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快乐成为语文课堂的主旋律

时间:2022-09-21 07:44:30

让快乐成为语文课堂的主旋律

【摘 要】语文课堂应充满快乐——教师在“乐”中教,学生在“乐”中学。本文从思考思辨的快乐、收获评价的快乐、课堂活动的快乐、合作交往的快乐、释放情感的快乐等方面阐述了“快乐”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具体运用,希望这些感悟能带给教者一点启发、一点帮助,以期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教学 语文 课堂 快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3-0129-02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为老师,我们不能仅仅让学生只停留在“知”上,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好之”,进而“乐之”,让学生把语文学习看成是一种快乐的享受。而学生的“乐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乐教”。老师教得快乐,学生学得快乐,寓教于乐,其乐融融,让笑声、歌声充满整个课堂,这应是语文课堂的主旋律。

一 思考思辨的快乐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但传统语文学习中教师习惯于用所谓权威的观点钳制住了学生自由灵动的思想,用统一的标准将学生的个性封锁在狭小的圈子中,学生在不自由民主的氛围中学习,慢慢就会从想不好、说不好到不敢想、不敢说,再到最终的不愿想、不愿说。著名教育理论家朱永新教授认为,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必须给学生学习的自由,“快乐语文学习”就是力求把这种自由还给学生,就是要引导学生如何自由的思考,如何进行拓展性的思考和创新性的思考,比如“课前感悟”“课后反思”“我的质疑”等教学环节。学生在思考中体验到了快乐,这种快乐不是肤浅的感官的刺激,而是通过思考而产生出来的一种自我发现、自我肯定的深层快乐,是一种因为体现了自我价值而呈现出来的一种成就性的快乐,如果思考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那么这种由思考而带来的快乐就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主动力!另外,辩论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提升思考的层次水平。课堂上有争议的问题,可以采用辩论的形式进行教学。

二 收获评价的快乐

评价是学习过程重要的环节,评价的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学习者能否继续积极有效地投入学习。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通过欣赏他们的价值,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让学生在一种和谐温暖、信任赞赏的氛围中学习,从而养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课堂评价主体应该是多元的,其中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及家长的评价等,要改变过去教师“专断”的局面。而教师评价的形式也应是多样的。评价时要改掉传统的或是“×”、“√”,或是“阅”,或是“优、良、中、差”等不带感彩的批改方式,取而代之的是不同的面部表情的形象亲切图标、生动活泼的网络符号和针对性更强的激励赞赏的语言,改变以往的“僵面孔”、“冷面孔”,与学生拉近距离,突出情感的交流,使学生觉得亲切可近;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用宽容的态度指出他们的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建议,改变过去以批评为主的消极评价,体现人文关怀。教师要多用“你的想法真是太妙了!”,“你真与众不同!”,“这很有创意!”,“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的!”,“请给他一点掌声!”等语言来肯定学生的创造与创新,使他们在教师的积极评价中体验创新、创造带来的乐趣。

三 课堂活动的快乐

课堂教学中,教者应该运用电教媒体,通过艳丽的色彩、优美的音响、鲜明的画面,通过赛、演、唱、诵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力,使课堂产生一种轻松、活泼的氛围。激发其学习兴趣,使教室内充满快乐。我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经常在课堂上进行一分钟速记默写比赛,效果显著。由此可见,恰如其分的竞赛手段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而对故事情节较强的戏剧作品,让学生来“演”,学生一定兴趣盎然。许多课文都可以和“唱”结合,比如《鸿门宴》可以唱《霸王别姬》;白居易的《琵琶行》唱李叔同的《送别》;《群英会蒋干中计》唱《三国演义》的主题歌;《壮丽的三峡》唱《长江之歌》等。音乐与文学相通,朗朗书声与阵阵歌声都应是语文课上的一道风景,它不但能活跃气氛,而且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而诗词歌赋的教学,则要多“诵”,通过以情带声、以声传情的艺术手法处理变为有声语言,会收到感染人、震撼人的艺术效果。举行一些小型的朗诵会,学生的感情能融进字里行间,定会受到感染而产生兴趣。

四 合作交往的快乐

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意识和合作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职责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激励思考,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顾问,一位能够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能够帮助发现矛盾论点的发现者,是参与课堂活动的“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教师在学生课堂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时刻变换自己的身份,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合作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有时还要充当指导者。

合作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快乐的体验,而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会交往则也是快乐的。语文教学要使学生具有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语文课堂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的能力。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可以增加学生的交往,能够深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发展言语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增加了彼此的了解,建立了更深的友谊,体验了交往带来的乐趣。

五 释放情感的快乐

语文是丰富多彩的,是鲜活生动的,是震撼灵魂、陶冶情操的,带有丰富的情感色彩。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把握文中奔腾的感情激流,领悟字里行间蕴含着的感情内涵。这样,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就不再是单调枯燥的文字符号,而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了。因此,有人提出“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一篇散文、一首古诗、一句名言,哪个不具有情感呢?我想,一个热爱生活,兴趣广泛,性格乐观豁达,头脑灵活,幽默风趣,反应机敏的老师,绝对是一个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充满感情的语言,创设某种情境,把学生带入作品特定的情境中,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通过情感体验,产生对被描述对象的肯定或否定的审美态度或审美评价,引起喜怒哀乐的情感,从而趋向真善美,摒弃假恶丑。特级教师支玉恒主张“努力把课上得情趣横溢”。魏书生则明确提出“每堂课都要有热闹感,学生有笑声”。我想,能调动起学生情感并让它尽情释放的老师,绝对是一个称职的老师,一个深受学生爱戴的老师。

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巧妙地使用幽默技巧,创造出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无味的学习变成一种精神享受,从而使教学变得轻松而有效。教师还要依据课文体裁、内容和要求恰当地选择自己的教学用语,要尽量用生动、新颖、优美的词汇来组合自己的语言,力求新鲜、丰富、准确;声情并茂、充满磁性的课堂语言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欣然入耳,愉悦如心,自觉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诲,对所学的知识刻骨铭心。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新教育之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支玉恒.支玉恒老师教语文[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魏书生.语文教学探索[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1990

上一篇:分子手性的探讨 下一篇:让学生在发现中体验快乐