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习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9-21 08:38:13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习能力的培养

初中数学的三维教学目标要求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和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谈一下,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更能有效的发展学生的能力,展现学生个性,挖掘学生潜能,引导学生自主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的。

一、开展探索规律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新一轮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学习过程中不能单纯的依模仿仿和记忆,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诱导学生主动的从事观察、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在探索规律的教学中,教师是合作者、咨询者、起到的是引导作用,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使数学生活化;在实践中做数学,使数学“活动化”;在游戏中“玩”数学,是数学趣味化;在情景中“问”数学,使数学问题化;并亲身经历主动思考、大胆猜测、合理验证、积极交流、最终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认识客观世界从而获得自身发展的主体地位,在探索规律的同时,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二、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为此教师必须精心营造一个民主、开放、合作的教学氛围:第一步,要求学生把课堂上听不懂的、作业中不会做的、书中看不懂的内容及时向同学和老师求问;第二步,要求学生按老师指导的提问方法,每节课提一、二个问题;第三步,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问题,反对人云亦云,要敢于向课本、权威质疑,要会提出不同见解。其次,给学生创设提出问题的时空。要提出问题必须去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在上课时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一言堂的做法,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并为他们创设观察的情景,使学生有机会通过思考提出问题。有时我故意设置一些陷阱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此外,我还布置提出问题的作业,进行提出问题的考查。这些措施都有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合作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到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调的群体合作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只要我们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把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搭配,不同性格的学生进行搭配,就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集体的凝聚力,把教学过程变成了课堂教学、小组学习和个人钻研有机结合的过程。例如:在八年级教材频数分布直方图一节,我让学生把50名学生的身高的数据进行分类,列出组距为3cm的频数分布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2分钟后,学生说:“数据太多了,容易乱,还没有分好”这时,我让学生找合作伙伴完成,各小组开始合作,分工进行,很快完成了任务,学生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在这个合作过程中,好生带差生,差生也能充分参与,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四、开展数学活动课,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富有趣味性的知识和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数学活动,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使他们感受到参加数学活动能轻松愉快的获取知识,例如:在教”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我设计了一节“24点游戏”的活动课,要求学生从1——13的13张扑克牌中抽出4张,红桃代表负数,,黑桃代表正数看谁先算出(+)-24点,把过程写在黑板上,在游戏中学生学的轻松,玩的愉快,还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四、数学教学要重视课题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很大的作用。课题学习是一个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有意是的引导学生,培养与发展学生怀疑、猜测和实践的意识和能力,因为“疑”是创新的起始点,“猜测”和“想象”是创新的突破点,“行”是创新的立足点,所以,我们在进行课题学习时,要把握以下几个方向:1、明确学生是课题学习的主人,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它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研究课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自己获得结论的过程,所以教师要不断的更新教育思想,深入学习新课标,转变观念,通过课题学习,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2、实施“课题学习”不能急功近利,由于课改刚启动,教师在加强学习的同时,要对学生指导的具体一些,问题的提出要有可操作性,让学生在初次学习时就能积累一点经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增进应用数学的自信心。

五、开展情景性活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数学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讲课如果只是平铺直叙,照本宣科的将知识程序化的传授给学生,那么学生及时知其然,也未必知其所以然,教师只有呈现给学生一个合理的源于生活的生活情景的真实问题,使学生感受到他们的课堂学习并没有游离于形式生活之外,才能激发学生的真实的认知需要。例: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我设置了一个这样的问题:“鸡兔共49只,100条退满地走,问鸡和兔各有多少只·学生被这个生活中有趣的时候问题所吸引,以”趣”引“思”在快乐中欣然的接受本节课的内容,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六、改造课本,拓展例题,强化应用数学,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例如在教“地砖的铺设”“银行的利率”“股市走势图”“图标的收集”“打折销售”等内容时,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如离A市正东方向28公里处有一个面积为200平方千米的圆形森林公园,现在要修一条公路,既要便于游客乘车去森林公园旅游,又要考虑公路不能穿过这片森林,如果你是一个设计师,应该如何设计·等等,这些题目都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了,使学生初步了解了用数学方法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到了所学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增强了数学的问题意识,提高了自己主动应用所学数学知识去概括、抽象、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

上一篇:科学史对教材的有效补充 下一篇: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课问题教学设计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