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综述

时间:2022-09-21 07:51:20

普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综述

作者:马小娟 单位:中北大学体育与艺术学院音乐系

按照如此运动轨迹完成的按弦动作发出的音质纯净而结实,并具有弹性。即使不拉琴时,也能听到手指撞击弦时“嘣嘣”的声音,所以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这一动作的原理和运动轨迹,在逐步进行每个手指单独训练,是学生逐步掌握动作要领。同时从四个手指的个性上来分析,粗细长短均不致,发出的力度也肯定有偏差,力度最强的是二指,最弱的四指,三指的力度最为合适,因此在教学中要强调各手指力度统一。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进行加力减力训练,尽量做到每个手指都以相同的力度按弦。并且可以根据演奏力度或是音乐的需求来自如的调整手按弦“抬、落”幅度以达到按弦动作的收放自如。其次,笔者认为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专业专业技术水平常抓不懈,更要注重学生在音乐素养及文学修养等方面的积累和提高。二胡演奏艺术的高低技术是否过硬和是否掌握艺术表现规律,还取决于演奏着的全面的音乐修养和一定层次的文化修养。作为二胡演奏者要有丰富的民族音乐基础,这就要求学生通过平时专业理论课的学习掌握一定量的民歌、戏曲、说唱等,要对各种姊妹艺术包括古今中外经典作品的感性与理性知识的积累,让头脑储存大量信息。同时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深度与广度的社会科学知识,包括哲学、文学、历史、美学、心理学等。还要有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以扩大艺术视野和加强逻辑思维能力、艺术创造能力。

此外,还应启发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熟悉各种描绘对象,为艺术创造积累必不可少的生活素材。作为民族乐器,二胡在演奏中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各地的民歌和戏曲是二胡曲形成众多地方风格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不少二胡作品是根据地方戏曲或民歌主题改编创作而成的,如《苏南小曲》是根据锡剧曲调改编的,《兰花花叙事曲》是采用了陕西民歌《兰花花》的曲调和故事情节创作而成的。同时对各地特色乐器演奏手法的模仿也是二胡演奏地方特色音调的重要手段,如《草原新牧民》中华彩段落对于马头琴演奏手法的模仿;《豫乡行》中大量运用了坠琴的大滑音、滑揉等演奏手法;《一枝花》中对于唢呐演奏风味和手法的保留和模仿等等。因此这些就需要演奏者具有较强的民族音乐的功底和对各民族乐器演奏手法及特点的了解。在平时的学习中教师应有意识的让学生接触各地的民歌、戏曲甚至是有目的的去演唱一些有代表性的地方戏曲和民歌。还可以鼓励学生学习和了解其他民族器乐甚至是西洋乐器的演奏手法,了解其演奏特点和音乐特色。为二胡的演奏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对于近年来出现的大量移植作品和新创作的现代二胡作品来说,对于原作品的时代特征、地域特点以及调式调性的了解与分析也成为二胡演奏中必不可少的。如在演奏移植作品西班牙作曲家萨拉萨蒂(1844-1908)的《流浪者之歌》时,首先应让学生对吉普赛人的性格、形象、生活背景等特点有一定的认知(可以通过世界名著、影视作品等途径去了解),还应认真分析作品殊的曲式结构和调式调性并且聆听原作品小提琴的演奏。从中借鉴小提琴的演奏手法,汲取作品的精华。从而更准确的去表现作品的内容和思想感情。深厚的文学素养对演奏的影响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随着二胡演奏的深入文学、美学等人文科学的知识对对演奏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在众多二胡作品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将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例如《兰花花叙事曲》、《新婚别》等。在讲解这些这些作品时教师可以通过启发、联想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接合其看过的文学作品来产生出一种画面感、镜头感或是引起某种情感的共鸣,使其演奏更为具象化、立体化。举例来说在演奏《新婚别》时,首先应让学生去熟读白居易的同名诗《新婚别》并理解诗中的词句,同时结合平时生活中的经历来表现乐曲情景,感受主人公的情感变化。使学生的能够做到角色的转换,情感的投入,让整个演奏更具有感染力。

文化修养的培养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不仅要求学生对文学著作、诗词歌赋有一定的储备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通过多种途径来体会学习不同的人生情感和经历。而从美学的角度来说是更高层次的要求。美学涉及广泛涵盖了美术、音乐、建筑、雕刻等多个领域。熟悉中国式的审美观念,学会中国美术的留白,了解中国篆刻的布局。以中国人的思维完成传统二胡作品的艺术处理,保留中国传统音乐的风格和韵味,是二胡演奏者应具备的高层次的素养。同时反过来讲,我们所演奏移植的欧洲传统作品,同样也离不开欧洲传统的审美意识,离不开古希腊基督教文化的精神。这就需要对东西方美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比较,才能使演奏做到神、形兼备。总之,作为普通高校的二胡专业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对专业技术有良好的应用能力并且对技术理论也要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同时还应从和文化修养的角度去去启发引导学生,使其能够更深层次的领略到二胡演奏精髓。应该这样说,演奏最终体现的是“文化”二字。

上一篇:古代外语教习的文化素养论述 下一篇:位于动态的电邮类别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