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状况及对策

时间:2022-09-21 08:07:54

浙江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状况及对策

【摘要】浙江农产品是继山东、广东、福建之后第四大出口省市。在金融危机后,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也面临巨大挑战。本文拟从分析近年来浙江农产品出口贸易情况,结合浙江农产品出口在危机之后所遇到的几大发展困境,探索浙江农产品出口贸易优化之路。

【关键词】金融危机 农产品 出口 浙江省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出口贸易量已经锐减,同样作为初级产品的农产品出口更是遭受大面积的负面影响。浙江作为我国第四大农产品出口地,尤其茶叶出口尤为有名,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浙江农产品出口贸易也开始逐渐回暖。但是由于整体国际环境的复杂性、“后危机时代”的贸易保护主义兴起以及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等各方面的影响,浙江农产品出口贸易未来发展仍然面临巨大改革。

一、浙江农产品出口贸易总况

(1)农产品出口额逐年增加,但增速降低。2001-2006年浙江省农产品出口连续六年居全国第三,2007-2011年相继被辽宁与福建超越,目前居全国第五,呈现缓慢下滑的趋势。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浙江省农产品出口持续增长,2001-2011年出口额从15.2亿美元增长到96.64亿美元,增长了6.4倍。其中,农产品(WTO谈判口径)出口总额27.64亿美元,同比增长23.93%,水产品出口总额17.81亿美元,同比增长24.23%,农副产品加工品出口总额51.18亿美元,同比增长10.51%。然而2009年浙江省农产品出口额为65.77亿美元,比2008年下降14.39%,打破了多年的增长趋势,成为因为金融危机影响的一个拐点。从2007年-2011年的浙江省出口额和农产品所占比重表中可以看到,从2009年金融危机后,农产品占整个浙江省总出口额的比重是下降的(见表1)。

(3)出口产品主要为水产品、茶叶、蔬菜及水果。浙江省出口近200种农产品,主要产品有水产品、蔬菜、水果、茶叶、生丝等。2011年畜产品出口51809万美元、同比增长39.73%,茶叶出口48616万美元、同比增长23.43%,罐头出口38865万美元、同比增长32.57%(其中柑桔罐头出口22618万美元、同比增长49.73%),蔬菜出口37666万美元、同比增长10.37%,蚕丝出口7504万美元、同比增长14.51%,中药材出口4656万美元、同比增长5.27%,花卉出口4335万美元、同比增长8.77%。

(4)出口市场相对集中在日本、欧盟、美国及韩国。截至2011年底,浙江农产品出口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仍相对集中在日本、欧盟、美国和韩国等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其中,2011年出口欧盟215639万美元、同比增长16.49%、占全部出口额的22.31%,出口美国168858万美元、同比增长9.73%、占全部出口额的17.47%,出口日本159642万美元、同比增长20.98%、占全部出口额的16.52%,出口韩国、东盟等新兴市场分别为56298万美元、62207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0.37%和17.21%,分别占全部出口额的5.83%、6.44%。出口额亿美元以上的市场有美国、日本、韩国、香港、德国、英国、西班牙、加拿大、意大利、法国、俄罗斯、荷兰、澳大利亚、摩洛哥、泰国、比利时、沙特阿拉伯、新加坡、马来西亚、阿联酋等20个国家和地区。

二、浙江农产品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

(1)技术贸易壁垒日益加剧。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技术性贸易壁垒有制度化趋势,发达国家利用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准入门槛,技术壁垒已趋向制度化、法律化。比如欧盟、美国等国都相应制定了严格的食品安全检测制度,这些制度对进口产品的质量安全、包装、标签等多方面都提出了高标准的严格要求。浙江大多数农产品企业仍处在较低层次的生产技术水平上,农产品的质量不稳定,加上我国农药残留标准与国际标准差距过大,农产品的质量难以符合国外严格的检测标准,这无疑使得很多浙江农产品因这些难以逾越的“壁垒”而屡屡出口受阻。2011年10月7日,日本政府宣布修订农药环嗪酮(Hexazinone)和三唑磷(Triazophos)的最大残留限量的计划,规定除部分粮食作物,除草剂环嗪酮和杀虫剂三唑磷在日本均不准使用。我省输日茶叶在2009、2010年已连续2年被通报检出三唑磷超标(大于0.05ppm)。而作为广谱杀虫剂,三唑磷原在我省茶叶、大葱、油菜花、莲藕等作物的生产中广泛使用。

(2)产品各种成本上升,国际竞争力下降。201O年,由于国内外市场上的出现多方面的问题,浙江农产品出口企业的整体运作成本大幅上涨,造成产品价格被迫上扬,严重削弱了出口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据对出口企业监测数据显示:2011年出口冷冻蔬菜、蜂产品的劳动力成本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3.08%、30.89%。主要出口农产品原材料价格在去年高位运行基础上继续上涨,其中,出口脱水甘兰、速冻毛豆、速冻毛豆原料成本同比分别涨10.8%、4.7%、3.7%。此外,土地流转、商检批次多、季节性用电用水紧张等因素也促使出口农产品成本提高。除了农产品本身的成本上升以外,企业生产员工工资也继续上涨。据监测和调查结果表明,2011年以来,企业用工紧缺,企业提高了员工工资水平,出口企业员工工资呈普遍上涨态势,且幅度较为明显。据我们对出口企业监测数据显示:2011上半年,出口冷冻蔬菜的劳动力成本比去年同期增长23.08%,出口蜂产品的劳动力成本比去年同期增长30.89%。

