性成本控制作为专项,纳入重点管理目标,抓好专项预算执行,加强对重点和薄弱环节的成本控制与考核。

(三)采取新技术、新工艺,降低环境成本 环境污染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会使人类生存环境恶化,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甚至造成社会问题。案例单位从实际出发,采取多项新技术、新工艺、新举措控制环境成本。

(1)在所辖各收费站设置ETC专用车道,采用不停车收费系统(又秤电子收费系统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 System,ETC系统),实现电子不停车收费,不仅通行效率提高5到10倍,同时减少了站口停车产生的噪声污染和尾气排放,降低了环境污染。

(2)完善路面保洁制度,实行人机结合(机械清扫和人工定期捡拾垃圾)方式,保持路面整洁;引进植物基非氯环保融雪剂,探索低温条件下中小雪除雪保畅工作的新途径,减少了对路面和周围水环境的污染;积极探索养护新技术,建立了试验段,引进高聚物注浆技术处理高速公路路面裂缝等病害,减少废渣的产生和资源的消耗;对全线24个基层单位污水处理设施实行严格检修制度,对生活废水的排放定期进行环保检测,加强管控,减少水污染。

(3)对使用燃煤锅炉的基层单位优化管理机制,增加耐腐蚀环保除尘设施,规范操作流程,严格定期检修和维护制度,确保设备设施正常运转,保证排放物符合环保标准,降低空气污染。

(四)加强安全成本管理 事故成本是安全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实行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提高服务质量,把安全事故成本降至最低。具体措施有:设置安全员,开展危险源识别工作,加强安全知识的普及、安全管理岗位的培训和预案的演练,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防范技能;推行日常巡查 “三位一体”的信息化、智能化模式,资源共享、部门联动,定期进行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在高速公路内事故易发路段增设仿真警察警车、警示灯和震动提醒标线等进行安全提示,减少事故发生。

(五)创新稽查管理模式 逃漏通行费是一种违法行为,不仅会造成国家财产的流失,还会危及收费人员的人身安全,扰乱社会秩序,造成极大的社会成本。案例单位创新思路,变事后管理为事前、事中管理,采取如下措施加大管控力度,治理净化收费环境:针对冒充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在全线实行绿色通道验货系统,优化验货流程,提高查验效率和准确度;对换卡、伪卡、安装液压泵偷逃通行费车辆,通过整合路径识别系统、黑名单系统、干线抓拍(虚拟主线站)系统、交通量调查系统,对收费系统交易数据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加强对黑名单车辆的治理,采取异地处理等方式有效打击逃漏费车辆;将计重秤台由单秤台更换为双秤台,遏制大型货车走S路、冲秤、跳秤等形式的逃漏通行费行为;安装防闯岗设施(如防闯岗阻车器),对恶意闯口车辆形成有力震慑,有效遏制了闯口逃费现象的发生。仅2012年,案例单位利用逃费车辆管理系统审核车辆51辆次,处理32辆次,追缴通行费22.33万元。有力打击了逃漏通行费行为,净化了收费环境、维护了公平的社会秩序。

(六)改善公众服务环境 要降低高速公路隐性成本,提高社会效益,需要加强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和推进品牌建设,不断改善公众服务环境,以适应高速公路的发展。

(1)提高公众服务信息化水平。建立“公众出行信息平台”,将各种设备和系统所采集的数据和信息综合处理,并通过可变信息情报板、门架式情报板、触摸屏、网站、短信、网络、广播系统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实时出行信息,方便公众出行。

(2)实行服务品牌推进工程。通过微笑服务、延伸服务、亲情服务工作的开展,使职工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和服务意识;细化考核标准并加强督导,确保制度的全面落实;实行精细化管理,建立了“特勤”班组,优化人员配置,规范作业程序,提高了服务质量。让高速公路的每一个角落都彰显出品牌的魅力,使广大公众切实感受到品牌服务带来的变化,让出行更安全、更便捷、更舒适、更愉悦,最大限度地降低社会成本,提高了社会效益。

(七)隐性成本控制效果 案例单位采取上述措施,加强运营管理隐性成本控制,并对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检查,持续改进,收到良好效果。

案例分析表明,只有在高速公路运营阶段转变思想认识、树立新的成本理念、完善管理机制、强化制度落实,采取新技术、新工艺和有效措施控制隐性成本,才能全面提升高速公路运营管理部门的综合实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郑传海:《隐性成本:效益流失的“漏斗”》,《经营管理者》2006年第2期。(编辑 向玉章)

上一篇:深入解读文本 提高阅读教学实效性 下一篇:浅谈VIE结构对中国企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