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研究

时间:2022-10-24 09:12:18

山西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研究

【摘要】当前国内外上市公司频繁出现一系列财务造假案,它们的发生说明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事实上很多公司都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却没有定期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本文选取2012年山西省除ST公司外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相关性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应改进意见。

【关键词】上市公司 内部控制 自我评价

一、引言

近年来,内部控制自我评价问题随着证券市场的成熟和舞弊案件的增加逐渐成为热点问题。2006年,上交所和深交所先后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并由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评价核实。现阶段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刚刚起步,还很薄弱,存在许多问题,所以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研究刻不容缓。

二、相关性分析

截至2012年底,山西省上市公司共有33家,剔除ST公司后共有27家,其中在深交所上市的山西省公司有12家,上交所15家。本文以剔除ST公司后的山西省上市公司为样本,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信息质量从资产规模、公司性质、独立董事比例、盈利能力、上市位置这五个方面进行研究,最终得出它们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信息质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一)研究变量

(二)研究假设

假设一:控股股东为国有的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信息质量越高。

假设二:公司资产规模越大的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信息质量越高。

假设三:独立董事比例高的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信息质量越高。

假设四:盈利能力越强的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信息质量越高。

假设五:在深交所上市的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信息质量越高。

(三)相关分析结果说明

通过相关分析可以发现: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净资产收益率与内控自我评价信息质量有显著相关关系,接受假设四;上市位置与内控自我评价信息质量有显著的相关关系,接受假设五。而控制权、资产规模、独立董事比例和内控自我评价信息质量无显著相关关系。

针对假设一:控制权对内控自我评价信息质量影响不显著。虽然控股股东是国有性质的公司会更有动力对外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以表明管理层已较好的履行了内部控制管理责任,但近年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缺乏对内部控制信息的足够关注,弱化了对企业内控信息披露的监督,因此公司缺乏传递健全内控信息的动力,影响内控自我评价信息的质量,从而不具有显著性。

针对假设二:资产规模对内控自我评价信息质量影响不显著。虽然大规模公司的整体运作会比较协调,公司治理、风险管理以及内部控制意识相对较强,但是规模较大的公司往往会面对更多的社会责任、公众舆论等压力,这恰恰会降低内控自我评价的公允程度,因此资产规模的影响不具有显著性。

针对假设三:独立董事比例对内控自我评价信息质量影响不显著。虽然独立董事会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发挥监督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内控信息质量,但实际上独立董事的影响并不显著,这可能与我国独立董事不独立、独立董事在公司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方面未起到应有的作用有关,与大多数学者研究结果相符。

针对假设四:盈利能力对内控自我评价信息质量影响显著。净资产收益率反映公司盈利能力,通常当公司的盈利水平高时,其内控制度也较为健全,从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也就较高。这也支持了传统的观点,即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可作为判定“优质公司”信号。

针对假设五:在深交所上市的公司披露的内控自我评价信息质量优于在上交所上市的公司。这可能与深交所多年来严格的信息披露监管有很大的关系,如每年开展信息披露质量评级工作、对选择性信息披露加强监管举办董事会秘书培训班等措施,因此交易所加强信息监管对内控自我评价信息质量的提高是非常有效的。

三、完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信息披露的建议

(1)统一内部控制评价依据和实施细则。目前由于评价标准不统一,评价依据不权威,导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体现出不同的形式,比较随意。因此,我国应尽快出台一套统一的、具有操作性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应该从目标、内容、形式上做到统一要求,使得不同公司之间的内控信息具有可比性。在内容上,要进一步强化控制缺陷的识别和披露。形式上,要进一步统一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形式。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是单独披露还是包含在年度报告中披露应该有明确的规定。此外还要明确责任主体,应当主要由管理层负责内部控制的评价和报告工作。

(2)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披露的意识。我们应该提高对内部控制的关注和重视程度,不仅仅从法律法规方面,更应该从上市公司本身、社会公众、投资者及资本市场等方面提高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认同度。如今很多企业缺乏自愿披露内控信息的动力,主要是基于成本与收益的考虑,所以,企业在制定和执行企业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时只需要明白两点:恰当即可,兼顾效益与成本。其次,上市公司还应从根本上提高决策者和经营管理者自身对内部控制的认识程度,高度重视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准确把握内部控制缺陷对内部控制体系和控制目标实现的影响程度。同时,公司应定期对员工进行合理的培训,使其掌握建设和评价内部控制相适应的技能,从而保证内部控制建设和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王造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问题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上一篇:浅谈新形势下加强企业客户关系的重要性与改进... 下一篇:浙江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状况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