(3)人民币大幅升值。目前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已破6.3大关。如果人民币继续升值,将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同时,随着欧债危机扩散,世界经济走向和宏观政策调控的不确定性也导致企业无法按计划生产,不敢接长期订单和大单,有的企业不得不转产停产。

(4)农副产品出口企业抗风险能力弱。由于自身地理条件等因素影响,我省出口农产品的基地建设规模较小,大部分农产品出口企业靠收购原料;农产品原料仍以农户生产经营为主,呈现出“小规模、大群体,小生产、大市场”的格局,生产管理环节很难规范,农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大型农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少,农产品深加工能力低,出口以初级产品和半成品为主,附加值不高。

(5)出口国家或相对集中。由上面浙江省出口现状我们可以看出浙江省农产品出口市场相对集中。市场份额依次为欧盟、美国、日本及韩国,占到浙江省农产品出口量的60%左右。在金融危机后,尤其欧美国家经济受到大面积影响,导致我省农产品出口量锐减,造成农产品积压和农民的收入减少,给我省经济带来大的动荡。

三、提升浙江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积极应对贸易壁垒,加强产品质量建设。为了应对国际市场上越来越严格产品质量要求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壁垒,我省农产品从自身角度出发必须狠抓质量标准化建设,提高产品质量。首先,我省应积极研究研究消化现行的国际标准,认真参考国内同行业的先进标准,将实用先进的技术标准内容融入我们自身的标准体系或直接采用,以提高我省自身的农产品质量。其次,有了好的标准,我省应该严格贯彻执行。我省农产品出口常常在国内检测合格却不能通过国外相关部门检测,这说明我们质量检测体系不完善。我省应根据我省具体情况建立各个级别相配套的安全检测体系以及农产品自我监控体系,完善质量监测网络以及监督检查制度。

(2)提高生产工艺技术,专注产品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我省农产品出口贸易是以农副加工产品为主导的,但农副产品加工的附加值低,品质档次低,科技含量不高,难以与国际市场其他品质高的农产品竞争。据统计我省农业科技进步对于农业贡献率在40%左右,而发达国家要高达80%。因此,从政府角度来看:首先要发挥我省经济大省的资金优势,增加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对于政府、高校等研究部门的重大农业科技攻关、技术改造项目给与基金方面的支持。同时鼓励有能力的企业积极引进、研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通过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或自办研发机构,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其次,再研究机构有了好的技术后,我省要加强保护知识产权的制度建设,做好政府的公共投资为企业研究提供新的平台。最后要加快科技成果转换速度。从企业角度来看:再有了政策的保障之后,企业应加大生产技术的改造升级,提高生产工艺技术,将先进技术融入公司的生产经营中。在国际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企业要不断挖掘国际市场的需求,不断研发和开创新的产品,进行产品的深加工。比如:茶叶出口占到我省出口的很大比重,但受金融危机影响,出口量大幅度锐减。但是茶浓缩汁、茶多酚等茶叶深加工产品还是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3)降低经营成本,提升价格竞争力。农产品生产成本的高低直接关系农产品的价格变动的可容许空间,从而直接影响到我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尤其金融危机之后的农产品价格经常性出现大起大落,不仅影响国内食品价格不断攀升,对于农产品出口企业也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因此,政府应该鼓励企业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实现我省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以其规模优势达到提高生产效率从而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的目的。其次,政府应降低生产资料价格,控制生产成本。国家近些年虽然取消了农业税,但种子、农药、化肥的基本生产资料价格居高不下,为此政府部门应当继续加大对农业扶持力度,增加对农民补贴,降低生产资料,提高农民和企业的生产积极性,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

(4)降低产品的市场集中度,开拓新兴市场。前面分析到,我省农产品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都非常集中和稳定。金融危机来袭时.大部分发达国家如美国、欧盟、日本都遭受重创,浙江农产品对这些国家的出口都受到了一定程度影响。在当前农产品出口严峻的形势下,要积极实施多元化战略,在稳定和扩大日、美、韩、港、台、东盟等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欧洲、中东、俄罗斯、独联体和非洲市场,促进产品出口的稳定持续增长。

2010年法国SIAL国际食品展览会,我省组织近80家国家、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参展,占全国参展企业总数的15%,是最大组团参展省市。租用98个展位,面积达885.5平方米,分别分布在国家馆、茶叶馆、果蔬馆、罐头食品馆、冷冻馆、配料馆、饮料馆以及土畜杂货馆。参展主要产品有茶叶、冷冻蔬菜、食用菌、水果罐头、番茄酱罐头、蜂产品、水煮笋、冷冻食品、调理食品、蔬菜汁、饮料等。2011年7月17-19日在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展览中心举行的第18届南部非洲国际贸易展。我省派出参展人员20多人,设立展台10个,参展的主要产品有脱水蔬菜、茶叶、罐头、蜂产品、水产品、方便食品、调味品和饮料等我省主要的出口农产品。2012年上半年,浙江省农产品对东盟、俄罗斯、南非、印度等新兴市场出口增长迅速,对日市场依赖性逐渐降低。由上我们看出,我省已经积极开拓新兴市场。

参考文献:

[1]朱华兵,龚江洪.金融危机对浙江外贸的影响分析[J].商业时代,2010,(7).

上一篇:山西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研究 下一篇:论地方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客户关系管理的现状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